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平:主持人好,各位網友朋友們大家好。
主持人:高研究員我知道您在這次研討會上報告的題目是中國應急管理的十大轉變,我特別想知道你為什么選這樣一個題目,同時也想知道您說的這個十大轉變是哪些內容呢?
高小平:中國的應急管理應該說從古代開始就有了,中國是個自然災害非常多的一個國家,特別是水患很多,中國古代就積累了很多應對水危機的一些管理的經驗、智慧,但是全面建設應急管理的體系是從2003年抗擊非典那一場戰役開始建立全面應急管理體系。
現在抗擊非典已經十周年了,實際上從廣東發生第一例非典病例實際上已經十年了,我覺得有必要回顧一下這十年里我們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有哪一些進步,還有哪一些不足,那么我概括為有十大轉變,這個十大轉變的參照物是指以前我們沒有做的,現在我們做了,這是轉變,但是呢轉變是個過程,這些轉變沒有完成的地方就是現在需要進一步加強的地方。
那么你問我這個十個轉變是哪一些內容,我就不全說了,因為一會兒我還要專門做發言,我覺得一個呢就是我們過去政府的有關部門也重視應急管理,有些部門有應急職能,也有這方面的經費投入、人力物力投入,但是只是一小部分政府部門,比如說管地震的地震部門,管水的水利部門,這些部門都有,還有像民政部門,氣象部門都有應急的。但是就整個政府來說呢,他沒有構建一個全政府型的這樣一個應急的體系,從非典之后我們發現實際上要解決公共安全問題,應急管理部門是所有部門都應該重視和加強的職能,所以我們現在每一個部門都加強了這方面的職能,所以我說第一個轉變是從過去應急管理略占地位到現在戰略地位,地位不同,這是具有統領性的。
其他的轉變,包括過去以為應急管理就是行政領導,政府的負責人親臨一線指揮就行,并不一定依靠科學家、專家幫助解決應急問題,在非典當中總結三條,一個是依靠法制,二是依靠科技,三是依靠群眾,就是三依靠當中科技是起核心支撐作用的。所以我們現在從過去應急管理不太重視科技到現在全面重視科技這也是一個轉變。那么這些體現了我們國家這些年在應急方面巨大的進步。
主持人:聽您說的這些,也是我接下來特別想問的一個問題,本次我們論壇的主題是“應急管理與科技”,那么這個“應急管理”與“科技”兩者之間有什么樣的聯系呢?
高小平:因為應急管理是屬于管理的一個內容,作為政府應急管理肯定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一般是指常態下面,正常運行的社會所實施的管理。那么在非常態下面,這個社會形態發生了一些變異,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用什么管理呢,我們過去也是用常態管理辦法進行管理,還是原來人馬,還是原來的方法,還是原來的一些管理的資源各個部門之間關系進行管理。后來發現突發事件發生以后,特別是比較大的復合型的危機發生以后,有很多情況、狀況是我們意想不到的,原來的辦法就是坐下來研究研究,深入進行調研,然后開會、發文、檢查.實際發現,這樣做時間上來不及,而且遇到的問題瞬息萬變,千差萬別。
主持人:就像當時非典突然爆發一樣?
高小平:對,很多突發事件都是這樣,措手不及,所以我們不能完全用原來辦法來進行管理,它是一種非常規管理,也是應對非常態特殊管理。那么這種管理總的來說是對常規管理的一種創新,是管理學意義上創新,不管是政府管理還是企業管理,三分科學七分藝術,是不是這樣?有情商因素,有管理方式方法,藝術性很強,這是講的常規狀態下是這樣。但是應急狀態下我個人認為倒過來,三分藝術,七分技術,科技含量非常高,特別是現在很多突發事件都是在我們現在高科技發展,整個社會高度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這樣一種狀態下發生的,常規的火災,也有新的問題。常規的地震也遇到很多新問題,還有一些非常規,就像從來沒有遇到過的病毒流行,還有一些帶有特殊性質的事件發生之后,更需要科學家來到管理當中發揮作用,這是一個方面,再一個就是我們現在的救援設備越來越多,這個政府和社會各界投入越來越大,那么這些救援設備怎么更好發揮它的作用,也需要科研在這個里面起很大作用,就是要研發一些更有效,作用更大的方法。
比如說我們在一個地震發生之后,通訊設備中斷,現在可以用高科技的海事衛星電話,各種對講的新設備來解決。把現場發生的事件傳遞到指揮中心這樣一種通訊技術,也是非常重要的。還有一些大型的救援設備,也需要有科技來發展,使它救援的功能能夠最大化,效率最高,所以科技在應急管理當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主持人:確實是這樣,聽您說完我們感受到科技在應急管理中的作用。其實我們注意到目前有一種說法,應急產業,很多人會覺得應急管理這不是政府的事嗎,那應急管理能發展成為一種產業嗎?
