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中型現場應急平臺
中型現場應急平臺是安全生產應急平臺指揮調度工作的必要延伸和補充,是可移動的現場指揮所。中型現場應急平臺負責現場指揮工作,具有信息處理和現場指揮調度能力,并具有小型的作業和會議環境。
中型現場應急平臺具備了有/無線匯接與交換控制功能,對上提供了現場無線用戶與上層有線系統的通信路由;對下實現對各種無線網絡,包括;不同頻段和頻率的常規無線、集群網絡、GSM/CDMA/3G網絡等無線系統的接入與控制。將有線話音通道、各類無線話音通道對等標準的語音通道,通過交換、控制和調度,將各類有線和無線話音系統匯接在一個標準的操作平臺上,根據現場救援指揮通信流程進行操控和管理。
8.2.1功能要求
具有衛星通信、地面移動公網、地面互聯網、無線調度網、無線城域網等多種通信方式,在靜止或行進中均可保持二種以上的通信能力;
衛星移動電話系統選擇海事衛星通信作為備用手段,在嚴重雨衰條件下保持現場應急平臺對固定應急平臺的通信;
能把VHF、UHF、350兆、800兆、GSM、CDMA、WIFI、3G、有線移動接入,組織8方以上會議,連接救援現場人員與救援中心指揮員、國家局領導專家之間進行會議通話;
能提前設立調度預案,自由定義16個以上通話鍵,保證及時有效進行調度;
能同時監控4組以上通話,具有監聽、強插、強拆功能,并能保存3個月以上通話記錄;
所有的數據、話音、傳真、圖像等業務均以IP方式接入衛星通信信道或3G網絡;
具有現場聲音和圖像的采集,音視頻信號的接入、存儲、切換輸出和傳輸功能;并具有針對實時圖像和話音傳輸的QoS功能;
具有視頻會議功能;
具有VOIP電話功能;
無線視頻接收機 音視頻通道:≥4路,具備現場圖像存儲能力;
具有各種話音互聯互通的綜合管理功能;
提供接入環境和危險源等信息(由不同的探測儀器所獲取的參數)的接口;
能夠獨立地長時間工作,并能與專業通信車、電源保障車、生活保障車等其它應急救援車輛協同工作。
8.2.2性能要求
中型現場應急平臺的衛星業務信道帶寬發射不低于3Mbps
接入的業務種類包括話音、現場圖像、會議電視、數據;
4個常規無線通道接入,1個150兆、1個450兆、1個800兆、1個備用。每個通道可分別支持U/VHF頻段的單工、雙工、差轉3種信道模式;
1個集群通道接入;
1個短波通道接入;
1個獨立的公網移動通道模塊;
不少于20個防爆手持終端;
1個VOIP廣域網IP輸入接口,提供4路獨立VOIP話路;
無線視頻接收支持移動中傳輸,最大移動速度達250公里/小時;
第一現場圖像至平臺的圖像編碼方式:H.264,編碼速率不低于2048kbps;
會議電視及圖像至上級應急平臺的視頻編碼:ITU-TH.264,雙向帶寬不低于384kbps;
至少配置一臺服務器和一臺工作站,服務器存儲容量不小于1.8T,服務器和工作站內存不小于4G;
滿足現場不少于10人接入計算機局域網;
與固定站之間系統可用度應不低于99.5%;
工作環境要求:車內工作溫度:0℃~+40℃,車外工作溫度:-25℃~+55℃;
車輛行駛要求:移動平臺在一級公路行駛時速達;0~100km時,能正常工作。
8.3小型現場應急平臺
小型現場應急平臺采用便攜式設計,可單兵背負或箱式攜行。可獨立工作,在現場通過地面移動公網、對講系統、無線視頻接入設備等直接與各級安全生產應急平臺建立話音、視頻和數據聯系,報送現場情況,上傳現場視頻圖像,供相關領導及時了解現場情況,獲取第一手資料。
8.3.1功能要求
具有地面移動公網、對講系統、無線寬帶接入系統等的通信能力,與相關應急指揮平臺連通,使用小型攝像機、便攜式電腦、無線視頻發射機等設備采集和上傳現場圖片、音視頻等信息。
能夠與現場其它現場應急平臺和專業部門應急指揮平臺互通;
可由單人攜帶,完成全部操作。
8.3.2性能要求
1個常規無線通道接入;1個集群通道接入;
1個短波通道接入;
1個GSM接入;
無線視頻發射機 射頻帶寬:1.25~8MHZ(可選),調制方式:支持QPSK/16QAM,最大輸出功率:≥30dBm(1W);
便攜式電腦內存不少于2G,硬盤容量不小于160G。
7 系統接口
9.1有線電話調度系統
電路調度交換機應具備2.048Mbps或155Mbps中繼接口;電路調度交換機必須同時支持中國7號信令、ISDNPRI、BRI信令。
9.2IP電話調度系統
IP電話終端支持IP協議,并支持IEEE802.3af以太網供電能力。
9.3無線調度系統
集群交換機須支持PSTN接入。
9.4多路傳真系統
接入電話網的接口參數應符合YD/T514的相關規定。
9.5寬帶衛星系統
衛星地面主控站、固定站、移動站至少應具備以太網接口、可選E1接口,通過以太網接口實現數據和圖像的接入;通過以太網接口+VoIP網關或E1接口實現語音的接入。
9.6短波通信系統
短波通信設備的外部接口應符合GJB880的規定。固定短波電臺應具有與公眾電話網絡連接的接口。
9.7移動通信平臺
