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為了規范有機熱載體爐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促進企業提升應對有機熱載體爐事故的能力,及時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特制定本指南。
1.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特種設備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有機熱載體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和《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等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制定本指南。
1.3 適用范圍
本指南適用于指導企業編制有機熱載體爐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也適用于基層技術人員進行應急工作時借鑒和參考。
1.4 工作原則
1.4.1 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認真做好預防事故工作,切實加強員工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災難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4.2 積極應對,立足自救。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體系,準備充分的應急資源,落實各級崗位職責,做到人人清楚有機熱載體爐事故特征、類型和危害程度,遇到突發事件時,能夠及時迅速采取正確措施,積極應對、立足自救。
1.4.3 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應急救援指揮部在總指揮統一領導下,負責指揮、協調處理突發事故災難應急救援工作,有關部門和各班組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負責事故災難的應急管理和現場應急處置工作。
1.4.4 依靠科學,依法規范。遵循科學原理,充分發揮專家組的作用,實現科學民主決策。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改進和完善應急救援的方法、裝備、設施和手段,依法規范應急救援工作,確保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
1.4.5 預防為主,平戰結合。堅持事故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加強重大危險源管理,做好事故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應對事故的思想準備、預案準備、物資和經費準備、工作準備,加強培訓演練,做到常備不懈。將日常管理工作和應急救援工作相結合,搞好宣傳教育,提高全體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應急救援技能。
2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及職責
2.1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2.1.1 企業可視自身規模、擁有有機熱載體爐的熱功率、數量、使用依存度,成立有機熱載體爐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根據本企業具體資源情況實行分級管理。領導小組負責對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指揮、協調等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應由本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擔任。
圖1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圖
