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市縣政府應急平臺
完成設區市政府應急平臺基礎支撐系統建設,并與省政府應急平臺互聯互通,實現對突發事件的監測監控、信息報告、綜合研判、調度指揮、異地會商和現場圖像采集等主要功能。逐步建設綜合應用系統、數據庫系統、安全保障系統等。選擇2個縣(市、區)進行政府應急平臺建設試點,然后逐步向全省推廣,到“十二五”末,全省縣級政府應急平臺基本建成。同時,推動市、縣(區)移動應急平臺建設。
第三節 部門專業應急平臺
——建設省、市、縣三級救災減災指揮中心,完善集災害信息采集、監測預警、應急通信、遠程會商和指揮調度于一體的綜合性工作平臺,構建“天——地——現場”一體化救災減災信息系統,增強災害應急救助的組織指揮、應急調度能力。
——建設一個覆蓋全省的地震信息網絡中心技術系統,完善地震信息共享與發布系統,新建一個集災害采集、集成評估、聯動發布于一體的災情速報系統,建設地震緊急響應與應急救援聯動信息服務平臺,提升全省地震應急響應與處置能力。
——以119消防滅火救援指揮系統為基礎,通過增建設施、完善功能、充實內容等措施,建設集指揮決策、科技研發、信息管理、裝備管理、教育培訓、信息發布等于一體,與政府應急平臺互聯互通的省、市、縣三級綜合應急救援平臺。
——通過采集、整合地理實體數據、影像數據、電子地圖數據、三維景觀數據、元數據和目錄數據等建立省綜合地理信息基礎數據庫,并聯省直相關部門,建成數據管理系統、門戶系統、應用服務系統和運行維護系統,建立面向政府、企業和公眾的統一、標準、權威的地理信息應急服務平臺。
——加強防汛抗旱指揮決策支持系統和水利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完善水庫及市水文局的通信計算機廣域網絡系統,提高防汛抗旱科學管理和決策水平。
——完善省級氣象應急指揮中心和設區市分中心功能,建立移動應急氣象臺和災害性天氣現場直播系統,提高氣象災害移動應急保障能力。
——建成省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及應急指揮系統,實現與省政府綜合應急平臺互聯互通。推動設區市、重點縣(市)地質災害應急平臺建設。
——建立健全省農業重大病蟲災害及重大動植物疫情應急指揮中心,完善應急指揮平臺和應用軟件系統。完善省級林業有害生物應急指揮中心和設區市分中心功能,實現全省范圍內林業生物災情可視化管理。
——完善省森林防火應急平臺體系,依托省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立森林防火地理信息數據庫。加強森林超短波基礎通信網絡、撲火應急通信系統建設,提高全省林區通信覆蓋率,確保森林防火通信順暢。推動市、縣森林防火應急平臺建設,全面完成設區市和林區縣森林防火指揮中心達標建設。
——依托衛星地面站資源和已投入運行的省安全生產應急指揮平臺,建立衛星車載移動站。加快省煤礦安全生產等相關部門及設區市安全生產應急指揮平臺建設,實現與省安全生產應急指揮平臺的互聯互通。整合相關行業(領域)信息系統資源,完善安全生產應急指揮平臺體系,基本建成全省安全生產應急基礎資源數據庫及應用軟件系統。
——整合交通信息資源,依托省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完成全省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管理與控制系統、全省交通運輸GIS電子地圖系統、水上監控與通信系統、公路客運與危貨GPS安全監控系統、國省道治超站視頻監控系統、路政車載視頻監控指揮系統和便攜式單兵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建成高效統一的語音、數據、圖像三網融合的交通應急指揮平臺系統。
——建設以信息高度共享為基礎,以交通管理指揮調度應用為核心,以地理信息系統為支撐,集交通流采集、交通信號控制、交通信息發布、交通電視監視、公路車輛監測記錄等子系統為一體的省交通管理指揮調度平臺,并向市、縣交警支隊、大隊延伸,構建全省交警系統指揮調度體系。
——以核電廠建設時間節點為控制點,加快核應急基礎設施建設,在南昌建設省核應急指揮中心,在彭澤縣和萬安縣建設核應急指揮分中心。
——加快省、市、縣三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平臺系統、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生態與環境“天地一體化”應急平臺建設。以信息運行管理體系、信息標準規范體系和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為依托,建立基礎支撐平臺、移動應急平臺、環境應急數據中心、應急基礎信息管理系統、環境風險監控預警系統、生態監測與健康診斷系統、環境應急響應系統和事后評估系統。
——完善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平臺,基本建成設區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平臺。到“十二五”末,完成縣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平臺建設,實現對傳染病疫情、不明原因疾病、中毒等的統一應急協調指揮。
——完成省食品藥品安全風險預警和應急指揮中心建設,逐步建設設區市和樟樹市分指揮中心及其他縣(區、市)支指揮中心,形成省指揮中心為龍頭,分、支指揮中心為支撐的應急平臺體系。構建以“應急呼叫中心”、“應急指揮平臺”和“應急預警處置系統”為核心的省、市、縣應急聯動信息綜合指揮平臺。
——進一步完善物價、能源、生活必需品等信息系統的應急處置功能。建立生活必需品應急數據中心、應急平臺綜合應用系統及門戶系統,建設省、市、縣三級生活必需品應急保障指揮調度系統。建立健全成品油市場監管和應急平臺功能。
——加強電力應急指揮與協調,實現省電力公司應急平臺與省政府及相關部門應急平臺信息共享。完成省、市、縣三級電力應急平臺建設,實現互聯互通。
——以各級基本指揮所、機動指揮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指揮室)為依托,完善全省人防指揮信息系統,實現與各級政府應急平臺對接,建成指揮、控制、情報、通信、警報、監視一體化的防空防災指揮信息平臺。國家級人防重點城市按片區建設完成無人機圖像采集系統。到“十二五”末,按1.5小時內到達事發地的要求,合理布局縣級衛星通信系統建設,在鄱陽縣組織“動中通”衛星指揮艇建設,構建統一高效的全省人防網絡化信息傳輸體系。
——升級改造省公安廳指揮中心指揮調度平臺,更新技術,優化配置,以實戰應用為出發點,以扁平化指揮為落腳點,突出數據整合、視頻指揮和信息處理三大功能,提高公安機關應急指揮調度能力。加強省、市處置群體性上訪事件、大規模群體事件、恐怖襲擊事件、劫機事件的應急指揮系統平臺建設。
——對武警總隊指揮中心現有信息系統進行升級改造,采取“分批劃片”方式,建設武警超短波數字集群通信系統,與省政府綜合應急平臺互聯互通,提高反恐處突和搶險救災應急指揮調度能力。
——推進預備役步兵師應急平臺建設,實現與省、設區市政府綜合應急平臺對接和數據共享,并向預備役步兵師應急值班分隊延伸。
——逐步完成省、市、縣三級教育系統應急指揮機構及基礎支撐系統建設,初步實現綜合應用系統和信息資源整合。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全省教育系統應急平臺體系建設。
——加強鐵路、機場應急平臺建設,盡快使其與所在地政府應急平臺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
——健全銀行、證券、保險等監管信息系統,加強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系統業務、安全保障平臺及容災備份系統建設,加強金融監管部門應急平臺建設,實現金融管理部門之間應急平臺的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