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體目標。
積極推進城市安全運行和應急管理領域物聯網應用建設,在“十二五”初期,通過重點領域示范工程建設,初步建立本市應急系統物聯網應用體系,提高城市安全運行動態監控、風險管理、突發事件預測預警和科學應對的能力,推動物聯網標準體系的建立、關鍵技術的研發和自主產權的創造,創新應用服務模式,帶動物聯網產業發展。到“十二五”末期,物聯網技術在城市安全運行和應急管理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城市安全運行水平和應急管理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標準體系和技術規范初步形成,自主創新和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物聯網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
(四)總體框架與技術架構。
1.總體框架。
根據本市應急管理體系和應急指揮技術支撐系統現狀,結合數據實時獲取、預測預警、智能研判、信息共享、應急聯動和輔助決策等需求,提出本市城市安全運行和應急管理領域物聯網應用“1+1+N”的總體框架(見圖1),即:一個市應急指揮平臺、一個市物聯網應用支撐平臺、多個由部門和區縣建設的物聯網應用管理系統和平臺,規范全市物聯網應用建設,實現城市日常管理與應急管理的有機結合。其中,市應急指揮平臺作為全市城市安全運行和應急管理的綜合指揮平臺,接入全市城市安全運行和應急管理物聯網信息,進行匯總和綜合展示,為市領導全面掌控全市城市安全運行和應急管理情況提供服務,為開展科學決策提供輔助支撐;市物聯網應用支撐平臺是市應急指揮平臺獲取各單位物聯網信息的總渠道,也是城市安全運行和應急管理部門開展信息共享交換的總樞紐,實現各類物聯網信息的規范接入、有效整合,支撐跨部門、跨區域的資源共享;各部門、各區縣建設物聯網應用管理系統和平臺,應用物聯網技術,通過各類感知設備,實時獲取物聯網管理對象的感知信息,進行實時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
2.技術架構。
結合物聯網“感、傳、知、用”的應用特征,提出城市安全運行和應急管理物聯網應用技術架構(見圖2),即:以標準規范與運行管理、信息安全與容災備份為保障,分為感知、網絡和應用三個層面,確保各單位相關數據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實現本市應急系統物聯網應用“一盤棋”。
其中,感知層主要利用射頻識別、紅外感應等感知設備,實時獲取物聯網管理對象感知信息;網絡層主要通過各類相關網絡,特別是政務物聯數據專網和無線寬帶專網的建設和應用,對感知信息進行安全可靠傳輸;應用層主要是運用云計算、云存儲等技術,對獲取的物聯網信息進行共享整合、智能分析和處理控制,通過有效的運行管理模式,支撐本市相關單位業務工作,服務市領導科學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