2.1.2 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下設現場指揮部、專家技術組、搶險救災組、后勤保障組、警戒保衛組、醫療救護組、通信聯絡組、善后工作組等。應急指揮組織機構見圖1。
2.1.3 應急救援崗位設置、人員組成及組織結構圖應在應急救援預案中明確。
2.2 應急救援指揮人員崗位職責
指揮長由XXX擔任(一般由企業法人或法人指定授權人擔任)。其職責:
(1) 組織制訂有機熱載體爐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2) 負責人員、資源配備,應急隊伍的調動;
(3) 確定現場指揮人員;
(4) 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
(5) 批準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
(6) 設立下屬專業小組,并任命相關人員,確定內部機構及各級人員的工作職責;
(7) 指定專人負責有機熱載體爐事故信息的上報和對外報道工作;
(8) 負責組織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物證、資料;
(9) 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
(10) 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調動。
2.3 相關操作崗位職責
2.3.1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主要職責
迅速查明設備安全事件、事故的特征、類別、原因、影響范圍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確定合理的技術處置方案,現場組織實施應急方案,救援方案報總指揮審定;傳達和組織實施審定后的救援方案;負責預案的演練考核工作;負責救援設備、機具、急救物品的選型購置、管理工作;負責組織事件、事故調查、相關材料的收集、整理。
2.3.2 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機構主要職責
搶險救災組:根據方案實施情況,機動組成應急小組、設備搶修組和救援組,負責設備搶修和應急時的設備、環境監測等工作。
警戒保衛組:負責做好現場保衛警戒、維護秩序、疏通道路、組織人員撤離等工作。
醫療救護組:負責對營救人員和受傷操作人員的現場救治、心理撫慰或轉送醫院治療。
后勤保障組:負責通信、服務、宣傳以及后勤物質供應;負責與保險公司的理賠等事故處理工作。
3 單位資源和安全狀況分析
3.1 單位自然概況
3.1.1 應說明單位的性質、隸屬關系、地理位置、占地面積、周邊人口密度與數量,縱、橫距離及周邊交通環境狀況。
3.1.2 說明單位的生產規模、人員數量和有關生產工藝狀況。
3.1.3 說明周圍建筑物性質(民居、工礦企業、易燃易爆場所、有毒有害環境、重要基礎設施),與周圍建筑物的位置(距離)。
3.1.4 必要時,應說明當地的氣象、環境情況。
3.2 有機熱載體爐的基本情況
3.2.1 有機熱載體爐技術參數:型號、規格、最高允許工作壓力、最高允許工作溫度、導熱油或氣相爐介質的成分和指標要求。
3.2.2 燃燒器的型號參數。
3.2.3 配備的循環泵等輔機附屬設備的參數型號。
3.2.4 有機熱載體爐制造、安裝、投產日期、下次檢驗日期、修理改造情況等。
企業還應當分析有機熱載體爐的實際安全狀態,是否發生過事故,是否有嚴重事故隱患尚未治理,各種安全附件和裝置是否齊全、靈敏、有效;鍋爐崗位持證人員保證在崗;現場緊急處置的器材是否具備等安全狀況。
3.3 應急救援資源
3.3.1 相近單位應急救援資源情況、通信聯絡方式等。企業應當整理出針對有機熱載體爐事故應急需要的人力、裝備設施、物資供應、通信、資金等資源最低數量要求和技術保障措施,加以組織落實。可以分企業內部和外部兩部分資源。
3.3.2 企業編制預案時應根據現有資源,對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提出資源補充、合理利用和資源集成整合的建議方案,經批準后逐步完善應急救援資源。
4 危險辨識與災害后果預測
4.1 有機熱載體爐安全狀況,危險源的分析、辨識
有機熱載體爐生產運營單位應按國家有關標準對危險源進行分析歸類。運行操作人員要能夠辨識危險源。參照GB 6441—19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對有機熱載體爐進行危險因素分類,考慮鍋爐正常運行、異常(檢修)和緊急(事故)狀態,涉及的危險、有害因素比較多,主要有鍋爐爆炸、火災、灼燙、機械傷害、物體打擊、觸電等。企業開展鍋爐事故應急救援應綜合考慮這些危險因素。
