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的應急產業的產業地位已經初步確立。未來應進一步從戰略角度重視應急產業發展,夯實基礎能力,提升創新能力,推動集群發展,打造高效產業鏈,壯大優勢企業。建議整合政府資源,加大對應急產業的資助力度,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培養應急人才隊伍,完善法律法規,改革相關體制機制。
三、應急產業的產業地位已初步確立
我國應急產業的產業地位初步得以確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理由:
(1)從應急需求角度看,已經具備了應急產業形成的需求基礎。應急需求的存在是應急產業得以形成的前提。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工業化的推進、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以及應急消費和應急安全需求不斷增加,經濟社會發展對應急需求的強度越來越大。
(2)從應急供給主體看,已經出現的各種類型的應急企業使得應急產業地位明顯確立。
(3)應急產業園區的出現,是應急產業得以形成的另一重要特征。例如,廣東省東莞市以本地從事應急產品研制生產企業為主體,在松山湖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建設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基地已具備一定規模,未來將重點新建應急產業研發中心、救援培訓中心、應急物流中心等十大中心,計劃投資80億元,其中應急產業研發中心已開工。
(4)從生產要素看,應急產業得以形成的各種要素資源如人力資源、應急技術、固定資本投資不斷得到加強。
(5)從應急產業的產出看,應急產業產值規模在國民經濟中雖然不高,但近些年增長速度很快。例如,浙江樂清市對該市應急產業產值的初步調研顯示,2009年該市應急產業產值大于100億元。
總的看來,應急產業在我國已經具有明晰的產業形態,未來的成長性很大,無論從應急產業規模、各類應急企業的成長、應急服務模式的多樣化、應急效率均會有很大提高。當然,也要看到,我國應急產業還處于起步期,應急總體水平仍然偏低,還不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國家主管機構要盡快明確應急產業的產業地位,出臺相關政策加快其發展。
四、加快發展應急產業的基本思路
(一)從戰略高度重視應急產業發展
借鑒發達國家經驗,重視制定應急產業發展戰略,推動應急產業發展。制定“國家應急產業發展戰略”,明確未來發展的戰略方向、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步驟和戰略保障,提出實現應急產業發展的具體路徑,明確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激勵機制和扶持政策,盡快尋找應急產業的優勢領域、優勢技術和優勢產品的突破口進行突破,促進應急產業跨越式發展。
(二)夯實應急產業的基礎能力
我國應急產業處于起步期,應急裝備制造、應急服務等基礎性能力還比較薄弱,遠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要把形成應急產業的基礎能力作為一項基礎性任務,以增加應急裝備品種、改善應急裝備質量、完善應急服務網絡、提升應急服務水平為重點,加快提升應急產業的基礎能力,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應急產業的基本需求。
(三)大力提升應急產業的創新能力
支持優勢應急企業建立著眼于核心、共性、重大關鍵技術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的高水平研發機構。改造或新建一批國家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提高科研成果的工程化與系統集成能力。
加強相關平臺建設。推進國家應急技術公共實驗室、中試基地以及融資平臺、人才培訓平臺等產業化能力建設。鼓勵形成以優勢企業為核心,相關主體參與的高端共性技術平臺。加強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開發設施建設,形成若干具有較大規模、多學科融合、創新能力強、開放運行的應急科學研究中心。
推動應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設。提高產學研結合的組織化程度,在戰略層面建立持續穩定、有法律保障的合作關系,整合應急產業技術創新資源。
(四)推動應急產業集群發展
應急產業集群是發展應急產業的重要方式。加快培育和發展有實力的應急產業區域集群,按照統籌規劃、發揮比較優勢、分類指導、穩妥推進的原則,選擇產業基礎好、創新能力強、市場化水平高、開放程度高的地區建設幾個國家應急產業基地,引導和鼓勵高水平人才、技術、資金、信息等要素及相關主體向應急產業基地集聚,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產業布局相對集中的應急產業聚集區。
(五)打造高效應急產業鏈
我國應急產業鏈尚不完善,存在諸多薄弱環節,產業鏈交易成本和生產運作成本很高,市場反應能力較弱。為此,應鼓勵和引導應急企業和上下游相關主體良好合作,合理分工,有效集成,優化產業鏈。
(六)培育、壯大一批優勢應急企業
重點培育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擁有創新產品的骨干應急企業,按照“政府導向、市場機制、龍頭整合”的原則,支持其做大做強,鼓勵其收購、兼并國內外擁有核心技術的研發機構,兼并、重組國內外發展勢頭良好的企業,加速培育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本土應急龍頭企業,形成品牌優勢。
五、加快發展應急產業的政策建議
(一)整合政府資源,加大資助力度
我國應急產業尚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政府的引導、推動和扶持十分關鍵。建議國家制定應急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出臺《加快發展應急產業的指導意見》。
(二)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
鼓勵設立和發展應急技術創業投資機構和產業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應急產業。支持應急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在國內創業板股票市場采取“單獨名額、單獨標準、單獨評審”原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大政策性金融對應急產業資金支持力度,特別應發揮國家政策性銀行的作用,金融機構對符合產業政策的應急企業給予積極的信貸支持。
(三)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培育和擴大應急產品市場需求。加大政府采購對國內應急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強對公眾應急事件的普及教育,正確引導消費;完善應急技術產品和應急服務市場準入政策。
(四)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建立健全有效鼓勵應急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如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法》中有關應急產業發展的內容,《政府采購法》中對自主創新產品優先采購辦法,以及應急技術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等。
(五)改革相關體制機制
