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工程。
建立以省級信息指揮監控中心為紐帶,以骨干應急救援隊伍為主體,以省級應急救援物資儲備基地及區域性應急救援基地為支撐,以市、縣級應急救援分支機構和大型企業救援隊伍為補充的反應迅速、機動靈活、處置高效的應急救援體系。采用國內外成熟、先進的應急救援技術和裝備,全面提高我省安全生產應急處置能力,實現“輻射100公里,確保1小時到達”的應急救援。
實施省級信息指揮監控中心項目建設,包括:應急調度指揮平臺、應急信息管理和輔助決策系統、圖像監控和移動指揮系統、應急共享數據庫等,實現省、市、縣應急信息的互聯互通,實現全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決策、信息分析整理、上報發布和應急預案報備管理等功能。
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合理布局,建設4個危化品省級應急救援基地,建設4個礦山省級應急救援基地。在各救援基地相應配置礦山、危險化學品、火災、建設工程、電力、交通等應急救援培訓模擬演練裝置,開展全省應急救援人員的業務培訓和演練。
以荊門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物資儲備中心為基礎,組建省級應急救援物資儲備基地和省級應急救援綜合基地,承擔全省應急物資資源的信息收集、更新、應急物資儲備以及全省綜合應急救援工作。
爭取國家支持,分別建設1個國家級危化品應急救援基地和1個國家級礦山應急救援基地。
(五)安全科技工程。
針對安全生產亟待解決的共性、關鍵性技術難題開展技術攻關,加快重大安全科技成果轉化和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在地下礦山強制推行監測監控、井下人員定位、緊急避險、壓風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聯絡等六大系統技術裝備,并于2013年底前全部完成;對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運輸專用車輛,旅游包車和三類以上的班線客車強制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并于2012年底前完成。在非煤礦山推廣露天采石場中深孔爆破、機械鏟裝、機械二次破碎、高精度及高可靠性工業雷管、油氣長輸管道泄漏檢測、采空區監測監控、高陡邊坡安全監測、井下沖擊地壓監測監控、地下礦山信息管理、三等以上尾礦庫全過程在線監測系統等技術;在冶金行業推廣煤氣監測及通風聯鎖、高溫液體安全轉運技術;在化工行業推廣阻隔防爆、高危工藝自動化控制、煙花爆竹安全藥物應用和機械化生產等技術;加強對新型交通管理設施和交通安全設施的研究、開發與應用;推動中型以上漁船安裝防撞自動識別系統、大型起重機械安裝安全監控管理系統等。
(六)煤礦事故預防與主要災害治理工程。
實施通風、防治水、供電、提升運輸系統安全技術改造;建立地面抽采系統、落實兩個“四位一體”綜合防突瓦斯治理措施;推廣錨網噴聯合支護、單體液壓支護和金屬支護等支護方式;推進采掘、運輸、裝載小型機械化,到2015年底,小型煤礦采煤機械化和掘進裝載機械化程度分別達到55%和80%以上;開展示范礦井建設。
(七)重大隱患治理工程。
對化工及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礦山、建筑、特種設備、民爆器材、交通運輸、鐵路道口和消防等行業(領域)的重大隱患進行登記建檔、評估分級、督辦治理和跟蹤監督。實施非煤礦山尾礦庫、大型采空區、露天采場邊坡及排土場、水害等事故隱患綜合治理。強制淘汰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落后技術裝備。對涉及危險工藝的化工生產裝置進行自動化控制改造。定期對尾礦庫的安全程度進行檢查評定,加大對危庫、險庫和病庫的治理。實施城區內安全距離不達標的化工企業搬遷。開展建設工程起重機械事故隱患綜合整治。
(八)職業危害治理示范工程。
實施省、市、縣三級職業危害評價與檢測檢驗、職業危害監控示范基地建設,配置相應的檢測檢驗、監測監控裝備。加大預防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實施粉塵危害綜合治理和中毒隱患防范治理示范工程。推進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工作,建立職業危害數據庫和信息系統,掌握全省職業危害分布和動態。突出重點,加強對化工、醫藥、冶金、建筑、機械、礦山、建材、紡織、輕工、石油、地質等職業危害較嚴重的行業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評價與控制,并在各重點行業推行職業健康示范車間(工段)創建,以點帶面,推廣職業健康技術。
(九)公共安全保障工程。
實施公路安全整治工程,重點整治事故多發路段、危險路段和高速公路長隧道及橋梁,并延伸至農村公路。以臨水、臨崖、急彎、陡坡路段為重點,完善道路標志標線標牌、防撞護欄護墩等安全設施。加大對鐵路平交道口、城市軌道交通設施、隧道、橋梁、城市燃氣與化學品輸送管網隱患的排查治理。以人員密集場所、高層建筑、在建工程和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為重點,加強重大火災隱患治理。實施化工園區安全監管示范工程。實施中小學校舍加固改造。實施大型公共安全設施老舊電梯改造工程。
(十)安全文化建設工程。
以省宣教中心為依托,建設由安全知識和事故案例展覽館、影視動漫教育館、模擬仿真體驗館、公共安全培訓館、圖書資料館組成的省級安全警示教育基地,加強生產安全、交通安全、火災逃生、油電氣“三防”等安全知識公益性教育,將其打造成具有湖北特色、輻射中南的安全文化主題教育警示基地。到2015年,建設10個以上市級安全警示教育基地,5個以上市級安全培訓示范基地。
將安全社區(包括安全鄉鎮、安全園區、安全校園)建設與事故災難、自然災害、社區治安、公共衛生等事故預防體系建設和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相結合,整合各類資源,建立全員參與機制、社區應急聯動機制和社區安全保障體系。開展社區安全文化建設,提高全民安全意識。學習國內外安全社區建設經驗,針對城市、農村和工業集中區的不同特點,分別制定適合我省實際的安全社區建設策略,探索安全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力爭在“十二五”期末建立1個國際級、2個國家級、10個省級安全社區。建設安全文化主題示范區和主題街道。重點開發安全科普書籍、音像制品、知識掛圖、動漫、網絡游戲等安全文化教育產品。
五、保障措施
“十二五”時期,必須進一步堅持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加強組織領導、加強政策保障、加大社會和輿論監督,確保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目標的實現和主要任務的完成。
(一)推進安全生產法制機制建設。
