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服務水平評估。此項指標主要考核供應商的交貨準確性。應急生產活動常常關系到一些國家安全或人民財產生命安全,它希望生產時間越短越好,產品的標準性越高越好,要求交貨時間務必準時。
(1)交貨差錯率。是指交貨時所有產品規格、型號與采購協議上所規定的是否相同。
(2)交貨破損率。是指產品在生產完畢后,經包裝、裝卸、搬運等活動直至交付供應鏈中的下家的過程中,能否保證完好。
(3)交貨準時性。是指供應商能否按照訂貨方的要求,將指定產品準時送到指定地點,可通過按時交貨率來反映,還包括不能準時交貨時,延遲的平均天數及處理辦法考核。若供應商的交貨準時性較低,必然會影響應急物流系統的物資籌措計劃和調度計劃,致使應急物資供應產生非常被動的局面[6]。
(4)售后服務。主要是指對于通訊廣播類、照明設備類、器材工具類等應急物品有損壞,或者技術問題時,能否給予及時有效的解決。
3.應急能力評估。此項指標是應急物資供應商評估與一般供應商評估的最大區別,主要考察企業在應急狀態時的快速生產能力。企業只有有了較強的應急能力,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好生產任務,保證救災工作順利展開。
(1)應急管理能力。主要是指在應急生產過程中,企業管理者能否安撫好員工的情緒,使其始終維持較高的工作熱情;能否協調好企業各方面的關系,使企業的生產忙而不亂。應急生產要求快速,必然會帶來員工的加班加點,企業只有具有良好的應急管理能力,才能保證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
(2)完全生產能力。主要是指企業中的設備利用率、員工工作時間到達最高時每日的生產率。同時應該考慮到企業的自動化水平,自動化水平越高,需要的人力越少,就越趨近于完全生產能力。企業的完全生產能力越大,完成生產任務的所需的時間越短,災區的物資保障速度就越快。
(3)生產線快速轉換能力。主要是指企業中原本生產其他產品的生產線快速轉換成生產應急所需產品的能力。企業中一般會有多條生產線,當進行應急生產時,要求企業以最大的生產能力生產應急物資,那么一些生產線必然要轉換,轉換速度的快慢將影響到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生產速度。
(4)應急訂貨能力。主要是指企業是否有能力在短時間內聯系各個原料供應商,進行緊急訂貨,保障生產所需的原料。
(5)運輸能力。主要是指企業是否自己承擔產品的運輸工作。若是,那么政府部門就不用再選擇其他的運輸公司,精簡了環節,節約了時間。
(6)歷史情況。主要是指企業有無承擔過類似的應急生產任務。
4.企業環境評估。此項指標用于考核企業的內外部環境。在災害發生時,政府采購的供應商選擇工作要受到災害發生地點等環境因素的影響,企業的內外部環境與采購之后的救災工作密切相關。
(1)企業形象。指企業在公眾心目中有無樹立良好的形象。政府采購活動要受到大眾的監督,有著良好企業形象的供應商才能讓人民放心。
(2)企業發展前景。指企業有無廣闊的發展機會和市場前景。企業良好的發展前景有利于與政府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方便應急采購工作的展開。
(3)自然地理環境。指企業距離災害發生地之間的距離。有利的自然地理位置能夠方便搬運,縮短運輸的時間,加快應急物資的保障速度[7]。
(4)信息化水平。指企業的信息化程度。信息化水平高的企業,一方面,企業可以通過網絡與政府相關部門間傳輸文件、協議,方便快捷;另一方面,政府便于展開監督工作,能夠通過信息化手段時刻了解企業應急生產工作的進度。
總的來說,應急物資供應商的評估指標緊緊圍繞應急采購的特殊性展開,每一個指標在選擇時均考慮到了與應急工作的聯系,并且重點突出企業的應急能力指標,以保證最終選擇的企業能夠以最短的時間,生產出高質量的符合要求的應急物資。整個指標體系綜合考核企業,體現了應急物資供應商評估的針對性和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