4.2 災害后果預測
災害影響的地理范圍和人口數量等因素應予以考慮。
4.3 常見事故的特征(或現象)、后果(或危害)及原因分析
4.3.1 爐膛爆炸
(1)現象及危害
①發生輕微爆炸時,爐膛冒正壓,防爆門有可能被沖開。
②發生嚴重爆炸時,防爆門全開或防爆膜沖破,爐體及管束等受熱面破裂,有強烈的爆炸聲。其后果可能是震壞煙道、風道,造成爐墻開裂、倒塌、導熱油泄漏,甚至出現鋼架變形、位移和火災等重大事故。
(2)原因分析
爐膛爆炸大都發生在有機熱載體爐啟動點火、熄火及低負荷運行的過程中。
①燃用油氣的有機熱載體爐,無點火控制程序或程序失靈。點火前,由于閥門關閉不嚴密、操作失誤、先開油門或先通入可燃氣體、上次點火不成功等原因,燃油燃氣進入爐膛,使爐膛在點火前已存在一定量的可燃氣體或油霧,當點火時引起爆炸。
②燃用油氣的有機熱載體爐,無熄火保護裝置或裝置失靈。有機熱載體爐熄火后,運行人員不能及時發現或者發現后未能及時切斷燃料供應,使燃油燃氣繼續進入熾熱的爐膛,引起爆炸;熄火后未按照規定程序操作而立即點火,引起爆炸。
③有機熱載體爐當負壓運行燃燒不良時,可燃氣體在有機熱載體爐尾部煙道與漏入的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氣體,在高溫作用下,造成尾部煙道爆炸。
④當引風機因故障停止運轉,有機熱載體爐熄火后未及時切斷燃氣供應,燃氣進入煙風道內,重新點火時在風道內發生爆炸。
⑤燃油燃氣的有機熱載體爐停爐后,由于閥門關閉不嚴或吹掃時間不夠,燃油燃氣進入或殘存在爐膛中,當檢修引入明火時引起局部爆炸。
⑥燃燒木屑、廢木料或煤中摻燒木屑、廢木料的有機熱載體爐停爐后,沒有及時打開爐門或自然通風門,致使燃料中揮發分變成氣體析出聚集在爐膛內,當達到爆燃濃度時發生燃燒爆炸。
4.3.2 超壓爆炸
(1)現象及危害
爆炸的一瞬間伴著巨響,具有一定壓力和相應溫度的介質幾乎全部沖出爐外,爆炸時釋放的能力使有機熱載體爐本體破裂、移位,特別是產生巨大的沖擊波,能夠摧毀和震壞建筑物、造成嚴重的破壞和人員傷亡。有機熱載體爐超壓爆炸是最嚴重的有機熱載體爐事故。
(2)原因分析
①用于指示工作壓力的壓力表未經校驗或全部損壞,無法準確顯示工作壓力,致使有機熱載體爐超壓。
②未按規定安裝設置安全閥、液面計、自動保護裝置等安全附件,或雖然有安全附件,但沒有定期檢驗和檢查,導致安全裝置失效,無法保證在超壓時及時泄放。
③有機熱載體爐導熱油中含有水分,在啟動加熱升壓時,水分迅速汽化,爐內的壓力急劇上升,導致無法控制的程度。
4.3.3 爆管、泄漏
(1)現象及危害
①管路系統爆管時,可以聽到介質噴射的響聲,嚴重時會發出明顯的爆破響聲,高溫導熱油極易燙傷周圍人員,遇明火發生火災。
②爐膛受熱面管束爆管時,可能會損壞鄰近的管壁,沖塌爐墻。爐膛由負壓變為正壓,燃燒不穩定。嚴重時煙氣從爐墻的門孔及漏風處大量噴出。
③爐膛受熱面管束爆管時,導熱油的液位降低,排煙溫度迅速升高,煙囪向外冒出濃煙。
④爐膛受熱面管束爆管時,導熱油的溫度升高,有機熱載體爐的出口壓力降低。
(2)原因分析
①受熱面管束設計布置不當,導致有機熱載體流速低,流量不均,導致、漲粗甚至是爆管。
②制造安裝質量低。用于爐內受熱面管材選用不當,施工焊縫質量存在缺陷;管線法蘭連接處的密封不當,管線坡度不一致,影響管路強度和導熱油循環不良,傳熱變差,導致管束過熱、過燒或泄漏。
③使用管理不當。未按工藝選用導熱油,導致非正常劣化,提前變質;未按規定選用循環泵或停電等工況時,未采取保護措施;未及時清理過濾導熱油中的雜質,導致爐管堵塞,甚至干燒。
4.3.4 循環系統事故
(1)現象及危害
①液位突然波動劇烈。
②發生停電或者循環泵故障時,有機熱載體循環停止,造成有機熱載體超溫、分解,或造成受熱面金屬發生過熱,甚至引發爆管等事故。
(2)原因分析
①供電線路或供電設備損壞。
②正常供電中止,有機熱載體爐設備無備用電源或動力。
③有機熱載體爐循環泵或電動機發生故障。
④停爐操作時,過早停循環泵。
⑤停電時,未及時置換爐內的高溫介質。
4.3.5 爆沸事故
(1)現象及危害
①液位表內液位劇烈波動,甚至看不清液位。
②氣相爐的蒸汽溫度急速下降。
③管道內發出撞擊聲;法蘭連接處漏氣、漏液。
(2)原因分析
①在啟動過程中,隨著有機熱載體的加熱,溶解在其中的其他氣體或水分逐漸分離出來。
②熱載體中的水分大量蒸發,造成油路氣塞、循環不暢。
③溫度上升過快,導致熱載體受熱后體積急劇膨脹。
④氣相爐的液位過高。
4.3.6 火災、中毒事故
(1)現象及危害
