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強安全生產支撐體系建設
1.建立完善安全生產法制體系
完善安全生產法規和規章體系。結合中原經濟區建設,將安全生產監管工作、企業安全投入等制度納入法制軌道,形成以法規為主線、規章為支撐和規范性文件為配套的地方性法規。完善安全生產技術標準體系。制定、修改安全生產技術基礎標準以及礦山、道路交通、油氣管道、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建筑施工、水利、旅游、特種設備、消防等相關行業安全生產技術標準,建立安全生產技術標準更新機制。
2.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
建立省、市、縣、鄉鎮四級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市、縣級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機構組建到位,具備安全生產執法資格;相關部門建立安全監管機構,明確監管責任;強化安委會的作用,建立完善安全生產溝通協調機制,解決安全生產中的重大問題。
3.完善安全生產技術支撐體系
以河南省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研究院為基礎,整合社會資源,建立完善省、市、縣安全生產專家技術支撐體系。推動專業服務機構開展安全生產檢查,事故預防與控制、重大災害的科技攻關和技術鑒定、相關技術標準的研究以及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引進消化吸收及推廣等工作。建立和完善礦山安全設備、職業危害和重大危險源數據庫。推進礦山、危險化學品及其它安全生產領域的科技進步,提高工礦企業防災能力。
4.建立完善安全生產信息化體系
建立省、市、縣三級安全生產信息網絡,實現事故快報、行政執法統計、傷亡事故統計網上自動化辦公;建立安全生產電子政務信息平臺和公共平臺建設,與相關行業聯網,掌握全省安全生產動向;加強事故統計分析,形成事故情況網上按時上報制度,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社會提供安全信息服務。
5.建設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
著力構建省、市、縣、重點鄉(鎮、社區)四級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體系,建立由公安消防為主體的社會綜合應急救援體系,強化省、市級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建設;建立健全礦山、交通、油氣、危化、火災、鐵路、電力、應急通信、建筑施工等行業的省級和省轄市級的應急指揮機構。依托大型企業,加強礦山、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解決應急救援隊力量薄弱問題。
6.建設安全生產培訓和宣傳教育體系
建立安全生產宣傳教育體系,形成覆蓋全省的宣傳教育網絡。省、市安全生產培訓基地達到標準。嚴格培訓機構資質審核審批,加強培訓機構監管,提高培訓質量。規范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管理,強化培訓師資管理和教材審定。加強對各級安全生產監管執法人員的培訓。推進對市、縣領導干部的安全培訓。強化高危行業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加強對中小企業安全培訓的組織指導和監督檢查。重點抓好農民工的安全培訓。將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納入全民普法計劃范圍,把普及安全知識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大綱,強化安全生產專業教育、職業教育、企業和社會宣傳教育,提高全民安全素質。
(三)深化重點行業和領域專項整治
1.以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行業為重點,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煤礦:2011年底前,全省煤礦全部建成省級以上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2013年6月底前,全省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壓風自救系統、供水施救系統、井下人員定位系統和通信聯絡系統建設到位,2013年底前,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系統全部裝備到位; 2015年,煤層氣年產量達10億立方米,年利用量7億立方米,其中地面開發3億立方米,利用率100%,井下抽采7億立方米,利用率57%,建成15個左右瓦斯治理示范礦井,煤礦機械化程度達到80%以上。
深化煤礦瓦斯綜合整治,實現突出煤層采前防突達標,杜絕瓦斯超限作業;深化煤礦水害治理,實現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加強煤礦基礎裝備升級改造,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淘汰落后工藝、設備和材料,全面提升煤礦安全保障能力;落實煤礦安全主體責任,全面推行煤礦領導下井帶班制度;落實隱患排查治理報告制度,實行“有患必治、重患必停”。
金屬與非金屬礦山:到2015年企業總數控制在2100家以內;尾礦庫病庫數量控制在已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5%以內,三等以上尾礦庫全部安裝在線監測監控系統。
停止審批地下礦山年產3萬噸以下、露天礦山年產6萬噸以下的新建項目。深化礦山、石油天然氣開采、管道占壓和儲運專項整治;開展對提升運輸、供電等關鍵設備專項檢查;采用井采礦山全部推行機械通風,露天礦山全部實行中深孔爆破和機械鏟裝技術;在石油天然氣開采企業建立HSE安全管理體系;實施尾礦庫專項治理,停止使用的尾礦庫,履行閉庫手續,消除危庫、險庫。
油氣管道:組織開展油氣管道安全檢查,進行管道違章占壓整治活動,消除管道安全隱患,依法打擊破壞、盜竊及其他危害管道設施安全的違法行為。各油氣管道企業建立管道巡查保護制度,對管道安全風險較大的區段和場所要進行重點監測巡查和巡護值守,及時排除安全隱患,嚴防事故發生。建立健全管道事故應急預案,組織開展實戰演練,增強應急處置能力。加強用氣安全宣傳,組織開展入戶抽查,嚴防燃氣泄露事故發生。加強油氣管道建設項目管理,對交叉施工,要嚴格執行《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規定和工程管理制度,防止人為破壞,杜絕惡性事故發生,確保施工安全。