根據應急產業特性和新興產業成長規律,切實形成有利于加快產業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如放寬市場準入;制定應急產品和服務安全評價標準,完善評審、監測和監督程序等。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
三、應急產業的產業地位已初步確立
我國應急產業的產業地位初步得以確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理由:
(1)從應急需求角度看,已經具備了應急產業形成的需求基礎。應急需求的存在是應急產業得以形成的前提。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工業化的推進、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以及應急消費和應急安全需求不斷增加,經濟社會發展對應急需求的強度越來越大。
(2)從應急供給主體看,已經出現的各種類型的應急企業使得應急產業地位明顯確立。
(3)應急產業園區的出現,是應急產業得以形成的另一重要特征。例如,廣東省東莞市以本地從事應急產品研制生產企業為主體,在松山湖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建設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基地已具備一定規模,未來將重點新建應急產業研發中心、救援培訓中心、應急物流中心等十大中心,計劃投資80億元,其中應急產業研發中心已開工。
(4)從生產要素看,應急產業得以形成的各種要素資源如人力資源、應急技術、固定資本投資不斷得到加強。
(5)從應急產業的產出看,應急產業產值規模在國民經濟中雖然不高,但近些年增長速度很快。例如,浙江樂清市對該市應急產業產值的初步調研顯示,2009年該市應急產業產值大于100億元。
總的看來,應急產業在我國已經具有明晰的產業形態,未來的成長性很大,無論從應急產業規模、各類應急企業的成長、應急服務模式的多樣化、應急效率均會有很大提高。當然,也要看到,我國應急產業還處于起步期,應急總體水平仍然偏低,還不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國家主管機構要盡快明確應急產業的產業地位,出臺相關政策加快其發展。
四、加快發展應急產業的基本思路
(一)從戰略高度重視應急產業發展
借鑒發達國家經驗,重視制定應急產業發展戰略,推動應急產業發展。制定“國家應急產業發展戰略”,明確未來發展的戰略方向、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步驟和戰略保障,提出實現應急產業發展的具體路徑,明確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激勵機制和扶持政策,盡快尋找應急產業的優勢領域、優勢技術和優勢產品的突破口進行突破,促進應急產業跨越式發展。
(二)夯實應急產業的基礎能力
我國應急產業處于起步期,應急裝備制造、應急服務等基礎性能力還比較薄弱,遠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要把形成應急產業的基礎能力作為一項基礎性任務,以增加應急裝備品種、改善應急裝備質量、完善應急服務網絡、提升應急服務水平為重點,加快提升應急產業的基礎能力,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應急產業的基本需求。
(三)大力提升應急產業的創新能力
支持優勢應急企業建立著眼于核心、共性、重大關鍵技術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的高水平研發機構。改造或新建一批國家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提高科研成果的工程化與系統集成能力。
加強相關平臺建設。推進國家應急技術公共實驗室、中試基地以及融資平臺、人才培訓平臺等產業化能力建設。鼓勵形成以優勢企業為核心,相關主體參與的高端共性技術平臺。加強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開發設施建設,形成若干具有較大規模、多學科融合、創新能力強、開放運行的應急科學研究中心。
推動應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設。提高產學研結合的組織化程度,在戰略層面建立持續穩定、有法律保障的合作關系,整合應急產業技術創新資源。
(四)推動應急產業集群發展
應急產業集群是發展應急產業的重要方式。加快培育和發展有實力的應急產業區域集群,按照統籌規劃、發揮比較優勢、分類指導、穩妥推進的原則,選擇產業基礎好、創新能力強、市場化水平高、開放程度高的地區建設幾個國家應急產業基地,引導和鼓勵高水平人才、技術、資金、信息等要素及相關主體向應急產業基地集聚,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產業布局相對集中的應急產業聚集區。
(五)打造高效應急產業鏈
我國應急產業鏈尚不完善,存在諸多薄弱環節,產業鏈交易成本和生產運作成本很高,市場反應能力較弱。為此,應鼓勵和引導應急企業和上下游相關主體良好合作,合理分工,有效集成,優化產業鏈。
(六)培育、壯大一批優勢應急企業
重點培育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擁有創新產品的骨干應急企業,按照“政府導向、市場機制、龍頭整合”的原則,支持其做大做強,鼓勵其收購、兼并國內外擁有核心技術的研發機構,兼并、重組國內外發展勢頭良好的企業,加速培育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本土應急龍頭企業,形成品牌優勢。
五、加快發展應急產業的政策建議
(一)整合政府資源,加大資助力度
我國應急產業尚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政府的引導、推動和扶持十分關鍵。建議國家制定應急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出臺《加快發展應急產業的指導意見》。
(二)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
鼓勵設立和發展應急技術創業投資機構和產業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應急產業。支持應急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在國內創業板股票市場采取“單獨名額、單獨標準、單獨評審”原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大政策性金融對應急產業資金支持力度,特別應發揮國家政策性銀行的作用,金融機構對符合產業政策的應急企業給予積極的信貸支持。
(三)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培育和擴大應急產品市場需求。加大政府采購對國內應急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強對公眾應急事件的普及教育,正確引導消費;完善應急技術產品和應急服務市場準入政策。
(四)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建立健全有效鼓勵應急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如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法》中有關應急產業發展的內容,《政府采購法》中對自主創新產品優先采購辦法,以及應急技術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等。
(五)改革相關體制機制
根據應急產業特性和新興產業成長規律,切實形成有利于加快產業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如放寬市場準入;制定應急產品和服務安全評價標準,完善評審、監測和監督程序等。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