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推進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提升事故救援和應急處置能力。
健全各市、重點縣(市、區)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救援指揮)機構,建設完成省、市、重點縣(市、區)三級安全生產應急平臺體系。完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省有關部門間、省與地方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救援指揮)機構間、各級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救援指揮)機構與應急救援隊伍間、地方區域間的應急救援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建立健全自然災害預報預警聯合處置機制,嚴防自然災害引發事故災難,及時發布地區安全生產預警信息。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水平和防范、應對事故災難的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加強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建設。大中型企業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高危行業企業設置或明確安全生產應急工作機構,配備專職人員。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動態監控及預警預報體系普遍建立。加快省級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等行業(領域)救援基地和隊伍建設。鼓勵支持化工園區和礦產資源集中區實行救援隊伍一體化建設,開展社會性服務補償制度,依托公安消防隊伍建立縣級政府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
切實做到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全覆蓋。企業要加強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編制、修訂、評審和備案申報工作,并與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應急預案保持銜接。各級安全監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有關部門根據同級政府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制定并及時修訂部門應急預案。依法將應急預案作為有關行業準入的必要條件。
推進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技術裝備建設。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根據區域情況,合理配置必要的應急裝備,儲備充足的應急物資。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應急救援技術和裝備。省(區域)礦山、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伍要引進采用高效快速救援鉆機、大型排水設備、大型清障支護設備、快速滅火、堵漏、洗消設備以及人員避險、搜尋、定位等裝備,強化應急救援實訓演練,提高安全保障和應急救援能力。
(六)推進宣傳教育培訓體系建設,提升從業人員安全素質和全民安全防范能力。
提高從業人員安全素質,強化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培訓,建立長效教育培訓機制。安全監管人員全部經過執法資格培訓并持證上崗;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一律按國家有關規定持安全資格證書或者操作證上崗,其他員工全部經過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重點加強對中小企業一線工人以及農民工的安全技能培訓。“十二五”期間,全省安全監管監察人員、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接受培訓率達到100%。
加強安全生產培訓體系建設,完善培訓手段,加強規范管理。到2015年,建立起布局合理的省、市、縣三級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網絡,形成專業結構合理、滿足安全教育培訓需要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建立和完善各級安全監管部門內部宣傳教育機構。積極發展遠程教育,提高計算機培訓考試能力,逐步建立生產安全事故模擬仿真培訓系統,推行安全生產考試培訓分離制度。通過合理布局、整頓提高,建設一批省、市級安全生產培訓教育基地和骨干培訓機構。加強和改進安全培訓教材編寫。完善培訓題庫建設,提高安全教育培訓質量。
提升全民安全防范意識,進一步形成政府統一領導、有關職能部門指導協調、新聞媒體支持配合、社會廣泛參與的安全生產社會化宣傳教育格局。將安全防范知識納入國民教育范疇,持續開展“安全生產月”、“文明交通行”、“消防119”、“安康杯”知識競賽等宣傳教育活動,推動安全文化知識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倡導以人為本、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安全文化。把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納入全民普法計劃。在黨校、行政學院培訓中增設安全生產專題課。在中、小學教學中開設安全教育課程。