高小平:關于應急產業這是一個新的概念,就是一種新的對產業的劃分,我們知道以前我們只有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一產業是農業部門,第二產業是工業部門。后來發展出來一個服務業、金融業,第三產業,信息產業,而且這一塊從在GDP當中占的比重不高到現在越來越多,發達國家都在70%、80%,我們現在也超過50%,在這個產業劃分的問題上,一個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發展是不斷的有新的劃分方法。同時我們也可以從不同的產業運用到國民生產當中和生活當中的功能來進行劃分,又可以劃分出輕工業產業、重工業產業,還有通訊產業,這是一種劃分方法。還可以有一種劃分,比如說就是常態下用的東西產業和非常態下用的東西產業,這就是我們說的應急產業,所以應急產業我個人認為它是一種劃分的創新,那么這個是一個方面,這是從理論上來說的。但實際上來說,由于它有很強的社會需求,在我們“十二五”國民經濟發展的規劃當中,已經把應急產業納入到傳統產業劃分的里面去了,而且有了一席之地。
但是,應急產業的邊界還不是很清晰,有一些核心的應急產業比較明確,比如用于在救援當中發揮核心救援作用的,裝備地震救援,醫療救援,消防救援等,這個肯定是屬于應急產業,有消防車,這肯定是應急產業,消防車不能沒用,這是非常明確的。
很多國家給每家都備有一個應急包,這個應急包里面有一些常規的應急用品,比如簡單的對講機,或者傳遞聲音很遠的哨子,藥品。這些東西也是屬于應急產業核心,那么還有一些可以平戰兩用的,平時也可以用,應急狀態下也能用,比如推土機、挖掘機,平時肯定要用,但是在應急狀態下修道路需要用,它用在修應急狀態下的工程的時候,就是應急產業組成部分,不用的時候就是常規產業,所以邊界需要劃分。
我想可以劃分出兩部分,一部分就是核心的,肯定是屬于應急產業的,像消防車、救護車這些應急包,或者單位用的應急包、個人用的。還有一部分用于應急狀態,也可以用于常態下,然后為了使在應急狀態下發揮更好作用,里面加裝一些東西。比如說一般的推土機,可能不裝有通訊設備,那么在要開到救援現場的這種車上面,我們是不是可以裝一個通訊的、導航的GPS的設備,他們經過一定改造,具有更有效的應急救援作用,應急產業的提出來和加以重視,現在國家已經列入優先發展產業當中,這是我們加強應急管理很重要的一個物質的基礎。這一方面前途非常廣大,發展空間很大,可以成為我們經濟發展轉變發展方式的新的增長點。
我們說中國有十多億人口,幾億家庭,如果每一個家庭當中備有一個應急包,這個帶動的產業就非常之大,因為應急包里面內容是各個行業支撐起來的,有生產藥的,有生產老虎鉗的,比如被一個地震以后的房梁壓在旁邊堵住逃生的路,房梁有鋼筋,有一個鋸子,有一個老虎鉗就可以出去,你沒有就出不去。
主持人:這個應急包里面要裝的東西還挺多的。
高小平:對,可以有幾種,一種是簡單的,就是最常見的,野外遇到的一些情況那么里面該有點壓縮餅干,有點水,然后有一個雨披,有一個手搖的發電機,手機沒電了手搖發電機可以發電。
主持人:那是不是得裝一個小刀?
