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標準體系
強化應急管理基礎規范制定工作,建立應急管理的標準體系。完善應急能力評估、應急救援績效評估、各類應急人員管理與培訓考核等管理標準規范制定工作。逐步完成應急通信互聯、信息交互和共享、應急資源分類及配置等技術標準規范編制工作。
第八章 加強培訓演練體系建設 增強應急實戰協同能力
依托現有各類培訓資源,加強專業培訓與演練基地建設,開展各類應急培訓和演練,增強各級領導干部應急管理意識,提高統籌常態管理和非常態指揮處置突發事件的水平;提升應急管理干部為領導決策服務和開展應急管理工作的能力;提高應急救援隊伍在不同情況下實施救援和協同處置的能力。利用學校、科普教育基地和大眾媒體等資源,深入開展應急科普宣教工作,提高公眾的應急意識和避險、自救、互救能力。
第一節 培訓與演練
——依托省委黨校(行政學院)和部分高校,增加應急培訓相關基礎設施、教學設備和師資力量等,建設省應急管理培訓基地,每年舉辦一至二期全省應急管理培訓班,對全省領導干部、應急管理干部、政府新聞發言人等進行應急管理培訓。
——充分利用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及遠程教育渠道,對重點企業、街道、鄉村、學校和醫院等單位的基層干部群眾進行應急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基層干部、群眾排查安全隱患和第一時間應急處置能力。
——抓緊完成省級和各設區市綜合性應急救援訓練基地建設,各縣(市、區)根據日常滅火救援訓練需要,建設相應的應急救援模擬訓練設施。省、市、縣三級適時組織綜合性應急救援聯合演練,提高綜合應急救援實戰協同能力。
——建設省礦山救援基地、省危險化學品救援基地和省礦山搶險排水基地。
——結合省防汛物資儲備中心建設,建設一個兼有防汛搶險救援、應急知識普及和宣傳教育等多功能的防汛救災專業培訓演練基地,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防汛應急培訓與演練體系。
——依托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培訓中心資源,并添置必要設備,建立省地震等災害受損房屋應急評估隊伍訓練基地,對應急評估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現場處置水平。
——建設省森林防火集訓中心和森林航空消防訓練基地,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加大對全省市縣鄉三級森林防火指揮長、專業森林防火隊及航空護林飛行觀察員、地面調度員的培訓力度,積極開展森林防火專業訓練和實戰演練,提高森林火災處置能力。
——建設省人防專業訓練基地,到“十二五”末,建成集網絡、模擬、水陸、室內外訓練和綜合演練功能于一體的全省人防專業訓練基地,滿足人防機關、保障分隊、專業隊及志愿者隊伍基地化、模擬化、網絡化培訓演練需要。
——依托省武警總隊訓練基地等重點軍事訓練資源,建立省反恐處突應急處置訓練基地,對全省反恐處突隊伍進行培訓和演練,每年組織一次綜合性反恐處突演習和反劫機演習,檢驗訓練效果和組織指揮能力,提高應急處置救援隊伍的現場處置水平。
——依托東華理工大學、部隊、公安、衛生等部門和核電廠,建立核應急人才培訓基地。到“十二五”末,完成對民用核設施所有的應急聯絡員、各應急專業組和應急分隊進行一次輪訓,開展一次單項應急演練。相關核電廠裝載核燃料前,組織一次由核應急管理機構和核電廠共同參與的場內綜合應急演練。
——依托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我省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培訓基地。依托省職業病防治院和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建設我省職業中毒與核輻射事故醫療救治培訓基地。依托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建設我省緊急醫療救援基地,主要承擔全省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職業病防控及緊急醫療救援的培訓、演練及保障工作。每年進行2次全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演練。依托省紅十字會建立紅十字應急救援隊伍應急培訓與演練基地。
——完成省電力公司、各設區市供電公司專業培訓和演練基地建設。省電力公司建設具有應急培訓功能的安全實訓室,各設區市供電公司建設應急知識宣教場所,開展綜合性培訓演練。
——依托省內金融機構培訓中心,建立省級金融應急處置培訓基地,滿足應急管理隊伍培訓和演練需要。
——從黨校(行政學院)、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及黨政領導干部、企事業管理人員中遴選一批具有較深理論功底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應急管理教學骨干和兼職老師,按照擇優入庫、動態管理的原則,建立應急管理培訓師資庫。
——根據國家應急管理培訓指導綱要,參照國家應急培訓教材,結合我省實際,組織相關人員編寫適應不同層次干部需要和不同崗位工作要求的應急管理培訓輔導教材。
——建立應急管理國內外培訓交流與合作機制。采取“請進來、走出去”方式,邀請國內外應急管理方面知名專家學者來贛講學,定期安排應急管理人員赴國內外學習考察,加強與毗鄰、泛珠三角、中部省份在監測預防、信息通報、協同應對、資源共享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國內外應急管理經驗,提高突發事件應對能力。
第二節 宣教及普及
——大力開展防災救災應急科普知識“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宣教活動,力爭每年應急科普知識普及率達10%。縣(市、區)選擇一個基礎設施較好、師資力量較強的教育培訓單位作為應急科普宣教基地,對公眾進行應急知識教育。做好適合大、中、小學及幼兒園等不同層次的公共安全課程教材的編寫工作,將應急知識納入各級各類學校教學內容,不定期組織學生應急演練,讓公共安全知識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將應急知識作為職工在職培訓和就業對象培訓的一項重要內容,進行應急知識宣傳和安全教育。發揮鄉鎮(街道)、各企事業單位、村(社區)等基層單位作用,對基層干部、職工、村(居)民進行應急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公共安全意識和預防、避險、自救、互救能力。
——設區市及多災、易災縣(市)依托現有科技館、災害紀念館和災害遺址,建立應急科普及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基地,建立固定與移動相結合的火災、地震、危險化學品、核輻射及城鎮燃氣泄漏等防災減災仿真宣傳教育觀摩活動室,為青少年和公眾提供喜聞樂見的知識普及平臺。
——依托紅十字會開展群眾性防病(災)避險和救護知識普及,提高群眾自救互救能力。金融機構組織開展金融應急知識宣傳、投資者風險教育、防范和打擊金融犯罪等金融科普宣教活動。
——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和電信、移動、聯通等短信平臺傳輸快捷、受眾面廣等優勢,刊播應急科普知識,到“十二五”末,全省公眾應急知識的宣傳覆蓋率達到90%以上。
——利用各種科普活動月、宣傳周(日)和災害紀念日等,采取舉辦講座、布設展板、懸掛橫幅、張貼標語、出動宣傳車、散發傳單等形式,開展防災救災等應急知識科普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