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消防部隊的應急保障是指在部隊實施重特大火災撲救、參與處置惡性災害事故時,后勤部門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為一線作戰部隊提供滅火、救援必需的一些特殊器材裝備,保證油料、滅火劑等不間斷的供應,為現場受傷人員的救護建立綠色通道,保證現場損壞的車輛裝備的快速搶修以及根據不同季節、氣候、時間為作戰人員提供飲食、服裝等保障。是按照“保障有力”的總要求,根據后勤保障社會化的基本思路,結合消防部隊實際,緊緊圍繞部隊應急需要,立足長遠,著眼全局,而建立的一種應對重特大火災和惡性災害事故的后勤應急保障機制。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消防部隊逐漸趨向多功能承擔社會搶險救援工作步伐的加大,消防部隊撲救重特大火災事故和處置突發事故、搶險救援事故次數越來越多,后勤應急保障工作也顯得越來越重要,任務完成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消防部隊的戰斗力。
一、存在的不適應問題與不足
(一)后勤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全方位、多體制下的后勤保障體制不健全,致使一些特大惡性火災事故發生后不能及時有效地提供物資器材保障。
(二)溝通渠道受阻。消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而消防部隊在撲救重特大火災,處置突發事件和搶險救援工作中的政府保障體系和全民動員體系,目前在很多地方尚未建立。
(三)消防器材裝備上儲備不足。一是特勤種材裝備匱乏。盡管近幾年在數量上、質量上有明顯改善,但與實際滅火搶險需要還有一定差距,特別是一些精、尖、高的特勤器材在基層消防部隊還普遍不足,如抗震救災用的生命探測儀,抗洪救災用的沖鋒舟、橡皮舟等。二是消防隊員的個人防護裝備在某些方面還不能滿足火災撲救和搶險救援的需要。如消防隊員戰斗服目前大多數中隊每人只能保證一套,但一些火災多發區往往一天內要出幾次警,不能保證穿用;消防特勤裝備器材諸如空氣呼吸器、避火服等在普通投勤中隊配置數量還不能滿足實際需要;一些個人特勤裝備普遍存在著背架帶等配件(如空氣呼吸器)質量不理想,使用中易損壞,致使實戰中不能正常及時發揮作用。
(四)管理比較混亂。由于應急保障的緊急性和實效性要求較高,導致一些應急保障儲備物資在管理上和調撥上隨意性較大,缺乏嚴格的審批和動用手續。
(五)維護保養缺乏。消防器材裝備在完整好用上還與應急保障存在不適應。由于裝備器材的耗損和不斷更新,加上消防部隊官兵流動較大等諸多原因,導致一些器材損壞、閑置、日常維護保養不足等問題比較突出。
(六)裝備不能滿足需求。消防部隊的生活應急保障嚴重存在嚴重缺口。目前消防部隊撲救重特大火災和處置特種火災事故方面,部隊能自給食宿的設施、設備還是個空白,以致部隊在撲救處置一些重、特大災害事故時可能露宿街頭或擠在消防車內過夜,致使蚊蟲叮咬,不能正常休息,無法保證體能恢復,飲食上只能靠盒飯、面包、咸菜等簡單食物對隊員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二、相應的措施和解決方法
(一)建立科學合理、綜合配套的物資儲備體系。要采取多項措施,科學規劃,建立與應急任務相適應、與應急保障力量相匹配的物資儲備。本著平戰結合、便于管理、利于保障的原則,結合城市消防要求,通過開展消防演練,對儲備物資進行科學調整,形成區域相對集中、綜合配套、規模適度、切實可用、保障有力的物資儲備體系。首先,做到同類物資相對集中存放,避免物資準備時東拼西湊,以爭取時間,加快保障速度。其次在軍需、油料、車輛、器材、藥材等各類保障物資,按照區域統一籌劃,對難以統一籌劃的采取“鄰區預置”的方法,臨時給予調整,達到區域互為依托、互為補充。其三要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做到專用物資多儲,通用物資少儲,應急保障物資多儲,后續保障物資少儲。物資儲備既要適應綜合保障需求,又要滿足特殊要求。
