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工程
1.建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系統。建立完善1個自治區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15個地(州、市)和重點縣(市、區)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和基礎設施;建設1個自治區應急救援培訓演練基地,配合國家建立3個國家級安全生產救援基地和國家級救援基地5個分支機構,建立完善12支危險化學品、8支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骨干隊伍和3個自治區應急救援物資裝備儲備庫,按標準配備裝備,有效應對各類安全生產事故,并為應對其他災害提供有力支持。
2.加強現役公安消防隊站及裝備建設。2012年底前,新建52個現役公安消防中隊,配齊車輛裝備器材,消除縣(市、區)隊站建設空白點。到2015年,完成所有地(州)政府所在市和奎屯市、獨山子區共11個特勤中隊的建設。
專欄8 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工程
國家級安全生產救援基地:危險化學品救援烏魯木齊基地、油氣田救援南疆基地、新疆礦山救援基地
國家級救援基地5個分支機構:伊寧中隊、鄯善中隊、庫車中隊、澤普中隊、庫爾勒中隊
自治區應急救援物資裝備儲備庫:烏魯木齊市應急救援物資裝備儲備庫、南疆儲備庫、北疆儲備庫
(四)化工行業發展安全保障建設工程
重點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流向登記管理項目。建設信息化監管危化品安全的基礎設施以及覆蓋全區危化品生產、使用、銷售以及監管環節的信息化網絡通道,2011年底前完成劇毒化學品、煙花爆竹、氯酸鉀流向的監督管理信息平臺建設。
(五)道路交通安全監控建設系統工程
1.建設道路交通監控指揮系統。在全區主要國、省道安裝電子監控系統,設立電子卡口等設施基礎之上,完善監控中心功能,補充、擴大路面管控范圍,提高路面查控能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暢通。
2.建設道路交通管理決策服務系統。搭建匯集公路建設、運管、保險、稅務、危化品運輸、機動車駕駛人交通違法、交通事故等信息為一體的運行平臺,整合交通信息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六)重點安全生產科研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廣項目
組織開展安全生產理論技術研究,在重點行業領域推廣一批先進、適用、成熟的關鍵技術。
專欄9 安全生產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推廣項目
安全生產理論技術研究:化工行業安全發展規劃項目;新疆煤化工發展與安全生產關系研究;氣化新疆安全監管對策研究;阜康市安全保障(發展型)示范城市研究;新疆安全生產與跨越式發展關系研究;新疆安全生產趨勢預測研究;新疆中小企業安全生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煤礦堅硬頂板控制技術研究;煤礦急傾斜4-8米煤層開采技術研究;吐庫二線中天山隧道凍害防治技術研究。
關鍵技術和工藝推廣項目:在礦山安裝監測監控系統、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緊急避險系統、壓風自救系統、供水施救系統和通信聯絡系統等技術裝備;推廣壁式采煤體系和綜合機械化開采等先進采煤技術,研究推廣煤礦井下救生艙等避險設施及技術;在非煤礦山推行礦井機械通風、采石場中深孔爆破和機械鏟裝等安全技術措施,推廣尾礦庫在線監控和干式堆排技術工藝;在危險化學品領域推廣應用加油(氣)站儲罐采用阻隔防爆技術,在危險化學品槽車充裝環節推廣使用金屬萬向管道充裝系統代替充裝軟管;在新疆空域航路、航線上,推廣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ADS-B)新技術;在建筑施工領域推廣電梯井的快速支模施工裝置。
五、保障措施
(一)統籌兼顧,協調發展
將安全生產納入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實現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機統一和良性互動。建立健全自治區、地(州、市)、縣(市、區)三級安全生產規劃體系。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推進重點行業的企業重組和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徹底淘汰安全性能低下,危及安全生產的落后產能。大中型企業要制定滿足自身發展需要的安全生產規劃,鼓勵和引導重點行業領域著力推進安全管理方式手段創新,全面改善作業環境與條件。
(二)安全監管,法治先行
加快地方性安全生產立法工作,制訂和細化符合自治區安全生產實際需要的法規、規章。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科學監管,建立完善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問責、聯合執法、執法績效評估與獎懲等制度,嚴格執行重大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加強高危行業建設項目安全生產準入會商制度,嚴格落實外包工程等安全管理制度,嚴格安全準入,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等影響安全生產的行為,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專欄10 重點制定或修訂的安全生產地方性法規及規章制度
地方性法規:《自治區消防條例》(修訂)
規章制度:《自治區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辦法》(制定)、《自治區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處理辦法》(制定)、《自治區各級人民政府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修訂)、《自治區棉花消防安全管理辦法》(修訂)、《自治區建筑施工意外傷害保險管理辦法》(修訂)、《自治區農村消防管理辦法》(修訂)
(三)各司其責,落實責任