火災和中毒通常是相伴發生的。發生火災時,可能引起油路系統的連鎖反應,使得災情加大。
(2)原因分析
①盛裝有機熱載體的固定容器(膨脹器、儲存罐)及排氣管、進出油管泄漏遇高溫明火引起火災。
②采用法蘭連接的管路系統,法蘭連接處是主要薄弱環節。發生泄漏,遇高溫明火易引起火災。
③有機熱載體泄漏后引起人員中毒。
5 預警和預防機制
5.1 預警
根據當地政府應急管理要求,結合設備所在企業應急預案的規定與程序,在編寫本專項應急預案時應明確事故預警的條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發布程序。
5.2 預防機制
重點設備監控措施包含以下內容。
(1)有機熱載體爐安全管理制度和崗位安全責任制度。
(2)專門機構或者設專(兼)職人員。
(3)定期分析有機熱載體爐安全狀況,完善事故應急預案。
(4)使用登記、定期檢驗制度。
(5)企業日常檢查制度。
(6)消除事故隱患制度。
(7)作業人員培訓考核、持證上崗制度。
(8)XXX有機熱載體爐安全狀況的定期報告制度。
5.3 有機熱載體爐常見事故的預防措施
5.3.1 爐膛爆炸預防措施
(1) 司爐工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并取得司爐工作業人員資格證書。
(2) 有機熱載體爐啟動、停爐,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
(3) 加強有機熱載體爐的日常檢修和維護,保證設備處于完好狀態。
5.3.2 超壓或超溫爆炸預防措施
(1) 嚴格按照《有機熱載體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的規定安裝設置安全附件,保證數量、規格、位置。定期校驗、檢查和維護壓力表、安全閥、溫度表等安全附件。
(2) 嚴格執行熱載體化驗分析的操作規定,定期、及時進行化驗、分析。
(3) 按照規程的要求定期進行有機熱載體爐檢驗。
(4) 應及時處理發現的缺陷。
5.3.3 爆管、泄漏預防措施
(1) 應嚴格按照規程要求,對有機熱載體爐進行定期檢驗;按規定對導熱油進行定期成分分析,必要時及時更換。
(2) 應該按要求及時整改定期檢驗中發現的問題。
(3) 嚴格監控有機熱載體爐運行情況。
(4) 對于日常發現的問題,應該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
5.3.4 循環系統事故預防措施
(1) 加強供電設備的日常維護。
(2) 加強有機熱載體爐機電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
(3) 配備備用電源,停電時保證備用動力能夠立即啟動。
5.3.5 爆沸事故預防措施
(1) 嚴格控制熱載體中的水分及其他組分,啟動時應按照規定排除爐中的空氣、水及混合蒸汽等。
(2) 按照規定的要求進行定期化驗、分析。
(3) 已經老化的熱載體必須及時更換。
5.3.6 火災、中毒事故預防措施
(1) 盛裝有機熱載體的固定容器(膨脹器、儲存罐)及排氣管、進出油管等部位應該嚴禁明火。
(2) 法蘭連接的法蘭連接處應懸掛嚴禁明火的標識。
(3) 健全有機熱載體爐房工作區的各種管理規章制度。
(4) 配備必要的消防設施。
(5) 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用品。
6 應急響應
6.1 事故發生后的內部報告程序
6.1.1 明確事故發生后內部報告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內容和時限。
6.1.2 事故發生后, 當班作業人員應在第一時間通知現場負責人,現場負責人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現場處置,同時迅速向應急值班室和本企業最高負責人報告。
6.1.3 報告的內容
(1) 事故發生地點。
(2) 事故設備型號、部位。
(3) 事故類型(如爆炸、爆沸、泄漏、火災等)。
(4) 有無人員傷亡情況。
(5) 周圍環境情況(如有無易燃易爆危險品、建筑物性質、交通、人流等)。
(6) 影響范圍。
(7)報告人姓名。
6.2 事故確認、分析和應急啟動程序
事故確認的內容包括事故地點、影響范圍、事故類型等技術要求;分析程序的內容包括根據工藝規程、操作規程的技術要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初步分析事故趨勢;建立的應急啟動程序,要明確應急啟動的條件并規定進入應急啟動程序時的責任人和崗位,即明確什么崗位、誰、在什么條件或情況下采取什么方式、按照什么路徑實現啟動。
