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
一、現狀和面臨的形勢
(一)“十一五”時期安全生產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十一五”時期,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各有關部門和廣大企業堅持安全發展理念,貫徹安全生產方針,以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為抓手,不斷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以開展執法行動為載體,不斷推進安全監管執法;以隱患排查治理為重點,不斷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以“雙基”工作為核心,不斷夯實安全生產基礎;以“科技興安”為先導,不斷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以宣傳教育行動為手段,不斷增強全社會安全意識。全省安全生產規劃目標基本實現,安全生產形勢明顯好轉。一是事故總量明顯下降。2010年各類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比2005年下降1918%和2949%,分別減少3877起、1062人。二是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狀況明顯改善。2010年,工礦、道路交通、火災、鐵路交通、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比2005年分別下降2496%、1957%、6964%、8344%和9444%。煤礦和非煤礦山事故死亡人數分別下降3281%和6207%。三是全省絕大部分市州各類事故死亡人數大幅下降。2010年,全省17個市州中有15個市州各類事故死亡人數比2005年大幅下降,降幅最高的為6216%。四是安全生產總體水平明顯提高。2010年,全省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礦商貿就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分別為0172、241、598、278,均完成規劃目標任務(“十一五”規劃目標分別為031、29、60、50),分別比2005年下降6873%、2870%、4056%和6192%。其中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和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好于全國平均水平(全國分別為0201、32)。
(二)“十二五”時期安全生產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十二五”時期,是湖北發揮優勢、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是加快構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湖北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指出的奮斗目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這必將為全省安全生產工作提供難得的歷史機遇。
一是堅持科學發展為安全生產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安全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為做好安全生產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證。各級黨委、政府重視安全生產的力度和強度越來越大,全社會關注安全的程度越來越高,為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提供了強大推動力。
二是綜合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為安全生產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為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提供了保證。
三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優化升級,改變落后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有利于提高產業集中度,提高規模化、集約化水平,淘汰落后生產力,從而將從源頭上解決安全生產問題,從總體上提升安全生產和安全發展水平。
四是安全生產法制體制機制、監管執法體系、技術支撐體系初步建立,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效,全民安全素質不斷增強,為“十二五”時期安全生產提供了新的起點。
“十二五”時期,安全生產既要面對長期積累的問題,又要應對新情況新挑戰。五個方面的矛盾將日益凸顯:
一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安全需求與相對落后的安全生產現狀之間的矛盾。隨著社會文明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安全健康權益意識不斷增強,對安全生產產生更高預期,而我省現階段總體上處于工業化中期,仍然是事故多發期,安全生產事故總量依然偏大,較大事故依然高發,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職業危害還不同程度存在,時刻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這就迫切要求在進一步降低事故總量、防范遏制較大以上事故、完善職業健康環境、促進安全發展上,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是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與安全基礎薄弱之間的矛盾。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是實現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的基本條件,而我省安全生產基礎條件還十分薄弱,高危行業中工藝落后、設備老化、安全管理水平低的企業仍大量存在,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等制約安全生產的深層次問題尚未根本解決,中小企業安全培訓不落實,從業人員素質較低,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
三是經濟快速發展與安全生產指標控制之間的矛盾。國家擴大內需戰略、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和我省“兩圈一帶”戰略的全面實施,經濟活動總量迅速增大,影響安全的因素隨之增加,大批新項目開工建設,交通運輸量急速上升,機動車保有量急劇增加,農民進入產業隊伍的速度加快,安全生產事故上升的壓力劇增,而自實施控制指標管理以來,各類事故逐年大幅下降,壓降指標的空間越來越小,特別是國家提出“十二五”時期要進一步加大總體控制指標及重點行業(領域)指標考核力度,實行更加嚴格的考核和責任追究,安全生產指標控制的難度更大。
四是不斷拓展的安監任務與相對薄弱的監管執法能力之間的矛盾。按照新“三定”方案,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管職能移交安監部門。隨著職業危害形勢的嚴峻和全社會對安全生產的高度關注,而各級安監機構基礎設施裝備配備不足,相應的技術支撐手段和現場執法能力欠缺,執法人員不足且專業化水平不高,依靠行政管制、人盯死守的傳統粗放型、經驗型監管方式難以為繼,應急救援基地建設滯后,缺乏應對重特大事故災難的大型、特種設備等現狀,已越來越難以適應新形勢下安監工作的需要。
五是安全監管現行體制與安全生產系統性要求之間的矛盾。綜合監管責任不斷強化,但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部分部門職責界定不清,存在職能交叉、任務不清、責任不明等問題,安全監管體制機制不順,權責不對等,導致不能有效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的安全監管。
二、指導思想與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自覺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切實把事故預防作為促進安全生產的主攻方向,把規范生產作為促進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把科技進步作為促進安全生產的重要支撐,加強基礎建設,加強責任落實,加強依法監管,提高監管執法能力、技術支撐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全面推進安全生產各項工作,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努力促進全省安全生產狀況的根本好轉,為我省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二)規劃目標。
到2015年末,建立較為完善的安全生產責任保障、法規標準、監管執法、技術支撐、應急救援、宣教培訓體系,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狀況不斷改善,公眾安全素質全面增強;事故總量持續下降,較大以上事故得到有效防范,重特大職業危害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省安全生產狀況持續穩定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