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資源,破解建站難題
立足“源頭”。支隊積極向文山州政府、州公安領導匯報微型消防站推進情況,及時成立2個微型消防站建設工作調研組,深入全州8縣(市)開展調研,支隊組織35個一級消防安全重點單位進行擬建站座談調研,各縣(市)先后6次召開微型消防站建設座談會,推進微型消防站建成455個,其中,重點單位微型消防站394個,社區微型消防站60個。
立足“責任”。 按照日常管理、防火巡查、值守聯動、執勤訓練、考核評價等基本要求,細化站長、隊員、消防控制室值班員等各類人員工作職責,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檔案,把微型消防站建設、運行、管理情況作為日常監督檢查的重要內容,今年來,組織大隊人員、基層消防監督員、專兼職消防民警、社區民警深入列管的重點單位和責任社區,指導和推進微型消防站建設工作200余次。
立足“保障”。按照 “受益者出資”的原則,采取了“單位出資,消防支持,政府補貼”的措施,爭取文山州人民政府下發《文山州微型消防站建設指導意見》,以便推動各級政府對社區(行政村)、農村微型消防站建設的關心和投入,并將微型消防站建設納入2016度各級政府消防安全目標責任狀工作內容,以便與其他工作一道落實,同時,將微型建設納入“三農”規劃建設內容,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一道實現。
因地制宜,創新建站模式
分類推進。全州根據560家重點單位、883個行政村、74個社區和村寨的實際,把全州的微型消防站劃分為3類微型站,把建筑標準高、條件好的專職隊、企業和政府專職消防隊所在社區劃分為一類微型站建設,把消防安全重點單位與《標準》相匹配的劃分為二類消防站建設,把條件較差、經費困難的社區(行政村)和農村劃分為三類微型站建設。
典型引路。制定了《微型消防站建設配備標準》,明確了站房選址、人員配備、器材裝備配置、站房標識等。組織專人調研走訪轄區重點單位、工業園區、石油化工場所、居民社區及鄉鎮街道,摸清消防安全現狀,合理規劃建設微型消防站,并分門別類培育試點,樹立樣板。
指導幫扶。要求8個大隊加大對微型消防站建設的指導、幫扶力度,在建隊時“一對一”培訓的基礎上,采取集中培訓、上門指導、消防員到消防大隊、中隊跟班學習、跟班訓練等方式,指定專人定期對重點單位微型消防、社區微型消防站的人員進行指導培訓,組織重點單位管理人、網格員、村支書等開展消防安全常識、器材裝備使用、防火巡查、消防宣傳等培訓,目前,全州培訓訓練60余次、受訓人員2000余人。
防消結合,優化站點職能
配備力求標準規范。做到“統一掛牌、統一房舍場室、統一裝備配備、統一人員配備”,并配齊車輛裝備、滅火器、水槍、水帶、消火栓扳手等滅火器材及個人防護裝備共計7563套,確保站內崗位分工明確、人員配備到位、器材配置符合標準。
效能謀求一專多能。積極探索微型消防站“一專多能”的路子,打破固定思維,將微型消防站打造成為“防、消、宣”一體準專業化隊伍,在明確微型站撲滅初級火災為主要任務的同時,結合微型消防站分布廣泛、熟悉轄區(單位)情況的基本特點,跟進消防工作區域聯防工作,逐步實現每個轄區、每個重點單位“消防一體”,實現微型站周邊區域的防、滅火、宣工作。
運行要求聯勤聯動。堅持“建、管、用”并重,大隊、中隊對接已建成的微型消防站,實現統一調度指揮,將微型消防站納入滅火救援聯勤聯動體系,建立協調運行機制,確保一旦發生火災,達到“3分鐘到場處置”的目標,立足聯動、聯訓、聯勤,督促指導微型消防站制定并落實日常管理、值守聯動、考核評價等制度,建立工作臺帳,加強業務培訓和技能訓練,提升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