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2世界末日的謠言不攻自破,人們的生活又恢復了平靜,不得不承認,關于世界末日的傳言多多少少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對于謠言的破滅,甚至有網友說,世界末日沒有動靜,多少有些失望,總希望有點不平常的事情發生,敢問近年來,不尋常的事情發生的還少嗎?
山西臨汾新塔礦業有限公司發生泥石流,造成128人遇難;
云南滑坡泥石流災害已造成40人死亡43人失蹤,電力、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不同程度受損,因災直接經濟損失5.92億元;
四川省發生地質災害1453處,其中滑坡1032處,崩塌180處,泥石流185處,造成72人死亡,37人失蹤,超過去年地質災害發生量的總和……
近年來,關于地質災害的報道屢見不鮮,從這組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我國的地質災害危害嚴重,對我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些災害實例反映了實時監測預警系統建設的滯后,迫切需要建立我國地質災害高易發區的滑坡、泥石流的智能檢測預警系統,通過快速感知地質災害的前兆信息,快速預警和實施應急避險,最大限度地避免造成人員的傷亡。
我國地質監測預警傳感網的現狀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傳感器網絡包括前端傳感器、前端數據采集處理器、(無線、有線)通信模塊和后臺數據的處理和信息發布系統軟件。
我國現有的滑坡泥石流實時監測系統的通信傳輸主要采用無線短信、ZIGBEE、GPRS和北斗一號衛星通信等方式,并在三峽庫區和四川汶川地震災區等地開展了無線寬帶通信傳輸的實驗研究。我國建立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基本覆蓋了全國的山區丘陵縣市,每年有效避災上千起。目前,群測群防監測手段大多采用人工收集方式,存在數據收集不及時、信息覆蓋面不足的缺點。
與國外的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在滑坡泥石流災害實時監測預警方面起步較晚,在監測數據寬帶通信傳輸、智能傳感器研制、監測預警模型和信息系統研制、相應的技術標準等方面還存在差距。
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已經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重視,去年,國務院先后頒布了《山洪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明確了在我國地質災害易發區建立地質災害易發區建立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工程體系和應急體系的任務,其中,建立專業監測和群測群防相結合的地址災害監測預警體系是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基于傳感器網絡技術發展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是未來非常有前景的發展方向。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地質災害檢測預警系統的架構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從架構上可以劃分為“感、傳、知、用”四個層次。
感:傳感層,即數據采集,主要通過各種智能傳感器和攝像頭等設備對地質災害體發育過程的相關信息進行感知。
傳:傳輸層,即對傳感器取得的地質災害監測數據進行傳輸,包括現有的各種有線的和無線的數據通信手段,如無線本地網、短信、無線數據、3G、衛星等。
知:數據層,即對現場采集的地質災害監測數據的存儲、挖掘、計算分析和共享,是整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的最核心部分,也是區別于以往的系統的關鍵之處。
用:應用層,則是物聯網和用戶的接口,實現各種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結果的智能應用。物聯網則是把各個層級串起來形成一個系統作為整體予以運用。
關于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物聯網應用的建議
第一、加大科技投入;
第二、突破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傳感器網絡的關鍵技術性問題;
第三、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傳感器網絡技術集成和示范應用研究;
第四、為加快地質災害傳感器網絡技術的推廣應用,應盡快建立我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的系列標準,并制定鼓勵地質災害傳感器網絡技術的推廣應用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