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安全產業發展,使安全技術應用水平快速提升,安全產業市場規模逐步擴大。但是,由于缺乏系統規劃和引導,法規標準體系不健全,市場發育不完善,我國安全產業發展相對緩慢,與發達國家相比,從事安全產業的企業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安全技術、裝備和服務水平比較落后,制約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安全健康發展。
因此,工信部和國家安監總局在《關于促進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中強調,要充分認識加快培育和發展安全產業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加大工作力度,把安全產業作為戰略產業加快培育和發展。
市場展望
安全產業是一個朝陽產業。根據產業發展階段理論,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是我國安全產業的形成期,《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中對安全產業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后,全國各地掀起了發展安全產業的熱潮,特別是礦山安全及應急避險裝備產業的快速發展,標志著我國安全產業進入了黃金成長期。
“十二五”時期,是實現國務院提出的安全生產形勢根本好轉任務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各類工業生產規模和就業隊伍不斷擴大,重工業機械化、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生產裝置的復雜性、危險性不斷增加,對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裝備及關鍵技術研發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國安全產業必將迎來一個全新的快速發展時期。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和《國務院關于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的意見》的出臺,為我國安全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確要求。《安全生產科技“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了培育100家安全生產科技創新型中小示范企業、開展安全生產100項先進適用技術和1000項新型實用產品的遴選工程、創建5個安全產業示范園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頒布實施的《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對從事煤炭生產、非煤礦山開采、建設工程施工、危險品生產與儲存、煙花爆竹生產等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的提取和使用及其管理作出了明確規定,這為安全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市場上的支持和財政上的保障。
專家預測,近幾年內,我國將產生上萬億元的工業安全防護、安全監控檢測及應急避險裝備市場需求,而勞動防護用品、安全評價咨詢、安全文化宣傳等產業發展空間將更為巨大。預計2020年以后,安全產業將進入成熟期,形成每年數萬億元產值的市場空間。
政策支撐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對安全產業的認識日益提高,在近年出臺的有關安全生產的政策法規中,對安全產業的發展都給予了充分重視。
在2010年7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中,安全產業的概念首次出現。其中提出要制定促進安全技術裝備發展的產業政策,把安全生產專用設備的研發制造,作為安全產業加以培育,納入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政策支持范疇。
2011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安全生產司印發了《2011年加強工業和信息化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要點》,把培育安全產業列為工作要點之一,要求研究制定促進我國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相關扶持政策。
2011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將促進安全產業發展列為“十二五”期間的安全生產重點任務之一。
2011年11月,《國務院關于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的意見》中再次提出,把安全產業納入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產業,促進企業加快提升安全裝備水平。
2012年8月7日,工信部和國家安監總局聯合發布《指導意見》。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出臺了安全產業相關的政策文件。如 2011年4月,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促進安全生產裝備和勞動防護用品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2009年,合肥市政府發布《合肥公共安全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17年,培育若干個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公共安全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