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洪澇從北到南,這個夏天,災害在中國肆虐。
據民政部8月9日發布數據,7月份,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中國6180.1萬人次受災,402人死亡,464.3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或需緊急生活救助。扛過了7月,進入8月后,人們又開始備戰臺風。
傷亡數字和經濟損失在不斷考驗著政府的應急管理能力和應急產業指導策略。官員開始反思,市民開始行動。災害在帶來傷痛的同時,也重構安全概念,喚醒公民意識,這是今夏中國在災害面前最大的進步。
Part1
應急產業盲行
頻繁致人傷亡的自然災害卻意外使應急產品銷量暴漲,然而這個產業“不用不急,用則急需”各環節仍陷在尋找彼此的迷宮中
文 | 本刊記者 昝慧昉 編輯 | 吳金勇
8月8日,臺風“海葵”來襲,上海拉響了史上首次臺風紅色警報。一天一夜的狂風暴雨,8-10級的風力,累計超百毫米的雨量,令這座現代化城市的對外交通幾近癱瘓。
得知臺風要來,上海姑娘劉婷出門時都會特意檢查自己的隨身鑰匙串。其實,她只是要確認那把綠色的微型“緊急救生汽車安全錘”是否安然無恙。半個月前,“汽車應急救生錘”這種東西,根本就不在絕大多數國人的認知范圍內。
北京7·21暴雨事件后,隨著一個年輕人在城區私家車內溺亡,救生產品特別是“汽車應急救生錘”成了網購中最熱門的搜索對象。在一家“天貓汽車用品店里,售價16元的汽車安全錘,在7·21后的兩天里就賣出了4000多個,而亞馬遜(的美國官網上也赫然寫著:安全錘類商品在短時間內售罄。
一場暴雨,加劇了中國城市人群對安全的擔心。事實上,從“非典”、地震到如今的暴雨、臺風,在突發事件不斷的情況下,許多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已認識到發展應急產業的重要性。過去10年,廣東、安徽、重慶、浙江等地方政府,結合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企業轉型,都將應急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
然而,目前國內的應急產業仍屬災害推動型,并未形成一個持續、穩定的產業和市場環境。樂清,一個地處浙江東南沿海的縣級市,是國內率先提出發展應急產業的地區之一。這里每年都會經歷幾次臺風的洗禮,但這次海葵并未正面登陸這座城市。
8月9日,當記者抵達樂清時,前一天大雨后的濕氣尚未褪盡。結束早上對雨后地方應急狀況的視察,樂清市應急辦主任陳彬終于可以坐下來喝口水了。應急辦是樂清發展應急產業的牽頭者,陳彬告訴《中國企業家》,“應急產業市場化,是政府有限財力條件下減災防災的最有效辦法。但目前沒有行業相關標準,這直接影響了地方政府引導產業發展。”
供求雙方迷失
“不用不急,用則急需”的產品特性,決定了應急產品的早期訂單大多產生于偶然。
生產急救包的浙江康力迪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總部位于樂清市柳市鎮,一條僅能容一輛汽車通過的蜿蜒小路,從岔路上延伸出去,通往這個矗立在山腳下的綠色樓群。康力迪于1993年成立,最初只做包括繃帶、創可貼在內的醫用敷料和衛生消毒產品。2005年,經由阿里巴巴等第三方平臺通過貼牌做起了出口貿易。繼而參加國外相關行業展會,產品有了一定知名度。
這家公司應急產品的首單來自“危機四伏”的中東。2006年3月,以色列國會選舉,這是以色列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三個主要政黨同時參選的局面。工黨、前進黨、利庫德集團摩拳擦掌,而其結果將直接影響中東局勢及巴以沖突。為應付可能出現的人身傷害,聯合國在中國采購了價值千萬元的醫療用品,其中包括康力迪的10萬套急救包。
憑借過去醫療用品方面的生產研發基礎和聯合國清晰的訂單要求,總經理黃培榮和他的團隊在15天內按時完成了這份訂單。這份訂單啟發了黃培榮對急救市場的認識,康力迪正式進軍急救包產品的研發和生產。起初生意不好做,隨后的兩年幾乎沒有一張像樣的訂單,轉折出現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
據該公司醫藥包事業部經理康五傳回憶,地震前,淘寶上賣急救包的店,一年只能賣掉10個,震后,有的店一個月就賣了1.7萬多套。此后政府和公共機構采購量有所增長,但針對個人的應急市場再次沉寂。
如今,汽車救生錘開始熱銷,這讓黃培榮心情很復雜,雖然對應急產業是好事,但他為消費者擔心。因為急救包中通常配有救生錘、繩索等配件,所以康力迪這些年一直在向上游廠商采購這類產品。通過產品測試,康力迪發現許多這類產品質量太差,根本無法使用,但由于目前國內沒有國家標準和認證環節,這些產品也都流入市場了,有的在網上還賣得很好。即使是政府、紅十字會這些相對個人消費者具備更多采購經驗的大客戶們,在選擇合適的產品上也依然做不到專業和精準。
“不同用途的急救包里應該配備哪些東西,什么樣的組合配置才是最有效的,每樣東西要達到何種質量,這些現在都沒有。”標準和準入政策不明晰,也導致了各生產廠商競相壓質壓價。
類似的情況,在應急通信設備上也存在。1998年,朱镕基總理特批,讓南寧成為中國最早擁有美國9·11指揮聯動調度系統的城市。這套系統投資大,需要協調政府各部門利益,沒有相應高層的推動,很難實施。因此,直到今天,在政府應急通信指揮系統的設立上,除南寧外只有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而這幾個城市之所以設有這些系統,首要目的不是應急,而是保障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大運會等大型活動的安全。為大型活動配置應急產品,雖然讓相應制造企業了解了政府的一些需求,但持續性不足。
事實上,目前國內的應急市場是一個供求嚴重脫節的市場,除軍隊、武警、公安等少量用戶外,應急產品需求主體不明確,應急制造企業難以找到有效用戶,無法進行有目的生產;另一方面,消費者大多不清楚自己的實際需求,也就不知道按照什么樣的標準進行儲備、配置,而廠家也不清楚提供什么樣的應急產品。