6.3 事故外部報告程序
事故確認后,在自身啟動應急預案的同時,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及時、如實地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相應應急指揮中心等有關部門報告。
6.4 事故監控措施
指定事故監控人員、明確采用的監控手段和設備。
監控和分析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有擴大危險趨勢。
6.5 人員疏散與安置原則、措施及啟動條件
可按照企業所在地政府和企業總體預案的要求,結合實際情況編制。特別要注意結合設備實際位置,設立合理的疏散逃生路線,編入預案。
6.6 事故現場的警戒要求
包括救援現場的警戒區域,設置事故現場警戒和交通管制程序,救援隊伍、物資供應、人員疏散以及警戒開始和撤消步驟。
6.7 應急救援中的醫療、衛生服務措施和程序
可按照企業所在地政府和企業總體預案的要求,結合實際情況編制。
6.8 保護應急救援人員安全的準備和規定
6.8.1 人員進入和離開現場的程序。
6.8.2 根據事故性質,確保選配和使用正確、合理的個人防護設備。
6.8.3 應急救援人員在各種情況下的自救和互救措施。
6.9 處理公共關系和求助程序
6.9.1 應急過程中對媒體和公眾的發布程序和原則。
6.9.2 請求有關部門或救援隊伍幫助程序。
6.10 現場恢復
6.10.1 撤離救援和宣布應急結束程序
6.10.2 重新進入和人群返回程序
6.10.3 現場清理和設施基本恢復要求
6.10.4 對受影響區域的連續檢測要求
7 應急技術和現場處置措施
7.1 使用判斷事故災害擴展的趨勢所必需的檢測技術和裝備。
7.2 使用實施控制事故發展所必需的裝備、資源。必要的防毒器材、堵漏器材、滅火器材、應急設備或工具等應急物資應當放置在便于取用的位置,該位置應當有明顯標志。平時應當有專人進行維護。
7.3 應急人員采用的具體應急技術(如承壓設備封堵爆口、危險區域隔離等)。重點突出什么人(如具體操作崗位人員)、在什么位置(如管道泄漏點)、在什么時機(如發現泄漏)、干什么(如堵漏)、用什么裝備或手段(如堵漏卡具或其他裝備)、如何干(如保護搶險人員安全的前提下的具體操作)。
7.4 應急技術采用后的效果判定。如事態發展控制不利,如何報告(如用直通電話或者當班負責人),如何請求增援和支持,如何請求啟動上級應急方案(如按企業的總體應急預案規定)。
7.5 有機熱載體爐常見事故處理措施
7.5.1 爐膛爆炸處理措施
(1) 爐膛爆炸發生后,應立即切斷燃料供應,關閉引風機及送風機和因爆震開啟的人孔門、看火孔等,嚴密關閉煙道、風道擋板。然后,仔細檢查各項設備,并修復好防爆門。
(2) 如果爆炸嚴重,使爐墻倒塌,橫梁變形,管子彎曲,鍋筒移位等,必須立即緊急停爐檢修。
7.5.2 超壓爆炸處理措施
疏散周圍人員、按照預案的要求報告,啟動應急預案。
7.5.3 爆管、泄漏處理措施
(1) 發現有爆管、泄漏的現象時,應立即停爐,盡快撤出爐內的明火。
(2) 停循環泵,關閉有機熱載體爐的進出口閥,打開放油閥,將爐內的介質放入低位儲油罐。
(3) 為防止事故擴大,應立即準備滅火工具和個人防護用具。
7.5.4 循環系統事故處理措施
(1) 應立即緊急停爐。
(2) 打開所有爐門,降低爐溫。
(3) 將爐內的熱介質放入儲存罐,并利用膨脹器中的冷介質對有機熱載體爐進行冷卻。
7.5.5 爆沸處理措施
(1) 減弱燃燒,降低爐溫。
(2) 將水分或混合蒸汽由排氣閥及時排出。
(3) 采取上述措施時仍不能有效控制時,應該緊急停爐。
7.5.6 火災、中毒事故處理措施
(1) 立即緊急停爐,按照緊急撤離程序疏散有機熱載體爐附近人員,并對事故有機熱載體爐區域進行現場隔離。
(2) 迅速關閉與該有機熱載體爐相關聯的所有熱載體閥門。
(3) 發生火災事故時,應確保有機熱載體爐的油氣供應完全切斷,按照消防安全的要求進行緊急處理,并立即向消防部門報警。
(4) 發生中毒事故時,應立即撥打救援電話。
8 保障措施
8.1 通信與信息保障措施
8.1.1 明確與應急工作相關聯的單位或人員的通信聯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備用方案。
8.1.2 建立信息通信系統及維護方案。
8.1.3 保障報警、通信器材完好,保證信息渠道24小時暢通。
8.2 救援裝備和物資保障
8.2.1 應急救援設備、設施與物資列表。要求明確類型、數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責任人及其聯系方式。
