應安網訊:城鎮化不僅是我國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和基本之策,也構成了長期內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然而,推進城鎮化建設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例如,如何實現每年1000多萬轉移進城農村人口的充分就業,是城鎮化建設必須解決的第一要務;人口向城市的聚集所帶來水資源消費的集中,使缺水狀況已經非常嚴重的城市面臨更大壓力;按當前無害化處理能力,要消解完我國現有累積堆存的城市生活垃圾至少需要40年以上,這尚不論未來城鎮化進程中進一步呈幾何級數增長的大量生活垃圾;城市基礎設施的歷史欠賬巨大、區域間差距過大,特別是中小城市極低的基礎設施發展水平,可能會對城市管理和安全帶來嚴重沖擊;無論是當前“半城市化”的農民工的市民化,還是實現新轉移人口的城市公共服務均等化,其高昂的投入成本使單純的財政投入依賴路徑難以為繼,等等。當然,這些挑戰是城鎮化進程中的必然之現象,也就是說,以發展和改革的路徑為主導實現其解決是題中之義。其中,產業發展具有核心性的支撐作用與意義。筆者認為應急產業是支撐未來推進城鎮化建設安全環節重要產業。2003年“SARS”事件不僅催生了國家應急管理體系,也推動了應急產業的迅速發展。尤其是,人口和產業愈來愈集聚的城鎮化在凸顯其經濟社會發展優勢的同時,也不斷累積著各種城市重大突發事件的風險。然而,現階段,我國城市居民的應急管理意識極端欠缺、城市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物質基礎異常薄弱、城市應急預案體系很不成熟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已經讓人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北京“7·21”暴雨即為一典型案例。這些問題的有效解決,離不開城市應急產業的快速發展。2009年9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在《關于加強工業應急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指出,“應急產業是新興產業,要加快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在“鼓勵類”中的第39部分闡明了亟待發展的43項“公共安全和應急產品”;“十二五”規劃提出,“建立健全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加強綜合管理,優化布局和方式,統籌安排實物儲備和能力儲備。建立健全應急教育培訓體系”。這充分表明,推動城市應急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切實降低城鎮化成本,滿足國民應急需求的不可或缺的要件。
應急產業是支撐城鎮化建設重要保障
發布日期:2013-03-13 來源:應安網
核心提示:國城市居民的應急管理意識極端欠缺、城市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物質基礎異常薄弱、城市應急預案體系很不成熟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已經讓人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北京“7·21”暴雨即為一典型案例。
關鍵詞:
應急產業
- 下一篇: 廣西:開展演練 提升跨區域地震應急救援能力
- 上一篇: 我國城市減災新“十年”的思考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