高小平:刀是應該有的,這個刀應該是多功能,里面有鋸子、小鉗子,這個產業發展前景很大。
主持人:我們國家應急產業發展怎么樣,您覺得怎樣進一步發展?
高小平:我們過去沒有把應急產業單獨作為一個產業列出來,放在其他產業里面重視程度不夠,從“十一五”開始到“十二五”,我們開始把應急產業單獨作為一個產業來提出之后,現在各個方面都開始重視,特別是國家的工業和信息化部把應急產業發展作為他們指導國家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但是現在全民也好,各個單位也好,還是把日常的發展、日常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把這個突發事件放在不太重視啊,或者說是僥幸心理,什么事情發生跟我沒關系的心態上,所以對這個產業發展還有一些制約,但是我想隨著大家對應急工作的重視,和對這種危機意識的這個培養、強化,應急產業會有新的發展的空間。
主持人:我想知道剛才一直在說應急管理,應急管理中個人起到什么樣作用,如何提高個人應急能力呢?
高小平:應急管理不光是政府的事情,不光是公共部門或者是專業救援隊的事情,甚至也不光是參與這個應急管理工作的社會志愿者的事情,實際上應急跟每一個人都有關,因為我想這個突發事件的發生,第一個經歷到的,或者受害的,或者看到的不一定是政府人員,不一定是警察,不一定是消防人員。
主持人:就是正在面對這個事情的個人。
高小平:對,都是現場目擊者,這個人可能是一個老人,也可能是一個小孩,也可能是一個文盲,都有可能,那么我們要提高每一個應急反映人對應急處置的這樣一種識別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這是提高全民族應急能力的一個基礎性工作。發達國家建立有第一反應者制度,就是對每一個人都要進行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后,你要成為第一反應者,你比如說發生了車禍,可能通過電話報警有一個接通過程,但是你在現場立即發微博是一秒鐘就能完成,實際上起到信息傳遞、報道的作用。現在有一些事件,就是公安部門對某些刑事案件還沒有接到報警的時候,微博已經發出去了,那么公安部門的信息,通過微博來第一時間能夠了解到,然后再得到其他信息的印證,這就有效的提高了反映的速度。
每一個人都要成為在應急當中能夠識別危險性,然后趨利避害,就叫自救,然后在這個前提下幫助別人,在報送傳遞信息,如果能完成這么幾件事情,那么我們說這個人就是應急當中的第一反應者,但是第一反應者的這個稟賦不是天生,要經過一定培訓,首先要培訓志愿者,志愿者要分門別類的培訓,我們說不是每一個人是全能志愿者,你對每一次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有某一些專長可以申請到某一些專業志愿者組織當中,參加定期培訓,然后劃分等級,志愿者也是要分等級,經過初步培訓可以做外圍事情,通過高級培訓有了資格證書可以進入最里面的核心救援圈子當中。
不是所有人都能當志愿者,比如歲數達到一定高齡的人一般不能當。
主持人:年齡大的人只要把自己照顧好就行了。
高小平:還有不到一定年齡的小孩也不適合當,但是這些人也要使他成為應急的第一反應者,使得每一個人都能夠在應急當中做出正確的判斷,然后做出對自己對社會有利的這樣一種反應,那么從某種意義上說應急管理強調全民皆能應急,這個素質的提高就是我們全民族應急管理跨越新臺階的那一天。
主持人:剛才我們說了個人提高應急能力,那全社會提高應急能力靠什么?
