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震災害預防
地震災害的預防,是指在地震前為避免和減輕地震災害所做的預防工作,分為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兩大類。
(一)工程性防御措施。根據地震動參數區劃和經地震安全性評價確定的抗震設防要求,對建筑物采取抗震設防措施。對新建工程按抗震設防要求和《建筑物抗震設防規范》及各行業的有關規范或標準設計,進行施工;對已建未進行抗震設防的建筑物采取抗震加固措施。
(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各級政府和社會組織,采取的社會防御性活動。包括:建立健全防御地震的工作體系;制定和實施防御規劃、計劃;組織開展地震科研、預測預報;開展有關宣傳教育;推進有關立法;制定應急預案,組建緊急救援隊伍、儲備應急、救災物資、資金;做好震災預測,次生災害防范;開展地震災害保險等。
二、地震災害應對措施
目前,名山縣的地震基礎設施非常薄弱,地震監測手段只有1臺數字強震動臺,整體防震減災功能嚴重滯后。如何提高名山縣綜合防御地震災害的能力,降低地震災害帶來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針對我縣的實際,制定以下地震災害應對措施:
(一)加強城鄉抗震設防
1.科學做好城鄉規劃建設方案。縣發展改革、城住、國土、水務等部門必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嚴格按照《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進行項目和工程抗震設計的審批管理。抗震設防烈度必須按國家規定的權限審批、頒發的文件(圖件)確定。建筑應根據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甲、乙、丙、丁四類抗震設防。在城鄉規劃建設中,要重視地震安全性問題,充分考慮地質條件對城鄉建筑的影響(嚴禁在地震活動斷層、軟土層、沙土液化層上建筑),開展地震活動斷層探測和研究,為國土利用、城鄉規劃提供重要依據;開展城區震害預測研究和地震小區劃工作,為城市規劃建設服務;開展城市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提出抗震性能意見,對不符合抗震要求的進行督促其加固、改造,并建立工程建筑抗震設防檔案數據庫;以城鄉探測結果為必要的科學依據,將探測結果應用到規劃建設中,合理規范布局,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從而提高城鄉綜合抗震性能。
2.全面開展抗震設防和安全性評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為了加強對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管理,防御與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建設工程必須按照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對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建設工程,其抗震設防要求必須按照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確定;其他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按照國家頒布的地震動參數區劃圖或者地震動參數復核、地震小區劃結果確定。對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建設工程的建設單位,必須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委托具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并將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報送有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機構審定。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必須加強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的監督檢查,確保建設工程按照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
(二)加強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提高公眾防震減災意識
加強地震宏觀監測、地震速報、防震減災知識宣傳網建設,明確防震減災助理員工作職責,充分發揮“三員”作用,鞏固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社區的示范效應,通過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五進活動,將地震科普知識納入各種培訓,使公眾更多地了解地震、認識地震,懂得基本的防震避險知識,掌握一定的自救技能,從而提高應對地震災害的信心,消除對地震災害的恐懼。
(三)強化地震應急工作
1.做好地震應急準備工作
修訂、完善各級、各類地震應急預案,建立學校、鄉村、社區、重要企事業單位等基層地震應急預案,建立預案管理體系及數據庫,加強預案監管,狠抓預案落實。重點發揮好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單位的示范效應,開展學校和重要單位、場所、部位的演練工作。一要建立組織有力、決策科學的地震應急指揮系統。包括應急通訊系統、會議系統、信息報送和數據傳輸系統、手機短信發送平臺、綜合數據庫等,要構建反應靈敏的地震速報信息平臺,把各類災害信息及時匯總上報,為科學的應急決策提供依據做好地震應急工作的組織保證;二要強化政府部門間以及對外之間的相互交流合作。為政府各部門地震應急聯動搭建一個信息平臺,互通信息,相互協助。將應急決策及時傳達給部門,快速開展地震應急行動。
2.建立素質過硬的應急反應隊伍
開展災后地震應急救援工作,建立專業救援隊伍是關鍵,素質過硬、行動高效的專業地震應急救援隊伍,能夠在震后及時開展救助工作,降低地震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損失。應急志愿隊伍是必要的補充,地震發生后(破壞性地震),應急志愿隊伍要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害現場,指導群眾緊急疏散和開展自救互救。
3.加強應急避難場所建設。
各級黨委、政府應將地震等應急避難場所及疏散通道建設納入城市規劃建設,充分利用城市廣場、公園、體育場館,合理規劃布局。配備必要的標志牌、線路圖等設施和必要的生活用具庫,有效降低地震災害對人民生命和財產造成的損失,確保維護災后社會穩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