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力推動加強應急隊伍能力建設
進一步健全以專業隊伍為基本力量,以公安、武警、軍隊為突擊力量,以專家隊伍、企事業單位專兼職隊伍和志愿者隊伍為輔助力量的應急隊伍體系。加強全國重點防汛機動搶險隊和抗旱服務隊伍建設,健全縣級專業森林草原消防隊伍,充實物資裝備配備,提高地震緊急應對和快速行動能力。加快礦山救護、危險化學品救援、核生化救援等行業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建設。加強緊急醫療救護、大規模突發急性傳染病控制、中毒處置、核與輻射損傷處置等能力建設。加強航空應急救援隊伍體系建設,建立綜合航空應急救援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托公安消防隊伍及其他優勢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一專多能”的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街道、鄉鎮組建“一隊多能”基層應急隊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建立完善應急管理專家組。推動高風險行業生產經營單位和鄉村、學校、社區等基層組織單位加強專兼職應急隊伍建設。鼓勵紅十字、青年、社區等現有志愿者組織加強應急志愿服務。培育發展災害信息員、氣象信息員、食品安全協管員、應急救護員等基層專業人才隊伍。
五、大力推動加強物資保障能力建設
建立健全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加強綜合管理,優化布局和方式,統籌安排實物儲備和能力儲備。加快推進中央和地方各級救災物資儲備庫建設。建立完善應急物資目錄管理和財政補貼制度。鼓勵企業、社會組織進行必要的應急物資儲備。利用民政、紅十字會等現有救災物資儲備資源,完善受災群眾生活救助等方面的物資儲備。中央和地方分級分類建立完善應急儲備物資目錄。
六、大力推動加強緊急運輸能力建設
完善鐵路、公路、水運和航空等各類緊急運輸能力儲備和緊急運輸協調機制,提高復雜條件下保障緊急快速運輸通道暢通的能力。依托鐵路、公路、航道建設維護管理部門和救助打撈單位、軍隊工程搶險力量、武警水電和交通部隊等,合理配備交通搶險應急保障裝備。規劃建設大型緊急運輸集結、維修站點,完善應急運輸動員、運力調用調配、應急綠色通道機制。加強綜合和專業航空應急服務基地建設,優化基地布局。建設一批通用機場,建立和完善航空應急救援優先保障機制、征用調用補償機制、指揮調度機制及安全保障機制。
七、大力推動加強通信保障能力建設
建立完善有線與無線、固定與機動、公眾通信網與政府專網相結合的應急通信保障體系。繼續加強公眾通信網絡和關鍵基礎設施的容災體系建設。在災害多發地區建設具有高抗毀能力的網絡設施。進一步完善國家公用應急衛星通信網絡、應急短波通信系統。鼓勵基礎電信運營企業采用共網方式建設數字集群通信系統。進一步擴大公眾通信網、公用應急通信網對邊遠地區的覆蓋面,加強應急通信專業隊伍裝備配置。
八、大力推動加強應急恢復能力建設
加強突發事件損失評估與應急搶修能力建設,保障災區受災群眾生產、生活和社會秩序的快速恢復。加強突發事件損失與生態環境影響評估能力建設,完善評估指標體系和標準規范,加快完善災后建筑物及公共設施受損狀況的快速評估機制。加強供水、供氣、供熱、電力等生命線工程快速搶險能力建設,保障生命線工程快速恢復。加強廢棄物、污染物清理與無害化處理能力建設。加強重要通信與廣播電視網絡、信息系統的容災備份、緊急恢復和后備供電系統建設。加強基層社區醫療救護、心理援助、衛生防疫、環境衛生等方面的公眾服務能力建設。
九、大力推動加強科技與產業支撐能力建設
加強應急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及成套裝備研制,改善應急科技支撐條件,促進應急產業健康發展。在國家與地方科技計劃中加大支持力度,依托有關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開展應急管理的法規和政策、突發事件發生機理與共性規律、突發事件風險管理、應急準備和應急決策等方面的基礎理論、方法及應用技術研究。建立和完善應急管理標準體系,加快制定應急管理基礎標準、行業領域相關應急標準和應急裝備技術標準。加強相關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技支撐條件平臺建設,推進設備設施和數據資源共享。加強應急管理學科建設。制定應急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完善國家鼓勵發展的應急產品目錄,健全應急產品準入和認證制度。開展應急產品應用示范,推進應急產業園區建設。
十、大力推動加強培訓演練與宣傳教育
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培訓演練與宣教體系,提升全社會的防災避險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將應急管理納入各級領導干部培訓體系。組織編寫一批統一規范的應急管理培訓教材、中小學公共安全知識讀本,強化相關課程師資力量培訓。加強各級各類應急演練和案例總結,不斷豐富和積累應急處置的經驗做法。推進突發事件新聞發布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大力推動安全社區、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建設。廣泛開展全國防災減災日、國際減災日、全國消防日等活動。加強公共安全、防災減災科普宣教基地(場館)建設。
總之,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居安思危、勇于進取,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全面推進應急管理能力和機制建設,積極妥善應對各類突發事件,使有中國特色的應急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簡介:
陳建安,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主任
本文轉載自《中國應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