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強“三項訓練”
(一)堅持多途培養,加強專業理論訓練。各類災害事故的搶險救援,是一項集腦力和體力于一體的高強度和高危險的綜合性社會化勞動。是一項爭分奪秒、快速反應講究科學的應急性技術性工作。因此,要求指戰員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基本功,更要組織系統的理論學習。一是建立定期專業培訓機制。每年定期在上、下半年各組織一次專業輪訓。筆者以為,輪訓既要繼承已往的傳統,更應結合戰區模式,重點開展想定對抗訓練和無預案臨機指揮訓練,使培訓者能互相學習,互相提高。二是形成定向培養制度。總隊每年應有針對性地從地方院校引進防爆、排爆、化工、船舶、建筑等專業人才進行定向培養,使他們的專業與從事的崗位緊密結合。
(二)堅持科學施訓,加強體能技能訓練。提高消防官兵搶險救援的能力,必須要堅持科學施訓,加強體能技能訓練。將搶險救援技能訓練、理論教育列入消防官兵的日常執勤訓練科目之中。一是強化體能素質訓練。強健的體魄是完成社會搶險救援任務的基本條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災害事故處理越來越困難,對指戰員個人的體能要求越來越高。必須要結合消防部隊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的實際,開展消防體能訓練,擬定項目,科學合理地開展訓練,讓全員都參與到其中。二是強化崗位技能訓練。時下,隨著各級人民政府的社會職能的轉變,政府對消防工作日益重視,新車輛、新裝備、新器材這幾年已陸續配置到各執勤中隊,困此要使戰斗裝備轉化為戰斗力,實現人與裝備的最佳結合,必須加強與改革各類裝備的操作技能訓練和戰術應用訓練。從理論上理解手中武器的結構,技術參數;從實踐中熟悉操作方法及裝備特性,以造就更多更精的專業人才;從創新中不斷革新手中武器的使用功能,促進一人多能,一器多用的轉變。
(三)堅持實戰實訓,加強協同演練訓練。政府應急救援指揮中心體系建立后,各級政府就要致力形成統一高效的應急協調聯動機制。一方面,要定期組織聯合預案演練。針對轄區可能出現的各類災害事故特點,有計劃、有系統啟動社會應急救援機制,定期組織開展應急指揮與力量拉動演習,以實踐形式來檢驗應急體系的實戰效能,解決體系建設的“瓶頸性”問題,促進多種社會救援力量在經費保障、裝備建設、工作協調和政策鼓勵等方面的配合協同,提高全社會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規范力量調集程序。社會發生緊急突發情況,政府迅速啟動應急救援機制,在第一時間內將信號傳遞到政府神經中樞,將應急救援第一指令傳達到政府設在應急救援中心的消防救援隊和其他相關救援力量,及時將公安、消防、衛生、建設、通信、電力及駐軍等社會分散救援力量有效“捆綁”,形成統一的、強大的社會救援實體。
四、狠抓“四個保障”
(一)建立人才信息庫,完善人才保障。做好消防滅火救援工作,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高度重視滅火救援指揮干部隊伍建設。一方面,要設立人才信息庫,保障人才資源的有效儲存利用。將消防安全工程技術、工程消防應用技術、滅火救援技術與裝備、消防監督與火因調查技術、消防檢測技術、消防標準化研究等專業分別確定為專業技術類別高級人才庫;并在此基礎上成立相應的專業專家組,實現消防技術力量的人才后備保障。另外,還要提高滅火救援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根據各類人才的專業和特長分配崗位,相對穩定滅火執勤崗位的干部,真正培養和積累一批高素質的滅火救援專業人才隊伍。
(二)加強裝備建設,打牢裝備保障。擁有充足完備的裝備實力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對消防應急救援工作提出的客觀需求,其內容是人與裝備的有機結合。一是要堅持合理配備。裝備的配備應立足于執勤中隊擔負的具體任務和轄區保衛對象的災害特點進行合理配備,使裝備配備突出一個“專”字,從而體現裝備配備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要堅持精細化訓練。裝備配備好后,關鍵是要讓裝備在實戰中發揮優勢,在處置各種災害事故中體現價值。首先,要及時制作和更新圖文并茂的車輛器材裝備技術檔案,便于官兵隨時學習查閱,使官兵易記、易學,能夠學透、學精。其次,要研制適應裝備特點的模擬訓練設施,開發提高訓練成效的訓練科目,力求技術操作的精確性。最后,要重點圍繞裝備功能的檢驗開展應用訓練,并通過訓練使基層官兵明確在什么災害現場用什么裝備,針對多種裝備功能相近的特點選擇功效最佳的裝備。
(三)建立資金專供渠道,落實經費保障。公安消防部隊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牽涉到現役部隊、專職隊、義務隊的成長發展和與各種專業救援隊伍的裝備、人才互補問題,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是做好此項工作的關鍵。然而受限于政府、有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財力狀況,很難保證資金的正常投入,各方面各部門花費很大精力、想盡辦法從各種渠道籌集資金,也只能解決一時之需,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而阻礙了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步伐。實踐證明,現代社會滅火救援救災難度越來越大,沒有一條穩固的資金鏈作保障,就沒有先進的技術裝備,也就不可能形成快速、靈活、機動、立體化的救援模式,社會應急救援體系也就永遠處于“修修補補、淘汰更換、小打小敲”低層次水平徘徊。因此,要積極通過法律途徑來保障消防經費的落實,通過立法和宣傳,明確政府責任,建立起搶險救援資金專供渠道,解決資金的連續供給問題。有了資金保障,才能加大搶險救援器材裝備的建設步伐。重點加強特種車輛的投入及特種裝備器材的配備,提高執勤裝備器材的科技含量,打造消防搶險救援的尖兵利器。
(四)改進后勤機制,增強戰勤保障。近年來消防部隊在火場及搶險救援現場等任務中,往往還是存在人力、裝備等不足的問題,一旦發生災情,需要調集周邊力量,以及解放軍、武警、公安、企業專(兼)職消防隊伍等參加行動。這種跨地區,甚至跨省(市、自治區)的增援,對原有的保障依托方式產生了沖突,產生了新的問題,提出了嚴峻挑戰。因此,應急救援戰勤保障體系改變后勤供給的戰略思維,立足多種救援力量配合,充分依托社會平臺,利用社會化聯動資源,從油料、滅火劑、食品、汽車維修等關乎消防部隊生存的“生命線”上入手,結合當地自然環境和消防相關服務行業的實際情況,與供電、供氣、供水、衛生、路政等職能部門建立聯動協作關系,與石油公司、滅火劑廠家、食品批發、汽車服務等社會單位簽訂長期服務供應保障協議,確保每項保障功能至少有2家社會單位提供保障,并將當地所有涉及社會救援物資的單位、企業信息統一編輯成戰勤保障管理系統。當作戰需要時,在已建立的社會聯動單位的基礎上,通過啟動社會保障預案,調集相關聯動單位的裝備、機械、物資等到場,為作戰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