(二)建立警地合作、社會化保障規模優勢。要針對新形勢下應急保障的特點、規律開展研究,把握重點環節,認真地研究分析對策,不斷提高應急保障能力,使應急保障工作得到加強,從而促進消防戰勤保障建設的發展,確保戰勤保障能力的不斷提高。要善于結合當地城市框架結構的復雜程度,與可能發生火災的各種情況,有針對性的儲備滅火器、泡沫劑、備用器材裝備、備用燃油、潤滑油等滅火及滅火相關的物資。同時,積極協調當地政府建立警地聯合機制,確保地方代儲物資量足,可隨時調用。立足“打大仗、打惡仗”的實戰需求,在市區大隊建立裝備物資儲備庫,對火場需量大、損耗大的裝備物資按高標準進行儲備。同時,組建應急保障分隊,配置戰勤保障運輸車、搶修車和飲食保障車,并配備專門技術人員全天候備勤。將油料、藥品、飲食供應依靠地方代儲供應。處置重特大災害時,按照滅火救援聯動響應機制,可以對涉及供水供電、醫療救護、工程搶險等車輛裝備器材緊急調用,實現了社會資源共享。同時,為確保重特大災害事故的成功處置,成立由滅火救援技術專家組,參與重特大災害事故現場處置決策,并為專業類滅火救援預案和大型滅火救援演習方案的制定提供技術咨詢。積極協調市重點醫院、急救中心等單位組成滅火救援衛生應急處置專家組,負責滅火救援衛生應急處置,調派社會醫療力量,參與現場醫療救護,開通受傷消防官兵和群眾醫療急救“綠色通道”,實施參戰官兵和受災群眾的心理干預和疏導。
(三)科學分析、改進方法,確保儲備物資落實。在深入調研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合理布局物資儲備,以適應部隊滅火救援做戰時各種復雜多變的物資需求,贏得戰時物資保障的主動權。同時還要不斷的改進物資的儲備方法。可在市區大隊建立裝備物資儲備庫,對火場需量大、損耗大的裝備物資按高標準進行儲備。首先對大件的、數量較多的、不宜單獨存放的物資,按照儲備標準,在不破壞庫存布局,不影響保管收發的基礎上,采取“庫中庫”的方法落實到方案,明確到位。其次是小的零散的不宜臨時籌措的物資,采取“集裝化”的方法,盡量集中到一個明確的位置,如藥材、汽車配件、軍需物資等。其三、采取“模塊式”物資儲備,在總體數量中,根據執行不同任務、保障不同對象,劃分若干個小模塊,以適應不同保障任務需要。
(四)科學管理,確保儲備物資的應急作用。首先要科學制定應急儲備方案。嚴格按照應急保障物資儲備標準組織儲備,對物資儲備的地點、品種、數量及運力安排等在應急保障分隊行動方案中進行明確,使指揮員心里有數。其次加強質量管理。對儲備物資進行經常性的維護保養,適時組織更新輪換、確保其質量好、性能優良。其三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對儲備物資實行專人管理、責任到人、定期檢查,以便遇有情況就能迅速進行裝運,提高反映速度,確保應急保障任務的完成。其四明確物資動用權限。嚴格按照保障供應要求,平時要逐級申請領報,先批后動。戰時邊用邊報,先用后報,以提高應急保障的時效性,完成應急物資所需。
(五)依托廠家售后服務資源,建立專業化的技術保障。各地可采取與廠家簽定售后協議、定期上門提供技術培訓和指導等方式,建立由消防裝備生產企業、汽車維修廠家等專業技術力量組成的消防裝備技術專家組,主要擔負火場裝備維護和搶修,確保滅火救援戰斗各項保障落實到位。同時,注重培養部隊技術人才。在部隊內部編配各類技術人員,配備先進的裝備維修設備設施和功能齊全的裝備搶修車、泵浦檢測車,做好全市執勤車輛的日常檢修、巡檢和搶修工作,滿足部隊裝備技術保障需要。
(六)依托當地社會餐飲服務資源,建立屬地化的生活保障。各地可結合當地實際,與當地的大型超市、賣場、餐飲網點等,建立以支隊為單位屬地化餐飲供給保障網絡,采取警民合作、警民共建等辦法,與有資質、有實力的單位建立餐飲供給保障關系,采取屬地化就近提供戰時餐飲和生活保障,既保證餐飲質量和食品安全,又滿足部隊戰時快速、高效保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