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災害事件具有突發性,災害發生時居民的應急反應能力是減災救災中的決定因素。城市居民的應急反應能力主要從災害發生時的自救能力上體現出來,因此,我們從城市居民防災意識、參與防災演習情況、政府防災計劃的公眾了解程度和居民自救能力幾個方面評價城市居民應急能力。評價指標見按照表4-4。
5、災害防御能力
城市是巨大的承災體,城市防災設施建設是城市災害自主應對的重要措施,我們主要從災害應急預案編制狀況、城市建筑抗災能力和防御措施情況三個方面進行評估。見表4-5。
6、應急資源保障能力
應急資源的供應是搶險救災的基本保障,應急資源的保障能力主要包括救災物資供應能力、預警設施完善度、應急救援人力接替資源狀況和救災資金狀況幾個方面,評價指標及等級劃分見表4-6。
(二)災害應急能力評價目標界定
由于目前災害應急能力評價的準則層和指標層各指標多數具有不確定性,我們對各準則層指標內各個指標的等級劃分和各準則層指標以及準則層內二級指標權重的確定,采用了模糊綜合評判理論進行評價。
(三)模糊綜合評判方法
基于上述模糊綜合評價原理,首先分別建立因素集、權重集和備擇集,然后構建隸屬函數,再進行隸屬度測算、單因素評判和綜合評判。
五、對蘇州市災害應急能力的分析評估
(一)評判結果
基于專家調查-意見融合方法構建的蘇州市災害應急能力指標體系以及采用1-9整數標度法確定的各指標權重,我們對蘇州市“十一五”期間的災害應急能力進行了示范分析,模糊綜合評判結果見表5-1。
二)評判指標分析
從表5-1分析,蘇州市災害應急能力四個等級的隸屬度從好到差依次為0.282,0.763,0.376,0.033,按照隸屬度最大的原則可以判斷蘇州市災害應急能力總體上屬于“較好”的等級,但等級“一般”的隸屬度為0.376明顯大于等級“好”的隸屬度0.282,說明該市災害應急能力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從表5-1準則層指標水平進行分析,結果表明:
1、“十一五”期間蘇州市災害應急能力總體上處于較高水平,決定應急能力的主要因素災害防御能力、災害監測預報能力和應急救援能力都具有較好的模糊評判結果,能夠滿足各類預期突發性災害需求;
2、政府部門快速反應能力和應急資源保障能力雖然對災害應急能力的貢獻值(即權重)不如上述三個方面,但從評判結果看,這兩個方面均處于較好水平,說明蘇州市災害應急能力可以應對大規模災害或持續時間較長災害的考驗;
3、城市居民應急能力雖然是災害應急能力貢獻相對最小的準則層因素(其權重僅為0.064),但從評判結果可以看出蘇州城市居民災害應急能力一般,若出現大的災害城市居民的自救和互救能力將經受嚴厲考驗。一旦發生較大規模的突發性災害,較差的城市居民災害應急能力可能躍居為滯礙蘇州市災害應急能力的首要因素。
(三)建議對策
針對上述蘇州市災害應急能力的評判結果,建議采取以下對策:
(1)進一步提升災害防御能力。在現有災害應急預案編制完備的前提下,定期組織群眾進行災害應急演練;排查重點建筑,對安全隱患進行及時處理,加固修繕各類歷史建筑,合理拆遷抗震不達標建筑;完善生命線工程。
(2)切實增強災害監測預報能力。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系統應能快速準確判別危險源方位,監測點須能夠覆蓋基層社區,預報結果準確率應大于90%,并能及時發布、傳遞預警信息。
(3)應急救援能力方面要不斷完善災民救助安置機制。由于蘇州市近年來沒有經受大的災害考驗,應加快救助避難場所建設,合理論證其空間配置、配套設施、快速疏散性能等指標。
(4)政府部門快速反應能力方面應重點加強災害損失評估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各類突發事件報災核災機制和災情評估機制,開展地震、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質災害、森林火災、突發環境事件等災害的調查評估,建立災情評估標準體系。
(5)扭轉居民應急能力較低態勢。應切實加強防災減災的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公眾防災減災意識,提升居民群眾應對災害知識的普及率和防災演練的公眾參與率,有效增強居民避險、自救和互救能力。此外,應重點加強青年應急志愿者隊伍建設,使其在科普宣教、應急救助和恢復重建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建立應急志愿服務的長效機制。
(本課題參與人:蘇州科技學院蘇群、連達軍;蘇州市民政局袁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