8.2.2 設備、物資(經費)支持工作程序。
8.3 應急隊伍保障
明確本企業各專業應急隊伍及負責人的通信聯絡方式,要求附人員聯絡表。
8.4 經費保障
在編制預案時應當明確應急所需專項經費來源,規定使用范圍和管理監督措施,保障應急狀態時應急經費及時到位。
8.5 培訓和演練
8.5.1 應急救援培訓
(1) 培訓計劃及落實的措施和應急人員的素質、能力要求。
(2)全員培訓,提高應急意識、自我保護和參與救援的措施。
8.5.2 演習(演練)
(1)應急預案演練的計劃、組織實施要求。
(2)檢驗應急行動與預案的符合性,應急預案的有效性和缺陷的評估。
(3)根據演練后實際對預案進行改進的要求。
8.6 其他保障
建立應急搶險專家庫,包括化工設備、危化品和鍋爐等相關行業的專家信息。
需要請求援助的外部機構和組織的名單和聯絡方式。
根據本單位應急工作需求而確定的其他相關保障措施(如:交通運輸保障、治安保障、技術保障、醫療保障、后勤保障等)。
9 預案編制、管理和更新
9.1 預案編制一般步驟
9.1.1 編制準備
(1) 成立編制小組,其組長應由單位主要負責人擔任。
(2) 制定編制計劃。
(3) 收集資料,主要是本單位基本情況和有機熱載體鍋爐設備基本狀況。
(4) 安全狀況分析和重大危險源分析。
(5) 資源和自身救援能力分析。
9.1.2 編制預案
9.1.3 審定和演練
9.1.4 改進措施
9.2 預案編制的格式要求
9.2.1 格式
(1) 封面。包括標題、單位名稱、預案編號、實施日期,編制、審核、簽發人(簽字)、公章。
(2) 目錄。
(3) 總則(引言、概況、目的、原則、依據)。
(4) 預案內容。
(5) 附件。
(6) 附加說明。
9.2.2 基本要求
(1) 使用A4紙打印文本。
(2) 正文采用仿宋四號字,標題采用宋體三號字。
9.3 應急預案的制訂與發布
應急救援指揮部組織應急預案編寫、修改、驗證。預案編制后組織或邀請專家進行審定,并由單位主要負責人批準后發布、實施。
9.4 預案的演練和更新
9.4.1 預案在發布后應組織預案所涉人員學習貫徹、演習演練。
9.4.2 演習演練至少一年一次,根據演練的情況,對預案進行更新。
9.4.3 根據人員變動、設備參數改變、演習演練驗證結果、新經驗新教訓,以及法律法規、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要求的改變等實際情況,對預案進行更新和修訂。
9.5 預案上報
預案發布或更新后報送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部門和當地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備案。
9.6 監督檢查
依據《安全生產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和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接受上級主管部門對本預案的制定、完善、演練進行監督檢查。
10 事故調查
10.1 事故現場的保護
(1)強調除因搶救傷員和控制事態發展外,在事故調查尚未進行之前,任何人不得破壞和改變現場。特種設備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單位及相關單位和人員應當保護好事故現場。確因搶救人員、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的,應當做出標志、繪制現場簡圖并寫出書面記錄,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
(2)事故發生后,相關人員應收集相關的證據并保全。
10.2 事故調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10.2.1 成立事故調查組,確定調查組成員組成。
10.2.2 了解事故概況。聽取事故情況介紹,初步勘察事故現場,查閱并封存有關檔案資料。
10.2.3 確定事故調查內容。
10.2.4 組織實施技術調查。必要時進行檢驗、試驗或者鑒定,注明檢驗、試驗、鑒定的機構。
10.2.5 確定事故發生原因及責任。
10.2.6 對責任者提出處理建議。
10.2.7 提出預防類似事故的措施建議。
10.2.8 寫出事故調查報告并歸檔。
10.3 情況調查
向事故發生單位主要負責人及其相關人員詢問關于事故發生前后及事故過程的情況,主要內容有:
(1)有關人員基本情況;
(2)設備運行情況,設備是否正常,是否有超溫、超壓、超載、超速、變形、泄(滲)漏、異常響聲、安全附件及保護裝置失效等異常情況;
