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口向城鎮高度集聚,自然環境遭到持續的人為改變。近年來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公共突發事件時有發生,對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提高全社會應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完善高效的社會公共安全預警體系,構建面向公眾的快速、全面、有效的緊急預警信息發布機制,創新預警技術,實現防災減災,維護穩定的城市公共生活秩序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廣州市委、市政府全面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
一、我市突發事件預警技術運用情況
2006年以來,廣州市加大了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力度,在組織機構、應急預案、體制、機制、法制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0市府辦公廳印發了《廣州市突發事件信息發布管理規定》,建立了預警信息發布制度和發布平臺。同年,向國家通信管理部門成功申請了10639020突發事件信息發布專用號碼,成為全國第一個使用專用號碼發布應急信息的城市,每年向公眾發布上千萬條應急和預警信息。
目前我市采用的應急預警技術主要有:電視、手機短信、互聯網、廣播、報紙、敲鑼打鼓等發布形式。各類傳播技術在實際運用時都有一定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但同時無一例外地都存在局限性、傳播盲區。例如:有線電視網絡主要傳播區域是室內和家庭,偏遠地區有線電視覆蓋率偏低;隨著人們接受資訊渠道的多樣化,廣播電臺覆蓋人群有限;由于移動通信基站的承載能力有限,移動通信的短信發布能力會因同一區域內瞬時信息交互量的爆增而出現延時、擁堵,甚至有區域基站癱瘓的可能;互聯網、有線電視網等可能因突然發生的停電等狀況下出現停播;紙質媒介對公共事件和自然災害的緊急應對能力較弱。這些問題的存在給我市應急預警信息全面、及時地發布造成了困難。
二、國內、外新技術運用的成功經驗
隨著技術更替周期不斷縮短,新技術應用成為確保應急預警系統迅速、高效運作的保障。近年來,國內外部分地區采用新技術和新資源來完善城市應急預警系統和機制,以有效、及時地提升其應急響應和應急處置能力。
1、美國。自1963年開始建設緊急廣播報警系統(EAS系統)以來,把聯邦、州或當地全面納入了EAS系統的使用范圍內。在技術應用上把通信等技術(直播衛星、低地球軌道衛星系統、傳呼、計算機網絡等)和廣播電視網、有線電視網和節目供應商(例如調頻調幅廣播電臺、低功率調頻廣播電臺、各級電視臺、低功率電視臺、有線電視系統和其他有組織運營的機構),納入全國各級緊急報警系統內。通過全面的技術應用和統一管理,使得廣播電視臺、有線電視系統以及衛星公司和其他服務部門,即使在系統無人監管的情況下,也可以迅速、自動地發送、接收緊急信息。并能夠根據緊急情況的重要性分為國家級、州級和局部地區級,不同級別的緊急信息采取不同的處置方法。在緊急事件發生時,做到及時、高效、迅速、無遺漏地指揮調度和信息有序發布。為了確保新技術能夠及時應用于EAS系統中,美國還實行了企業和組織的“自愿加入機制”。擁有技術和資源的企業和組織可以與政府指定機構聯系,自愿加入緊急報警系統的服務行列,但必須遵守相應的要求。按照美國聯邦政府的要求使用統一的緊急報警系統協議,必須在規定的時間表內實現緊急報警信號的發送和接收。美國通過這樣的雙向機制,保證緊急報警系統的全面性、及時性和高效性。
2、云南省。2011年提出“以公共安全科技為核心、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應急管理流程為主線,建設'監測嚴密、預警及時'的公共事件應急體系”的目標,并著重以數字無線方式向移動多媒體手持終端和部署于公共場所的大屏幕電視及車載電視播發視聽多媒體信息服務的新型公共應急信息傳播平臺,以填補針對移動人群個體的應急信息發布空白。
3、天津市。2012年7月率先應用了我國最新的移動多媒體廣播技術(CMMB)網絡,第一時間利用其電視頻道向所有車載CMMB設備、CMMB+TD手機等便攜式小屏幕終端發布了強天氣預警信息,收到極好的反響。
辦法:
近幾年,國家高度重視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和預警體系建立工作,在《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指出“預警信息的發布、調整和解除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通信、信息網絡、警報器、宣傳車或組織人員逐戶通知等方式進行,對老、幼、病、殘、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學校等特殊場所和警報盲區應當采取有針對性的公告方式”;并在《“十一五”期間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中明確要求加強預警系統和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建設,構建各類突發公共事件信息發布共用渠道,提高全社會信息末端的預警能力,解決預警信息發布最后一千米的瓶頸問題。隨著技術創新、技術更替周期的不斷縮短,政府應成為創新技術應用的先鋒,通過及時利用最新的技術手段,來提升應急預警信息匯總和發布的及時性、全面性。
一、鼓勵組織和機構利用其新型技術和有效資源為我市應急預警系統提供服務,建立“廣州市社會組織自愿加入應急預警系統辦法”。
以市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牽頭,建立統一、公開透明的社會組織準入標準、評估辦法和服務規則,確保在及時、廣泛地吸納新組織、新技術應用的同時,做到應急預警系統的有序安全運作。
二、完善技術情報收集機制,定期全面檢討我市應急管理系統的技術先進性、全面性和有效性,及時補充吸納和更新新型技術。
應急預警系統功能非常講求應急信息瞬時大規模同步發布和同步接受,以使得應急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夠第一時間收到效果。建議我市以應急辦牽頭,設立情報采集專門機構,與各類技術研發組織、傳播機構等實現長年對接,保持密切的情報交流,廣泛收集各類技術和傳播媒介的情報,力求迅速地掌握和及時全面采用各類技術和傳播媒介,以全面的手段和信息類型,通過各類技術和媒介的互補性來實現應急信息的發布的及時性、全面性和同步性,提高信息瞬時到達率。
三、啟用CMMB移動多媒體廣播網絡等無線技術,消滅公共場所、戶外區域、偏遠地帶等信息發布盲區。
在公共事件和自然災害發生時,身處公共場所、戶外區域的人們更易受到威脅和遭遇危險。目前我國最新的CMMB移動多媒體廣播技術主要針對手機、車載等個人便攜設備發送信息,是我國重要的基礎信息網絡,其“點對面”的無線廣播特性消滅了信息擁堵、基站癱瘓、信息延時滯后等其他傳播媒介的缺點,在網絡信號覆蓋范圍內,實現針對所有設備和所有人群的信息同步性,保障了百分之百的瞬時接受率,其分級功能,和可設置的遠程強制開機和信息窗口強制彈出功能,更是確保應急信息到達率的強有力的技術保障。近期專家和輿論普遍認為,CMMB移動多媒體廣播技術具有方式多樣、覆蓋面廣、影響力大、抗災力強、可管可控等特點,是大眾獲取公共信息最可靠、最經濟、最便捷、最直接、最廣泛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