推進《湖北省安全生產條例》的修訂和完善。制定企業安全準入、從業人員安全資格、重大危險源管理、隱患排查治理、職業危害申報和備案、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許可、安全投入、事故調查處理、技術咨詢與中介服務機構管理、勞動防護用品管理等配套法規規章。建立監管執法考核辦法,進一步明確安全生產行政執法適用范圍、執法重點、執法程序、執法責任追究。根據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要求,加快制訂(修訂)生產安全技術地方標準、危險作業專項安全技術作業規程和崗位安全操作規程。逐步形成以法律法規為主線、地方性規章制度為支撐、規范性文件和標準為補充的門類齊全、配套完備、針對性強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政策標準體系。建立法規制度適時修訂、定期清理和跟蹤評價機制。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審定相結合的安全生產標準制訂(修訂)機制。
(二)強化目標考核和責任追究。
完善目標考核體系。完善安全生產目標考核辦法和安全生產工作年度述職制度,進一步強化黨委、政府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落實安全生產工作“一崗雙責”,重點落實企業安全生產屬地監管責任和縣、鎮兩級政府安全監管責任。把安全生產納入各級領導干部政績考核指標體系。強化在政府統一領導下的安監部門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綜合監管職責。全面落實公安、交通、國土資源、建設、工商、質監、國資等部門的專業監管職責及工業主管部門的行業指導職責。充分發揮各級安委會的綜合協調作用,形成安全生產綜合監管、專業監管、行業指導相結合的工作機制。
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依法設立安全生產表彰獎勵基金,對在改善安全生產條件、防止生產安全事故、參加搶險救護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對安全生產成效顯著的地區、部門和個人予以表彰或獎勵。
強化責任追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度,嚴格執行較大以上事故查處備案制度、查處落實情況督查制度及處理結案公告制度,推行企業負責人責任事故任職資格終身否決制度,實行更加嚴格的責任追究。強化事故技術原因調查分析。通過事故教訓推動安全生產工作。
(三)完善安全生產投入機制。
落實企業安全投入責任。健全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的監督機制,適當擴大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制度的適用范圍,提高安全生產費用提取下限標準,規范安全生產費用使用管理。實行高危行業企業全員安全風險抵押金制度。在礦山、危險化學品、建筑等高危行業全面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支持和促進企業加大安全技術投入。鼓勵和引導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生產經營的規模化和集約化。
建立安全生產多元投入機制。把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法規約束與政策激勵相結合,以政府投入帶動社會投入,以經濟政策調動市場資源,拓寬安全投入渠道,建立完善“政府引導、市場推進”的安全生產資金投入機制。建立健全涉及公眾安全的特種設備第三者強制責任保險制度。建立非煤礦山閉坑和尾礦庫閉庫安全保證金制度。完善信貸政策,鼓勵銀行對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和技術改造項目給予貸款支持。制定應急救援有償和保險經濟政策。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安全生產先進適用技術研發推廣、應急救援、信息化建設和安全裝備融資租賃。
加大各級政府安全投入力度。完善安全生產專項資金制度。把安全生產納入民生工程,增加各級財政的引導性投入,重點保障安全監管執法設施、裝備和經費到位。采取本級財政主導負責、上級財政支持引導的辦法,優先支持列入各級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的重大工程項目。落實安全生產專項設備稅收優惠政策。建立生產安全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加快建立和完善水上搜救獎勵與補償機制。健全消防經費保障標準體系。完善道路交通警務保障機制,規范和統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經費投入渠道,加大經費保障力度。設立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資金。實行農機定期免費檢驗制度,將農機安全檢驗、牌證發放等工作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將農機安全保險保費納入財政補貼范圍。
(四)加強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
提高安全生產群防群治能力。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社團組織以及社區基層組織的社會監督作用,依法維護和落實企業職工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完善群眾舉報受理制度,鼓勵單位和個人監督舉報各類安全隱患和各種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對有效舉報予以獎勵。拓寬和暢通社會參與和監督渠道,設立舉報信箱,統一和規范“12350”舉報電話,接受社會公眾的公開監督。
完善安全生產信息發布制度。積極做好安全生產新聞發布和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輿論引導工作。充分發揮互聯網、報紙、電視、廣播等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加大監督力度、拓展監督廣度、延伸監督深度、注重監督效果,對輿論反映的熱點問題進行跟蹤調查并及時公布。
(五)強化規劃實施與評估考核。
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完善安全生產績效考核體系,將安全生產指標納入各地各部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范疇。建立安全投入保障機制,強化政府投資對安全生產投入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加快啟動規劃重點工程,做到責任有主體、投入有渠道、任務有保障,確保規劃確定的主要任務如期全面完成。要認真編制區域安全生產規劃,做好與省安全生產規劃目標和重點工程的銜接,并針對本地區實際,確定規劃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要加強對規劃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定期公布本地本部門安全生產規劃目標指標、重點項目的實施進展情況。2013年底和2015年底分別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中期評估和終期考核,評估結果作為省政府考核各地各部門績效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