(3)運行管理及作業人員的操作情況;
(4)現場應急措施及應急救援情況;
(5)其他情況。
10.4 資料調查
事故發生單位主要負責人及相關人員應當主動提供事故發生前后事故設備的生產(含設計、制造、安裝、改造、維修,下同)、檢驗、使用等檔案資料、運行記錄和相關會議記錄(包括工作日記)。調查組重點查閱以下資料。
(1)有機熱載體爐的生產檔案資料
有機熱載體爐結構、強度、材料的選用情況;有機熱載體爐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的制造質量情況;型式試驗、安裝、改造、維修質量情況,并對有機熱載體爐損壞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
(2)有機熱載體爐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定期檢驗情況及存在問題整改情況。
(3)制度和崗位職責執行及落實記錄
安全責任制、相關管理制度、應當急措施與救援預案的制訂和執行情況;有機熱載體爐使用登記、作業人員持證情況;運行中違章作業、違章指揮或者誤操作情況,運行相關記錄情況,運行的參數波動等異常情況。
(4)使用單位對存在事故隱患的整改情況。
10.5 現場調查
事故現場的調查應當收集較完整的原始客觀證據,數據要準確,資料要真實。
10.5.1 一般要求
仔細勘察記錄現場各種現象,并進行必要的技術測量。記錄有機熱載體爐的承壓、承重部件、事故發生部位及周圍設施損壞情況,要注意檢查安全附件及安全保護裝置等情況。
10.5.2 人員傷亡情況的調查
包括:事故造成的死亡、受傷(重傷、輕傷可按GB 6441《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界定)人數及所處位置、傷亡人員性別、年齡、職業、職務、從事本職工作的年限、持證情況等。
10.5.3 事故現場破壞情況的調查
主要包括設備損壞的狀況,設備損壞導致的現場破壞情況與波及范圍,拍攝現場照片,繪制現場簡圖,記錄環境狀態。如屬爆炸事故,應當尋找爆炸源,收集設備爆炸碎片及其殘余介質。
10.5.4 設備本體及部件損壞情況的調查
主要包括:部位、形狀、尺寸。
(1)注意保護好嚴重損傷部位(特別注意保護斷口、爆破口),仔細檢查斷裂或者失效部位內外表面情況,檢查有無腐蝕減薄、材料原始缺陷等。
(2)應當測量斷裂或者失效部件的位置、方向、尺寸,繪出設備損壞位置簡圖。
(3)收集損壞碎片,測量碎片飛出的距離,稱量飛出碎片的重量,繪制碎片形狀圖。
(4)對無碎片的設備,應當測量開裂位置、方向、尺寸。
10.5.5 安全設施損壞情況的調查
主要包括: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附屬設備(施)損壞情況。
(1)安全附件
主要包括:安全閥、壓力表、液位計、測溫儀表、截止閥、減壓閥、爆破片裝置、系統安全聯鎖裝置、緊急切斷裝置等情況。
(2)安全保護裝置
根據液相爐、氣相爐的具體不同要求,主要包括:超溫報警和差壓報警裝置、超壓報警裝置,點火程序裝置、采用液體或氣體燃料時應有自動調節燃燒器燃燒負荷的裝置、爐膛熄火保護裝置、具備自動停爐功能的自動調節保護裝置等情況。
(3)事故涉及的特種設備的附屬設備(施)。
10.5.6 應急處置情況調查
事故發生過程中采取應急措施與應急救援情況。
10.5.7 需要調查的其他情況
11 附則
11.1 有關術語和定義
編制應急預案時,涉及到的專用或專有名詞術語應當進行定義。
11.2 預案的實施和生效時間
11.3 制定與解釋
明確本應急預案負責制定與解釋的部門。
12 附件
12.1 重點設備事故救援方案
12.2 相關的圖表
(1) 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和相關人員崗位組織圖。
(2) 特種設備登記列表和分布圖。
(3) 重大事故災害影響范圍預測圖。
(4) 應急機構、隊伍、人員通信聯絡表。
(5) 應急裝備、設備、物資表。
(6) 疏散線路圖和安置場所分布圖。
12.3 外部機構通信聯絡表
(1) 政府安全生產主管部門、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急主管部門和相應的應急中心及聯絡方式。
(2) 醫院、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門及聯絡方式。
(3) 應急物資供應企業名錄及聯絡方式。
(4)經協議可求助的救援單位及聯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