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五”時期首都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形勢
“十二五”時期,推動首都科學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全面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履行“四個服務”的職責,面臨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
北京仍處于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的關鍵時期,結構升級、體制轉軌和社會轉型加快將伴隨各類矛盾凸顯和突發事件高發,各種傳統的和非傳統的、自然的和社會的安全風險交織并存,首都城市安全面臨的挑戰和考驗更加復雜嚴峻,防范與處置突發事件工作任務更加繁重艱巨。
(一)自然災害風險日趨頻繁。
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強降雨、干旱、高溫、濃霧、冰雪、沙塵暴等極端天氣仍是北京面臨的主要災害,極易誘發城市交通擁堵甚至癱瘓等次生衍生災害,對首都經濟社會活動、城市正常運行和生態環境等造成嚴重威脅。受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威脅的山區旅游景點和度假村存在較大潛在危害。北京處在VIII度高地震烈度區,首都圈以及華北地區具備發生中強破壞性地震的背景。外來有害生物對農林生產和生態環境可能造成較大危害。
(二)各類事故災難仍然可能高發。
本市已形成12大類、6萬公里的地下管線網絡,因自然老化或人為外力破壞造成的管線破裂、泄漏和路面塌陷等突發事故仍時有發生。過境交通壓力大,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多,易發生危險化學品泄露、爆炸、污染等事故和突發環境事件。中心城區超高層建筑集中,發生高層火災的機率增加。人員密集場所、有限空間作業、地下空間等領域的安全問題日益凸顯,風險的不確定性增加。隨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軌道交通、建筑施工等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可能有所增加。第二產業中的高風險仍將在一定時期內存在;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新的危險因素;產業間的關聯更加緊密,突發事件導致的次生衍生災害使災情加重。
(三)城市安全運行面臨較大壓力。
作為人口密集的特大型城市,人口急速擴張對城市承載能力形成嚴峻挑戰,人口高度集中導致突發事件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增強。水資源嚴重不足,資源能源對外依賴性強,特別是隨著環渤海經濟圈的快速發展,局部地區能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城市基礎設施處于滿負荷運轉狀態。機動車保有量將突破600萬輛,日均出行總量將達到約5600萬人次,交通安全壓力持續增大。全市軌道交通運營網絡初步形成,大客流沖擊日益嚴峻,安全運營風險持續存在。城市生命線系統日趨復雜、脆弱性增加,極端天氣、外力破壞構成的威脅不容忽視,并可能導致部分能源品種緊張事件發生。
(四)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增大。
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全球氣候異常變化、北京對外交往擴大、人員密集流動等綜合因素影響,發生各種輸入性新發或烈性傳染病疫情的可能性將進一步增加,疫病防控難度加大。重大動物疫病病原不斷變異,新發疫病不斷出現,尤其是本市所需60%的動物產品來自外埠,發生重大動物疫情的風險持續存在。本市發生由已知因素導致群體性食物中毒的數量將穩中有降,但由未知因素或外埠食品及相關產品污染導致食品安全事件發生的概率將增大。藥品安全和職業中毒、化學中毒事故高發趨勢較為明顯。
(五)社會安全穩定形勢更加復雜。
因征地、拆遷、企業改制、就業和社會保障、環境污染引發的上訪、聚集等群體性事件仍將較為突出。不排除發生個人極端暴力事件和重大刑事案件的可能。流動人口增長過快,城鄉結合部社會管理任務繁重。國際化速度加快,使北京的社會安全環境更加復雜,突發事件處置難度加大。恐怖主義、分裂勢力、極端勢力和敵對勢力制造社會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增加。涉外突發事件增多趨勢明顯。隨著旅游產業的發展,涉及中外游客的旅游安全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增大。因金融突發事件、物價上漲、生活必需品供應波動等導致的民生問題可能帶來嚴重的社會影響。信息化技術應用更加廣泛,網絡與信息安全問題日益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