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上述問題,改進策略如下:
首先,輿論引導要用及時、真實的畫面說話。輿論引導必須以大量鮮活的新聞素材為論據,如現場視頻、照片、錄音等,通過抓住公眾的獵奇心理,來提高主流媒體的收視率。讓更多的公眾愿意坐下來傾聽政府的聲音,這是輿論引導發揮作用的前提。
其次,輿論引導要有互動參與。輿論引導必須讓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意見領袖參與互動,通過邀請利益相關者、非利益相關者、支持方代表與反對方代表參與公開辯論、實地考察以及現場試驗等活動,讓各方代表和人民群眾自己來判斷是與非、對與錯,而不是通過單向思想灌輸的方式去說服群眾。
再次,輿論引導要有第三方介入。特別是在技術性問題爭執不下時,必須主動引入在民間威信較高的、與政府不存在利益關系、能夠獨立運營的第三方組織,由第三方組織來對技術性問題進行全面評判,消除人民群眾對基層政府的不信任。
此外,要鼓勵社會組織參與輿論引導工作,并為有誠意合作的社會組織提供新聞素材。社會組織可以將輿論引導更好地融入會友成員追求共同歷史使命與道德規范的過程中,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對外應急合作:從高層會晤走向基層互動
近年來,北京市利用奧運、國慶、兩會等重大安保活動,與外省區市簽訂實施了諸如“護城河工程”[3]、“環首都七省區市區域警務合作機制框架協議”[4]等多項應急合作項目,在對外應急合作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在區縣以下的街道鄉鎮、社區村層面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
一是基層溝通渠道少。北京市很多跨區域應急聯動機制都是建立在市一級層面,而真正負責現場處置的基層應急人員通常需要層層上報來聯絡京外應急資源。例如,地處北京與河北、天津交界處的農村地區,一旦發生局部糧食、能源、生活必需品短缺等級別較低的社會安全事件,如果能與周邊地區取得信息溝通,并得到他們的幫助,那么問題往往在基層就解決了。
二是基層協調力度小。協調力度過小是北京市基層政府與中央單位、駐京部隊共同處置社會安全事件時常常會遇到的問題。以中央單位、駐京部隊基建工程項目引發市民群體訪事件為例,隨著近年來中央單位和駐京部隊基建工程的不斷增多,建設單位施工擾民、遮擋陽光、暴力征地拆遷等侵犯首都市民權利的現象也層出不窮,這導致大量的受害市民在基層黨政機關門口上訪聚集、討要說法。基層黨政機關只能去協調肇事單位合作處置突發事件,然而在涉及補償、賠償等經濟利益問題上,基層政府協調力度非常有限,結果常常是不盡人意。這樣一來,基層干部只好層層上報到市里,由北京市委市政府出面交涉,通過市部會議、聯席會議等聯動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然而,這種解決方式的最大問題就是耗時太長,群體訪的處置時間一旦被拉長,就很容易導致上訪群眾產生被忽視的錯覺,從而導致群體訪惡化為群體性事件,如北京鐵路南站事件。
三是基層經費保障少。由于北京農村地區經濟欠發達,因此用于應急合作的經費也相對較少。這些地區在獲取京外應急資源時,即使相關單位愿意出人出力,但還是會因為當地拿不出基本的保障經費而致使無法聯動。獲取京外應急資源的前提是互惠互利,日常應急工作中不可能總像奧運、國慶、兩會時期那樣,舉全國之力為首都保駕護航。
針對上述問題,改進策略如下:
首先,要拓寬基層對外溝通渠道。一方面,北京市可以嘗試與河北、天津等周邊省市建立鄰接地區“應急聯絡員”制度。所謂“應急聯絡員”制度是指在兩個平級單位之間分別設置一個沒有正式權力的聯絡員,以便在處置突發事件時互通有無、相互支援。應急聯絡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召集外地協議單位的聯絡員參加本地區或本部門的應急管理論壇,對本地區或本部門的應急工作進行指導或給予建議,同時,還可以受本單位委托與其他應急單位簽訂應急合作協議,建立更加廣泛的聯動應急機制。另一方面,北京市還應在《環首都七省區市區域警務合作機制框架協議》的基礎上,進一步與全國其他省區市建立警務合作機制,并將警務合作的范圍進一步拓寬、層級進一步加深。此外,北京市還可以借鑒區域警務合作的成功經驗,在其他社會安全事件領域建立與外省區市的聯動應急機制,如區域旅游突發事件聯合處置機制、區域新聞輿論事件聯合處置機制、區域經濟安全事件聯合處置機制等。
其次,要加強基層應急協調力度。一方面,北京市應鼓勵支持基層政府要通過社區聯誼會、八一座談會、解決部隊子女入學、接受軍轉干部、協助招募新兵等擁軍擁屬活動與駐京部隊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應急關系。另一方面,北京市還要善于利用法律手段來協調中央單位參與應急處置工作。在一些中央單位基建項目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中,支持基層政府借助北京市兩個中級法院有權受理被告為中央部委及其直屬機關的行政訴訟的便利條件,以訴訟方式要求責任單位的法人代表及時到場參與群體性事件的化解工作,同時在達成調解協議后,由法院進行合法性審查,及時賦予協議強制力,日后一旦責任單位沒有兌現承諾,受害居民可以直接要求法院強制執行。此外,北京市還可以將市部聯席會議進一步拓展到基層,與中央單位溝通建立更加基層的應急合作機制,如區縣—司局會議、街鄉—處室會議等。
再次,要增加農村地區應急投入。一方面,北京市可以實施街道鄉鎮對口支援計劃,由比較富裕的鄉鎮街道對口支援農村地區比較貧困的鄉鎮,通過人、財、物的對口支援提高農村地區的應急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北京市還可以要求各類社會安全事件主責部門在農村落后地區建立幫扶聯系點,通過派駐專業人員傳授技能知識,提高農村地區的應急技能水平,同時提供資金支持農村地區開展對外應急合作交流。此外,北京市還應當以各種優惠條件吸引中央單位、駐京部隊將各類國家級應急分支機構建在首都農村貧困地區,幫助農村地區獲取更多的應急資源。
[參考文獻]
[1] 市應急辦.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北京市“十二五”時期應急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EB/OL].北京應急網http://wwwbjyjgovcn/flfg/bs/qt/t1099059html.2011-07-01-18:30.
[2]王安順.煥發新時期群防群治工作的生機與活力[N]. 人民日報,2010-06-23.
[3]崔清新.七省區市將啟動首都國慶安保工作“護城河工程” [E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9/06/content_12004403htm.2009-09-06-13:18.
[4]盧國強,李舒.環首都七省區市區域警務合作效果初顯[E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1-01/06/c_12954396htm.2011-01-06-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