四、重點工程
(一)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工程。
加強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推動企業安全生產崗位、專業、企業達標。實施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運輸、建筑等行業(領域)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程。在達標的基礎上,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到2011年底,煤礦企業全部達到安全標準化三級以上。到2013年底,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全部達到安全標準化三級,到2015年底,煙花爆竹生產企業50%達到安全標準化二級,70%的煙花爆竹批發經營企業達到安全標準化二級;到2013年底,危險化學品企業、非煤礦山和尾礦庫全部達到安全標準化三級以上;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等8個工貿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全部達到安全標準化三級以上;從事客運、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等重點運輸企業和建筑施工企業實現安全標準化達標。
(二)煤礦事故預防與主要災害治理工程。
實施通風、防治水、供電、提升運輸系統安全技術改造;建立地面抽采系統,落實兩個“四位一體”綜合防突瓦斯治理措施。有效防范瓦斯、水害、火災等重特大安全事故。開展示范礦井建設。到2013年底,煤礦、井工開采非煤礦山企業全部安裝監測監控系統、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緊急避險系統、壓風自救系統、供水施救系統和通信聯絡系統等技術裝備。到2015年底,地方煤礦退出煤炭開采業的基本要求是:銅陵、安慶、蕪湖、馬鞍山市全部退出,淮南、宣城、池州市大部分退出,淮北、宿州市部分退出。
(三)安全生產信息化與科技興安工程。
實施國家安全生產信息系統(“金安”工程)二期工程的我省有關項目建設,完善覆蓋各級安全監管、煤礦安全監察和應急救援機構的信息網絡與基礎數據庫。建設和完善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特種設備、道路交通、水上交通、農機、漁業船舶行業安全監管信息系統,構建各級安全監管、煤礦安全監察、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和安全培訓管理信息化共用共享系統支撐平臺及保障體系。到2015年底,我省安全生產信息化基礎建設和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更加完善,信息化網絡的發展、應用系統和數據庫建設等各項指標均達到中部省份前列。
加快重大安全科技成果轉化和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在地下礦山強制推行監測監控、井下人員定位、緊急避險、壓風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聯絡等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設。推動露天礦山采用中深孔爆破、機械鏟裝、機械二次破碎等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尾礦庫在線監測、干式排尾和尾礦充填等先進適用技術。推動建立區域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安全動態監控平臺。建設集倉儲、配送、物流、銷售和商品展示為一體的危險化學品交易市場,推動中型以上城市的危險化學品企業進場交易。在化工行業推廣阻隔防爆、高危工藝自動化控制、煙花爆竹安全藥物應用和機械化生產等技術;加強對新型交通管理設施和交通安全設施的研究、開發與應用;推動中型以上漁船安裝防撞自動識別系統、大型起重機械安裝安全監控管理系統等。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運輸專用車輛、旅游包車和三類以上的班線客車全部安裝使用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
(四)重大隱患治理和重大危險源監控工程。
對化工及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礦山、建筑、特種設備、民爆器材、交通運輸、鐵路道口和消防等行業(領域)的重大隱患進行登記建檔、評估分級、督辦治理和跟蹤監督。實施非煤礦山尾礦庫、大型采空區、露天采場邊坡及排土場、水害等事故隱患綜合治理。強制淘汰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落后技術裝備。對涉及危險工藝的化工生產裝置進行自動化控制改造。定期對尾礦庫的安全程度進行檢查評定,加大對危庫、險庫和病庫的治理。實施城區內安全距離不達標的化工企業搬遷。開展建設工程起重機械事故隱患綜合整治。
建設重大危險源信息平臺。依托省政府政務外網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金安”工程構建省、市、重點縣(市)、重點企業四級重大危險源監察監控信息體系,實現現場數據及視頻圖像采集、傳輸及實時遠程集中監察、監控功能,為事故的預防或者事故發生后的應急救援和事故原因分析提供數據支持。到2015年,煤礦、非煤礦山、民爆、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等行業重大危險源全部進入重大危險源監察監控信息體系。
