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產業作為國家支持的戰略產業之一,在擴大內需、培育新增長點、經濟結構調整等方面都將發揮重要作用。如何研究制定能切實解決當前金融政策對促進安全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實現金融與產業的良性互動?值得我們深思。
金融政策為抓手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主要從財政、稅收、投融資三個方面,闡述了多項促進安全產業發展的金融政策。安全產業市場廣闊,成長潛力巨大,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我國安全產業(含應急救援裝備)規模估計在2000億2500億元,2015年可突破5000億元。若運用好金融政策,將著力開啟安全產業新藍海。
安全產業作為新興產業,我們需充分借鑒國外和我國已有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模式,充分借力國家的政策措施,用好用活現有的政策,使其發揮最大效用。同時,還要將促進安全產業發展的金融政策與國家財政、產業、科技等相關制度相銜接,充分發揮引導和支持企業創業與發展的政策“組合拳”效力。
資金投入是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的物質基礎和源泉,然而我國科技研發經費投入相對較少。“十一五”時期我國政府安全科技計劃研發投入為3.4億元,而美國一年的安全科研經費為250億美元,是我國相關投入的數百倍。究其原因:
一是從發展理念來看,對安全產業的認知程度和社會需求有待提高。自2004年國家專門為煤炭行業建立安全生產費用提取使用制度以來,八年中經過了四次調整,從最初的督促企業保障安全投入,逐漸轉變為引導企業自主建立安全生產費用提取使用的長效制度,但仍未形成系統和完善地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理念。
二是從發展目標來看,政策性目標與商業性目標沒有很好的平衡。安全產品具有準公共產品的屬性,財政投入的不斷增加,既是充分條件,也是必要條件。但中央財政只是杯水車薪,主要還是靠地方財政大力支持。《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中曾明確提出“地方各級政府要在年度財政公共預算內安排不低于5%的專項資金”的要求。但實際上現有的各項資金的使用相對分散和獨立,政府對從業企業資金實行多頭管理,未能將財政性資金集中起來進行組合安排、配套使用。
三是從功能發揮來看,沒有有效發揮促進安全技術升級的功能。當前的財政政策措施散見于不同的法規、公告之中,導致政策缺少系統性、標準性。即使在單一安全技術費用的使用方向、提取標準、使用范圍,財務管理和會計處理等不明確,這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政策的權威性,影響了政策的效率和效果。
政策落實需完善
國家陸續出臺了多項針對安全生產設備、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措施,但部分新政策措施還未在全國范圍內真正落實,遠沒有用好、用足、用到位。
國家為確保從事特殊行業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出臺了企業購置安全生產專用設備可用投資額的10%抵扣當年應納稅額的政策。但相關企業若想充分借力這項稅收優惠,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購置安全生產專用設備的投資額僅指設備入賬價值;二是購買安全生產專用設備必須是嚴格參照《安全生產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2008年版)》,其中設備的名稱、型號、適用范圍、參數和系數等都需一一對應;三是購置安全生產專用設備必須是自有資金。國家機關職能部門只具有監管職責。
與此同時,要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最重要的是營造一個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環境,而實際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的企業數量很少,規模以上企業中僅有15%的企業享受到了政策,從而限制了政策對企業技術創新激勵作用的發揮。原因在于:一是研發項目的認定范圍較小,主要集中在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高技術服務和小部分高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等方面;二是申請和認定流程不明晰,給政策的落實帶來了困難。三是研發費用的計核方法要求高,企業難以按要求歸集研發費用。
另外,我國對高科技企業實行15%的優惠所得稅稅率(其他企業25%),但實施過程中卻只針對高科技行業中被認定的企業,不僅受惠面小,還會導致大企業因得到制度性保護而增加惰性,最具創新銳氣的新進入者則被拒之門外,很多安全產業的企業無法享受到這一優惠政策。
破局之策
面對安全發展的一系列問題,行業破局需尋良策。
首先,要加大財政傾斜力度,支持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利用現有政策和資金渠道,增加中央財政投入;地方上建立以政府扶持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多元社會資金參與的投入機制;企業應充分借力中央和地方的產業政策,一方面,通過爭取政府無償補貼、貸款貼息、科技專項基金等資金支持,可以有效緩解資金需求;另一方面,通過尋求政府擔保、產業基金投資,為自身發展注入政府信用,大大降低后續融資難度。
其次,要完善稅收優惠,加強政策措施細化落實。
調整稅收優惠政策適用范圍。利用兩年修訂一次《安全生產專用設備所得稅優惠目錄》時機,參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擴大新技術、新產品稅收優惠范圍;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政策,可借鑒廣東的成功經驗,出臺地方管理辦法,擴大研發項目認定范圍,將目前傾斜發展特定部門的產業政策,逐步完善成為長期的、綜合性和普惠性的創新激勵機制。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探索新型融資工具,安全產業“錢景”無限美好
充分運用金融手段創新,為安全產業輸血。在短期融資券市場上,著重取消投資者限制,拓寬其范圍,加強市場培育力度,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方式方面,借鑒目前已有的“三種風險控制模式”,實現從“規避風險”到“經營風險”的轉變。企業從宏觀政策、核心技術、盈利模式、研發能力等多方面進行提升,確保“技術”變成利潤,若某個方面不達要求,則會面臨“被過濾”的競爭危機。
(作者為賽迪智庫工業安全生產研究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