危險化學品:按照不同的危險化學品種類,設定準入門檻;城區企業全部進入化工園區;在鄭州、洛陽、新鄉等化工交易重點城市中,每個市建立1-2個集倉儲、配送、物流、銷售和商品展示為一體的化工交易市場。2012年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達到三級以上安全標準,涉及危險工藝的企業達到二級以上標準。到2015年完成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裝置的自動化改造。
搬遷城區內和人員聚集地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淘汰隔膜法燒堿生產裝置,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8萬噸以下合成氨裝置;建立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化工園區重點部位集中監控、重大危險源監控、危險化學品信息交換(查詢)等信息系統。建立地下油氣和其它危險化學品管道檔案;在易燃易爆、易中毒等危險場所和重要部位數據監控系統,實現化工園區重點部位集中監控。
煙花爆竹:2015年生產企業控制在100家以內,全部達到二級或二級以上安全標準,危險工序機械化率達到80%以上。
推行涉藥工序機械化改造;禁止違規使用氯酸鉀生產煙花爆竹,加大對銷售含國家違禁藥物煙花爆竹產品行為的處罰;治理煙花爆竹超量儲存運輸;加強部門聯合,打擊非法生產經營活動。
2.以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行業領域為重點,降低事故總量
道路交通:到2012年,長途客車、危險品運輸車輛、煙花爆竹和民用爆炸物品專用車輛、旅游車輛和三類以上班線客車全部安裝GPS衛星定位裝置,建立全省統一的聯網聯控系統;到2015年,城鄉客運、城市公交、重型載貨和出租車輛GPS衛星定位裝置安裝率達到85%以上。重大危險源監控率達到95%以上,有效率達到98%以上。
落實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和機動車強制報廢等制度,實施營運車輛技術評定制度;強化道路運輸場站、危險貨物運輸、汽車維修場所、旅客運輸、公路建設工程和快軌交通安全監管;在臨水、臨崖、急彎、陡坡路段,完善道路標志標線、防撞護欄墩等安全設施;在交通流量大、事故多發、違法頻率高的重要路段建設視頻監控系統。開展“平安暢通”活動,完善省、市、縣、鄉(鎮)四級交通安全組織協調機制。
建筑施工:建筑施工企業及其他各類施工企業安全生產條件合格率達到100%。
以路橋工程建設、地下管線建設、高層建筑、“城中村”建房、農民建房為重點,加強施工現場管理;強化建筑施工企業動態監管,以深基坑、高支模、腳手架和建筑起重設備為重點,開展防高處墜落、施工坍塌等專項整治;強化工程招投標、資質審批、施工許可等節點的安全監管,淘汰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建筑企業。
消防:深化人員密集場所、易燃易爆單位、高層建筑、地下建筑、勞動密集型企業、商業密集區、城中村、城鄉結合部、“三合一”、“九小”場所以及建筑消防設施、消防產品等專項治理;完善“四抓三防兩落實一到位”工作機制和每月例會、隱患排查、宣傳教育、聯防聯治的工作制度,落實鄉鎮、街道管理責任;開展“零火災村鎮”、“零火災社區”創建活動,建立農村消防安全多戶聯防和社區消防工作區域聯防制度;推進社會單位“三會三化”建設,規范、細化火災高危場所消防安全管理,推行重點單位消防安全等級評估,提高社會單位安全“四個能力”。
3.其它行業領域,減少傷亡事故
特種設備:特種設備定檢率達到100%,優化重組特種設備檢測檢驗機構,解決成套裝置檢修與檢驗周期協調等問題,提升特種設備安全檢驗檢測能力。
農業機械: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規范拖拉機等農業機械及駕駛員的管理,提高登記入戶率和年檢率;加強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登記、注冊、牌證核發的規范化管理,實施信息化管理;嚴把安全檢驗關、駕駛員培訓考試關。抓好重點季節農機安全生產;加強農機監理裝備現代化建設和執法人員培訓。
鐵路交通:加快鐵路道口平改立工程,重點推動無人看守平交道口改造,實施鐵路與公路平交道口改立交和增設有人看守道口建設工程,在城區繁忙鐵路道口建設集安全監測、信息傳輸和預警報警于一體的道口安全綜合監控系統;推動鐵路道口房、電動拉門和警示標志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強鐵路客運站和鐵路沿線安全管理,完善鐵路行車安全綜合監控系統,建立城市地鐵安全管理體制;加強地方鐵路、專用鐵路和鐵路專用線的安全管理;嚴格鐵路施工安全管理,集中整治鐵路行車設備突出隱患,強化現場作業控制,深化鐵路貨運安全專項整治。
民用爆破器材:到2015年,高安全、高性能的無梯炸藥和系列乳化炸藥生產比重達到100%。
采用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和安全防范水平,強化生產、流通和使用的全過程監控,實現規模化、集約化、規范化生產。
水利:排查治理水庫隱患,完善水庫安全管理制度,加強水電站大壩補強加固和更新改造。強化水庫大壩安全年檢和注冊管理,嚴格落實水利工程建設 “三同時”制度。
4.深化作業場所職業危害治理
到2015年,企業職業危害申報率達到80%以上,職業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標識設置率達到90%以上,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率達到70%以上,粉塵、毒物等主要危害因素監測合格率達85%以上。
加強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督促企業優先采用職業危害防治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強化對職業危害嚴重企業的主要負責人、職業健康監督員和從業人員的職業危害培訓。推動產生職業危害的企業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產生嚴重危害的作業崗位設置警示標識和警示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