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超級盔甲”其實是一副骨架,重23公斤,高1.6米,穿在消防制服外,可負重高達91公斤,更可將裝備如高壓喉轆接駁到手臂。盔甲背面有兩個馬達及感應器,每個關節亦有10個馬達提供動力,負責發送指令的控制裝置設于后腰部,消防員透過操控桿控制手腳移動,盔甲的鋰電池壽命達2小時。
美國宇航局打造機械外骨骼 讓宇航員力氣更大
據報道,真實版的“鋼鐵俠”可能真的要在太空出現了,美國宇航局的工程師羅杰·洛夫坎普近日演示了最新機械外骨骼X1的全新設計,未來將用于宇航員艙外行走任務,在失重環境下,這套機械外骨骼裝置可以為宇航員提供超人的力量。
功能
提高宇航員力量 艙外行走更容易
在電影中,“鋼鐵俠”托尼·斯塔克擁有驚人的力量,而現實生活中,研究人員也正在研制可提高人類力量的輔助機械裝置,借助高科技,未來宇航員將變成真實版的“鋼鐵俠”。
宇航員在執行艙外行走任務時可能面臨各種困難,在不久的將來還會執行小行星登陸任務,美國宇航局的工程師為此打造出可用于太空的機械外骨骼裝置。
這款名為X1的機械外骨骼裝置將穿著者的下肢包裹,并通過背帶裝置從肩膀繞回腰間,在關節、膝蓋和臀部等部位設置輔助設備,可以讓穿著者靈活運動。美國宇航局的官員稱,機械外骨骼裝置可以改善國際空間站宇航員的行走環境,監測宇航員的生理指標,并將數據直接傳回控制室,醫生也可以通過這套裝置了解宇航員的身體情況。
目前使用的機械外骨骼主要用于軍事、醫療等領域,可以極大地增強個人行走、攜帶物品的能力。如果該裝置用于生活中,將是一個完美的行走輔助裝置。
展望
美國宇航局研發機械外骨骼的目的在于未來小行星表面的登陸任務,要將宇航員送往更遠的宇宙空間、登陸小行星,就要加強宇航員的自身力量,提高在微重力環境下的行走能力,減少在行走上所消耗的體力。X1可以產生高扭矩力量,適合不同地形。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小行星登陸任務、本世紀30年代的火星任務中,機械外骨骼或將起到重要作用。
科學家設計輕便機械外骨骼 將成人類第二皮膚
據報道,目前,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為國防部定制設計一款機械外骨骼結構,它非常輕便舒適,穿上感覺像一條褲子。這款奇妙設計叫做“外層護甲”,包含著纏繞在佩戴者腿部的管狀結構,幫助佩戴者能夠輕易地舉起超出人體承受范圍的物體。專家希望未來“外層護甲”可以與真實的衣物結合在一起,成為人類第二層皮膚,受益于運動員和那些由于肌肉損傷無法行走的士兵。
設計建造這款外層護甲的研究小組負責人、哈佛大學懷斯研究所機器人學研究員康納-沃爾什(Conor Walsh)說:“你可以將它想象成為蜘蛛網,它能夠成為緊貼皮膚的褲子。”
據悉,它并不是首款試用的機械外骨骼結構,雖然它可能是最舒適的。硬質合金和塑料裝備現已使癱瘓群體能夠擺脫輪椅,但是它們卻非常笨重,運動不便。“外層護甲”類似于增強裝置,而不是輔助裝置,它比堅硬的假肢外骨骼結構更輕,重量僅7.5公斤。同時,這款裝置依賴于人們行走時腿部的運動,可以在恰當的時刻增強動力或者力量。
5位健康男性測試者已對這套裝置進行了測試,他們測試了三天時間。沃爾什稱,最初這套裝置使用時讓人感到困惑,但當人們適應這種外部“身體部分”,他們將感受到微妙的受益。當你穿上它時,你會感到自己獲得了一些動力,如果你停止使用它,會意識到你不再擁有這些額外的輔助動力。
雖然距離廣泛應用和批量生產仍需要幾年時間,但是沃爾什表示,這套機械外骨骼將在三個主要領域有重大發展。在軍事領域,它將幫助士兵行走更遠,攜帶更多的物資;對于運動員,它將成為基礎增強性能的假肢;同時,在康復醫學領域,它將成為一種創新性治療方案,為那些肌肉嚴重損傷無法行走的患者帶來希望。
人人可當鋼鐵俠!全球首次量產“強化外骨骼”機械人套裝
近日,日本松下電子會社宣布將實現“強化外骨骼(パワードスーツ)”機械人套裝全球首次量產化。并預定在2015年發售該商品,年產1000套,價格為50萬日元(約3萬人民幣)/套。與鋼鐵俠等虛擬英雄人物一樣,“強化外骨骼(パワードスーツ)”機械人套裝可以輔助人類去及時除險救災、短時間內完成核電站維護任務,未來也將投入到宇宙與深海等嚴酷環境中去工作。
強化外骨骼,類似昆蟲的外骨骼那樣,能穿在人身上,給人提供保護、額外的動力或能力,增強人體機能,如使腿殘疾的人能自己上樓,讓士兵能健步如飛、無障礙奔跑且不會疲勞、不會受傷等等。電影《鋼鐵俠》中的鋼鐵衣就是機械外骨骼的典范,《異形》、《黑客帝國》中也出現過機械外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