高小平:全社會的應急管理就靠我們應急管理體系,在應急管理體系當中,頂端的是政府為主導的應急管理,就是政府通過它的行政資源來調動全社會的各種力量,如果遇到了特別重大的災害,像汶川地震這些大的災害,我們可以舉全國之力,建立舉國機制,媒體和學者經常說我們應急管理是舉國體制,我們有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但是我們在應急實踐當中更多的是用的機制,所謂舉國體制,它就是要有專門機構,要有專門人員、專門經費,把這些人放在一起專門做這件事情,比如說我們的競技體育就是這樣。
國家建立專門的體育政府部門,有專門的人來管理專門的運動員在一個地方,這樣的一種集中力量辦大事它叫舉國體制。應急管理我們主要的還是運用了一種調動各方面的資源,臨時性的組織到一個地方去來實施一種我們需要的管理行為,那么這樣一種,包括災害發生之后,調動人力、物力去救援,包括災害重建搞對口支援,這種對口支援也不是說我專門成立一個政府的機構,把各個部門的力量調在一起到需要救援的地方去,也是采用一種在運行當中互相協作、互相協同這樣一種,我們叫做機制,所以我們是運用了一種中國特色的非常有效的調動資源的運行方式,那么這個我覺得也是我們 從政府這樣一個頂層的來進行應急管理的體系建設的核心部分。那么政府在應急當中起主導作用,社會各方面廣泛的參與,包括企業和社會組織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主意出主意各方面配合,這是中間層面的,有廣大社會力量支持,那么起基礎性作用的就是廣大的公民積極的培養自己的應急能力,以及對社會安全的維護的自覺性這樣一個三層,我覺得有政府的主導,有社會廣泛參與,有公民的積極的參與,作為一種中國的應急管理體系,這是我們這些年來發生的轉變它的一個根本原因。
主持人:還是歸到十大轉變上去,剛才我們說全社會如何提高整體應急能力,其實我們知道目前陜西省成立了一個應急管理學會,這也是全國成立的第二家應急管理學會,您認為這個學會今后該怎樣發展,如何發揮自己作用?
高小平:2012年4月陜西省成立了全國領先的應急管理學會,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我想第一就是應急管理是大家的事情,所以作為一種社會團體最有條件把各個方面對應急管理有興趣、有能力參與的人整合到一個組織當中來,就提高了應急管理社會化它的組織化程度。
第二個就是應急管理又是需要科技和理論支撐的一個新興的部門,一個行業,那么在科研、科技力量還不足的情況下,就急需有人做這個組織工作,那么陜西省應急學會成立之后,大力的加強這方面科研、組織理論研究,把原來分散在政府各個部門當中的應急管理的研究力量、科研隊伍整合到應急管理學會當中來,發揮它整體的作用,第三個功能我覺得就是在應急管理的產業發展當中,也需要有人來對應急管理的產學研如何相結合,通過產學研的結合促進應急產業的發展,做出專門的研究,那么過去在這方面沒有人專門來做研究,大家知道企業它就是盈利的一個工具,主要是做如何面向市場來擴大企業的收益,學術界主要是做理論研究,如何把問題說清楚,那么產學研如何結合呢,這個過去是一個空白點,有了應急管理學會之后,可以在產學研結合上推動產業發展,提高應急管理的實力,我想雖然成立的時間不長,我們這個陜西省應急管理學會在我們會長的領導下,已經卓有成效的開展了工作,成立不到一年已經創辦了一份水平很高的刊物,已經舉辦多次小型活動,那么今天還要舉辦一次全國性的應急管理與科技發展的這樣一個高層研討會,我想在這個方面以后還可以有更大的作為,這也是在全國率先通過建立應急管理的學術平臺來推動應急管理這樣一項重要工作的一種很好的嘗試。
我個人覺得應該推廣這樣一種做法,在有條件的地方,不管是省一級還是地市一級,都應該有這樣的組織,一方面可以起到政府和產學界橋梁紐帶作用,把學術研究成果提供給政府作為參考,作為理論支撐,把產業需求、企業需求向政府反映,讓政府相應做出一些產業政策的調整,促進企業發展,這樣作為一個橋梁紐帶。同時,也可以作為向全民普及應急知識,提高大家的危機意識,發揮宣傳培訓教育的作用,科普作用,我覺得這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情,所以有條件的地方我覺得都應該建有這樣的組織來發揮獨特的作用,來推動應急管理能力。主持人:謝謝,今天非常高興高小平研究員能夠來到我們的訪談室做客,把應急管理工作向我們廣大網友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和解讀,也希望將來有機會的話,能夠請您給我們網友分享您新的研究成果,好嗎?
高小平:好的,謝謝您,謝謝廣大網友。
主持人:本次的訪談就是這樣,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