“由于制造商并不負有應急管理的責任,因此我們不可能知道需求到底有多大,這一點必須依賴政府,同時政府又是應急采購最主要的主體,因此它的相應規劃和預算是這個產業的關鍵。”摩托羅拉(系統(中國)有限公司全球政府事務部總監陳建明對《中國企業家》雜志說。
嘗試自食其力
盡管政府采購是應急產業最基本的生存模式,但基于中國市場的現實情況,許多制造應急產品的企業開始嘗試第二條道路—走商業訂單。
參加展會,一直是黃培榮倚重的產品銷售和品牌拓展模式。近兩年,為推介自家的汽車急救包,康力迪頻繁出現在國內各大汽車行業展會上。全新關聯產品的現身,果然引來了新客戶。包括通用別克品牌、現代汽車、中石油等從康力迪采購急救包作為禮品贈送給自己的客戶。應急產品公司打開了一個全新的禮品市場,這并非黃培榮的本意,他更看重的,是成為汽車制造公司產品標準配備的機會。
中國一汽是康力迪在這個領域的第一個合作伙伴。為了給旗下的軍用車輛配置急救包,中國一汽對康力迪進行了前后長達兩年的考察,從開始時候幾十個的零星買入,到今年總量達到5000個的訂單,兩家公司的合作日益加深。雖然訂單量并不大,而且要貨時間多為臨時通知,經常打亂公司的生產計劃,但黃培榮并不計較,他想的是放長線釣大魚。然而想釣大魚還是離不開政府。
一些歐美國家強制性要求汽車配備專用急救包,黃培榮認為中國政府早晚也會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那將為救急包產品催生一個全新的巨大市場。與一汽的合作,被黃培榮視為日后與更多汽車廠商合作的示范樣本。實現他的這個期望,不知道要到何時。
2010年7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23號文件),明確要求2013年前,所有煤礦都要安裝避險設施(主要指移動救生艙和固定避難硐室)。逾期未完成的礦井,將責令其停產整頓。這項新政的出臺,為生產移動救生艙和固定避難硐室的企業打開了市場,電光防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光防爆)就是其中之一。
電光防爆與康力迪同在樂清,主要生產各類礦用防爆電器產品。公司在介入應急產業后增長迅速,2011年年收入達到7.56億元,實現凈利潤7600萬元。經由救生艙在國外礦井中的廣泛使用發現商機,電光防爆從2009年開始自主研發救生艙。2010年上述政策出臺后,電光防爆加大了相關投入,并在2011年成為中國首批獲得安標認證的6家公司之一。看上去電光防爆完全可以借此優勢,迅速拓展市場,但現實并不盡如人意。
中國的救生艙生產與一些應急產品一樣,沒有國家標準,每個廠家生產的救生艙規格各異;救生艙體積大,難以隨著采煤面的掘進做推進,實際使用中難以發揮功效;缺乏相關培訓,基層礦工并不明白救生艙的使用方法;這一切,令目標客戶對售價動輒數百萬的救生艙意興闌珊。
政府杠桿
近期,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強制性要求校車必須配置急救包,一汽已經委托康力迪設計校車專用急救包。這很可能成為康力迪正式進入民用車輛市場的一個突破口。
在一個市場普遍失靈的行業,政府不應該也失靈。多年來,一直有應急產業相關政策出臺。五年前,也就是2007年11月13日,應急產業在中國政府的正式文獻中首次出現,時任國務委員華建敏在“全國貫徹實施突發事件應對法電視電話會議”中提出,“進一步加快發展應急產業”。
此后,工信部2009年發布的《關于加強工業應急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制定應急工業產品相關標準,促進應急工業產品推廣。國家發改委制定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將“公共安全與應急產品”作為單獨產業類別鼓勵發展。
然而,企業仔細分析后發現,現行應急產業政策分散于各個法規、各個部門文件中,組合性不足。尤其缺乏頂層設計、宏觀謀劃,全國性應急產業分散在各個領域,沒有通過系統性政策引導進行有效整合;一些政策停留在一般化的要求提倡上,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措施。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應急企業最急需的東西是:對每類應急產品首定義、標準;哪些產品由政府直接進行投入生產,或由企業生產政府購買、儲備,或由政府強制使用;哪些產品由政府制定目錄和規劃,由企業自己開發生產,并具體設計生產能力和儲備規模。
中國的整個應急產業從官方提出至今僅五年時間,盡快提出政策和方法滿足企業要求是該產業的課題之一。
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副主任劉釗認為,第一步,國家應盡早出臺《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應急產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政府發展應急產業的目標、政策原則、政策范圍及有關部門的職責等。第二步,在《意見》基礎上,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盡快制定我國中長期的《應急產業發展規劃》。應急產業發展規劃應根據區域災害種類狀況,科學劃定應急產業區域發展布局及產業基地,制定針對生產者的產品門類、目錄、標準、認證和準入政策等。
對此,熟悉國外成熟應急體制和應急產業發展的陳建明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應急產業的規劃和標準等方面,歐美國家有更全面、系統的經驗。“建議中國政府先與國外政府充分交流,借鑒成熟做法,這樣可以省去市場N次博弈的成本。”
(陳曦、黃文瀟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