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十二五”安全生產規劃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策部署,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的通知》(國辦發〔2011〕47號)和《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精神,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形勢
(一)“十一五”安全生產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十一五”期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著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監管、行業管理、企業負責、社會監督的安全生產工作格局,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各地、各部門深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措施,不斷強化安全管理和監督,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和建設行為,積極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努力營造“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社會氛圍,大力加強安全生產法制體制機制、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監管監察隊伍建設,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執法、治理和宣傳教育行動,全省安全生產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得到不斷加強,安全生產法規標準體系日益完善,安全生產監管執法隊伍和保障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應急救援體系建設長足發展,政府主導的安全投入不斷加大,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安全文化建設和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成果明顯,全民安全素質明顯提高。5年來,全省年產9萬噸以下小煤礦全部關閉,壓減非煤礦山3000個,非煤礦山企業數量由8233家下降到4472家,提請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企業400余家,關閉尾礦庫77座,道路和水上交通、漁業、消防、建筑、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特種設備、航空和鐵路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狀況明顯改善,全省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與“十五”末的2005年相比,2010年全省各類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56.8%和40.4%,較大以上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十一五”規劃的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二)“十二五”安全生產進入關鍵時期。“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實施經濟文化強省戰略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全省安全生產工作既要妥善解決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結構性和區域性問題,又要積極應對新情況、新挑戰。
一是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我省事故總量仍然很大,2010年全省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9427起,死亡4702人。較大以上事故時有發生,2010年全省共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50起。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仍然屢禁不止。職業危害嚴重,塵肺病、職業中毒等職業病發病率居高不下。
二是安全生產基礎依然薄弱。生產經營企業,特別是民營和中小企業的安全生產設備裝備水平和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發展還不平衡。企業從業人員整體安全素質不高,專業安全管理和技術人才缺乏、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科技發展滯后等問題依然突出。非煤礦山、建筑、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等危險性較大的行業領域產業布局和結構不合理,勞動力密集和安全保障水平低的小礦小廠大量存在。
三是安全生產監管及應急救援保障能力亟待提升。基層安全監管執法力量依然薄弱,監管執法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安全監管技術支撐能力建設不能滿足安全生產發展需要。監管執法人員專業水平有待提升。行政管制、人盯死守的傳統監管方式和手段影響安全監管效能的提高。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制和機制尚不夠健全,應急救援基地、專業救援設備設施、救援物資保障等基礎條件還不完備,應對復雜突發事故災害的救援處置能力不足。
四是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安全健康權益面臨新的考驗。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社會各界對安全生產的關注度不斷增加,廣大人民群眾對自身安全健康權益的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對安全監管效能、事故災害防治處置能力、改善作業環境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安全生產工作面臨新的考驗。
二、指導思想和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把減少傷亡事故和職業危害作為保障民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建設,提升事故預防和救援能力,加強安全生產綜合監管長效機制建設,強化政府和企業責任落實,深化依法監管,加快安全科技進步,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改善作業場所環境條件,促進安全生產狀況根本好轉。
(二)規劃目標。到2015年,事故風險防控水平和公眾安全素質進一步提升,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狀況全面改善,安全生產監管執法能力、技術支撐能力和事故應急救援能力顯著增強,事故總量進一步下降,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職業危害得到有效治理,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36%以上,工礦商貿十萬就業人員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26.5%以上,煤礦百萬噸死亡率控制在0.3以下,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32.5%以上,各類事故死亡人數比2010年下降10.5%以上,較大以上事故起數比2010年下降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