具備對外的網絡接口、復合視頻接口、音頻接口和V.35數據接口。
8 設備維護與管理
10.1設備的管理
檔案管理:由各級安全生產應急平臺的管理部負責本平臺設備的建檔工作,繪制通信聯絡系統布置圖,并根據實際應用情況的變化及時更新。布置圖應標明終端設備的位置、通信線纜走向等。并根據設備增加、調配情況及時修改檔案。
設備調配:各級安全生產應急平臺的管理部根據需要調配設備,各使用單位不得擅自調配設備或將設備挪作他用。
設備的更新改造:各級安全生產應急平臺的管理部根據本平臺申報的年度更新改造計劃,擬訂設備更新改造計劃,經主管領導批準通過后實施,并依照批準后的設備更新改造計劃,為本平臺使用單位配備、更新設備,確因特殊情況需新增、更新、改造設備的,須由有關維護單位出具設備鑒定報告,書面報各級安全生產應急平臺的管理部,經主管領導批準后,由相關單位組織實施。
各級安全生產應急平臺的管理部定期對本平臺在用設備的使用情況每年檢查二次,檢查內容包括設備的使用情況、計算機是否安裝非生產用軟件、設備的維護質量及設備維護卡片的建立使用等情況。
設備維護單位要及時將設備的使用、維護情況、設備的技術狀況及在維護工作中發現的違章操作造成事故等問題,及時反饋到各級安全生產應急平臺的管理部,以便搞好設備管理工作。各級安全生產應急平臺的管理部負責新技術、新設備的安裝、調試工作;負責新設備和在用設備的使用、保養知識的培訓及相關設備的調配、安裝;負責閑置、報廢設備的回收;做好對所負責維護設備的設備維護卡片、維護檔案的建立,卡片和檔案的內容應包括設備型號、主要配置、使用日期、用途、維護內容、更換的部件等內容。
10.2設備的維護
衛星鏈路由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統一歸口管理。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與各級應急平臺主管部門簽訂合同,由各主管部門根據線路實際使用情況支付相關費用。其余通信鏈路由各級安全生產應急平臺和各級救護大隊主管部門負責管理,并支付相關費用。
定期維護:設備維護單位要根據預檢預修的原則,對設備實行定期維護,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外設及其它辦公設備需每季度巡回檢修一次,并在設備維護卡片上填寫維護項目、設備技術狀況等內容。
設備維修:各設備使用單位在設備發生故障時,要在1小時內向本平臺管理部報告,并填寫設備報修單通知相應維護單位派工維修。設備維護單位要進行故障受理登記記錄,持設備報修單到現場進行維修。
各設備使用和維護單位要及設備管理部門加強協作、密切配合,提高設備的維護質量和利用率。
9 通信演練
11.1目的
各級安全生產應急平臺根據應急預案,模擬使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時需要操作的各種通信設備。目的是評估安全生產應急平臺的準備狀態,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時的應急能力,重點檢查應急響應人員對應急執行過程中涉及到的設備的實際操作技能。通過安全生產應急平臺通信演練,發現各級應急平臺通信設備及執行程序中存在的問題并改進,進一步提高應急響應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能力。
11.2內容
檢查應急通信設施、裝備及其他應急支持資料的準備情況;確定應急通信設施和應急支持資料的準備與管理狀況能滿足支持應急響應活動的需要;檢查各級安全生產應急平臺和應急響應人員有效通訊交流的能力;演練過程涉及到所有主通訊系統和備用通訊系統,確保與有關崗位的關鍵人員保持聯系暢通。
11.3形式
模擬演練:在室內完成,目的是提高指揮決策和協同配合能力。參演人員利用流程圖、計算機模擬、視頻會議等輔助手段,針對假定的演練場景,推演應急決策及現場處置的過程。
實戰演練:在特定場所完成,目的是檢驗和提高參演人員對各級安全生產應急平臺通信設備的實際操作能力,檢驗通信設備的實際情況。參演人員使用各級安全生產應急平臺通信設備,針對假定的突發公共事件,完成真實的應急響應過程。
11.4范圍
單項演練:針對安全生產應急平臺中個別或少數部門和環節,涉及特定的應急響應功能及現場處置方案,重點針對特定通信手段、設備的演練活動。
綜合演練:針對各級安全生產應急平臺,涉及到多個環節和功能,重點針對各級平臺之間應急通信機制和聯動能力的演練過程。
11.5過程
準備階段:演練組織單位制訂演練計劃,明確演練的目的、范圍、需求,根據應急預案設計演練方案,安排演練的各方面保障。
實施階段:監控演練的整個過程,并采用適當的手段記錄演練過程,便于總結及改進。
總結階段:分析演練記錄,評估演練結果,對缺陷項進行整改,同時修改完善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