(五)職業危害治理示范工程。
到2012年底,市、縣級有關監管人員和煤礦、非煤礦山、建筑、建材、冶金、化工、制藥、木質家具生產、石英砂加工、石棉制品、涉鉛生產、制革、制鞋等職業危害嚴重的企業負責人和從業人員的職業危害知識培訓率達到90%以上。到2015年,爭取建成3個省級職業衛生檢測、評價技術支撐機構,每個市建立1-2個市級職業衛生檢測、評價技術支撐機構。實施粉塵危害綜合治理工程,淘汰落后產能。新建石英砂加工企業干法必須在年產10萬噸以上、濕法必須在年產5萬噸以上,現有生產企業到2015年底必須達到這一規模。
(六)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工程。
建立以省級信息指揮監控中心為紐帶,以骨干應急救援隊伍為主體,以省級應急救援物資儲備基地及區域性應急救援基地為支撐,以市、縣級應急救援分支機構和大型企業救援隊伍為補充的反應迅速、機動靈活、處置高效的應急救援體系。加大省、市政府投入,采取政企共建方式,建設若干個省級(區域)骨干礦山和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伍,滿足跨地區重大、特別重大事故的救援需要。按照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總體部署,采取國家投入、地方支持的方式,到2012年底,所有專職礦山應急救援隊必須取得三級以上資質,所有兼職礦山應急救援隊必須取得四級資質。
安徽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與檢測檢驗中心基地建設工程。以政府投資為主,建設1座具有全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管理指揮、科研開發、事故分析、檢測檢驗和培訓教育等多功能的綜合大樓。
國家礦山應急救援淮南隊基地建設工程。按照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總體部署,到2012年10月底,依托淮南礦業集團公司,采取國家投入、地方支持的方式建成國家礦山應急救援淮南隊(服務區域為華東地區)。
黃山風景區旅游安全應急救援基地項目建設。“十二五”期間,根據國家旅游局、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建設國家旅游安全應急救援黃山隊的要求,依托黃山風景區管委會,爭取國家投入,按照“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標準,建設集應急指揮、山岳救援、醫療急救、森林防火、防汛減災、培訓演練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旅游安全應急救援基地。
加快和完善省級(區域)礦山和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伍及救援基地建設工程。依托淮北礦業集團、皖北煤電集團、國投新集公司和銅陵市礦山救護大隊的礦山專業救援力量,建設4個省級礦山應急救援隊伍;依托中石化安慶分公司、中鹽紅四方公司、安徽淮化集團、蕪湖融匯化工公司的危險化學品專業應急救援力量,建設4個省級(區域)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伍。按照總體規劃的要求,加大政府投入,配備先進裝備,滿足跨地區重大、特別重大事故的救援需要。
加強其他重點行業(領域)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民爆、市政公用事業、電力、公路等重點行業(領域)企業根據有關規定和要求,加強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沒有專職應急救援隊的企業,必須與當地具備相應能力的相關專職應急救援隊伍簽訂應急救援協議。
(七)安全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工程。
整合現有資源,實施省級安全生產技術支撐中心建設,搭建安全科技研發、技術推廣、應急救援指揮、危險化學品登記、職業危害監測、檢測監控、安全評價、咨詢評估、宣傳教育、安全培訓、考試考核等技術支撐平臺。按照“總量控制、調整結構、提升水平”的總體要求,適度發展安全評價機構;引導現有評價機構進一步擴大規模、改善專業技術結構,拓寬業務范圍,提高安全評價技術服務水平;支持有條件的乙級評價機構申報甲級資質。按照“積極培育、總量控制、合理布局”的要求,“十二五”期間,發展5-6個左右安全檢測檢驗機構。
安徽省安全生產技術支撐中心建設工程。進一步加強以省安科院為依托的安徽省安全生產技術支撐中心建設。對其非煤礦山實驗室、非礦山和重大危險源監控實驗室、職業危害檢測鑒定實驗室加大投入,增加設施和儀器設備,充實和培養專業技術人員,提高安全檢測檢驗技術、事故危險性鑒定技術的研究水平和安全檢測檢驗、事故調查分析能力。
安徽省煤礦安全實驗室建設工程。依托安徽理工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安徽煤礦安全技術中心建設礦山安全實驗室,為煤礦大型固定設備檢測檢驗、工業場所檢測評價技術服務,以及為煤礦安全監察提供事故調查物證、驗證等。
完善安全生產專業服務機構管理辦法,建立安全生產技術服務質量綜合評估制度。推動安全生產專業服務機構誠信體系建設。培育發展注冊安全工程師事務所。推動安全評價、檢測檢驗、培訓和咨詢等安全生產專業服務機構規范發展。進一步規范、發展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更好發揮其在職業危害防治工作中的作用。進一步完善省、市、縣三級安全生產專家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