逐步理順綜合監管與專業監管、安全監管與行業管理的職責分工,建立部門間信息共享和協調聯動機制。嚴格執行《自治區人民政府安全生產職責規定》,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要切實發揮監管作用,加強對企業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行業管理部門要認真履行規定職責,將安全生產納入日常工作內容,與相關工作同部署、同監管、同落實、同考核,督促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強化安全生產控制目標指標考核,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建立健全領導干部“一崗雙責”安全生產責任體系,重點加強縣鄉兩級政府安全責任落實。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一票否決”的管理考核監督機制。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屬地管理,對當地企業包括中央駐疆企業實行嚴格的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和管理。落實企業負責人事故任職資格終身否決制度。推行安全生產違法企業“黑名單”制度,在項目核準、用地審批、證券融資、銀行貸款等方面予以限制和制裁。
(四)增加投入,創新機制
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市場推進的各方安全生產投入機制。將安全生產所需經費納入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年度計劃、政府投資計劃。各級政府要將每年財政收入的5‰作為安全生產專項資金,優先保障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設施、裝備和經費到位。統籌協調國家和對口支援省(市)對自治區安全生產對口支援的具體項目。投入25.9億元完成規劃提出的安全生產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建立工傷保險與事故預防相結合機制,實行行業差別匯率和企業浮動費率機制,促進企業加強事故預防控制。建立與企業發展水平同步提高的安全生產費用提取投入機制,逐步擴大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制度的覆蓋范圍。探索實行高危行業企業全員安全風險抵押金制度,進一步推進礦山、化工等高危行業領域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工作,建立企業安全生產群防群治、風險共擔機制。建立企業安全生產狀況與銀行貸款、擔保、保險等信用評級掛鉤機制,實行有保有壓的融資政策,在發行股票、企業債券、公司債以及銀行貸款等方面予以支持。完善信貸政策,鼓勵銀行對有償還能力的公共安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安全標準化達標企業安全技術改造項目予以貸款支持。落實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制度。嚴格執行事故傷亡賠付法律制度,進一步加大企業違法違規和事故成本。
(五)科技興安,加強保障
制定自治區安全生產科技發展規劃,把安全生產科技發展規劃納入自治區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以重大事故預防基礎理論研究為突破口,創新安全生產基礎理論。以礦山、危險化學品、城市交通、職業危害等行業領域為重點,加強重大事故風險預控和應急處置共性、關鍵性技術研發。圍繞重點行業領域,推進安全生產技術改造,開展重點安全生產科技攻關,促進安全生產技術的更新換代和關鍵技術的重點突破。整合全區安全生產科技資源,吸引社會科技資源進入安全生產領域,增強安全生產科技創新能力。積極發展安全生產職業技術教育,鼓勵和支持企業辦好技工學校,變招工為招生,為高危行業培養更多專業技術人才。完善自治區各級安全生產專家庫,加強高層次安全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對安全生產的智力支持。
(六)廣泛參與,輿論監督
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的作用,依法維護和落實企業職工對安全生產的參與權與監督權。鼓勵單位和個人監督舉報各類安全隱患和各種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對有效舉報予以獎勵,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拓寬和暢通安全生產社會監督渠道,設立舉報信箱,統一和規范“12350”舉報電話,接受社會公眾的公開監督。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對輿論反映的熱點問題進行跟蹤調查,及時整改。
(七)協調配合,齊抓共管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安全投入,引導社會資源,做到責任有主體、投入有渠道、任務有保障,逐項落實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和保障措施。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隱患排查治理、安全教育培訓等主要任務,是企業應盡的安全生產責任,主要依靠企業組織實施。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主要依靠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相關部門強化監管落實。監管監察執法、技術支撐、應急處置等能力建設任務,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運用公共資源全力完成。規劃確定的目標指標,屬于約束性指標,具有法律效力,要納入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體系,分解落實到各地區和有關部門,確保完成。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控制考核體系,建立健全月通報、季發布、年考核制度。發展改革部門要制定有利于安全生產的產業、價格和投資政策,把安全生產重點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計劃。財稅部門要制定有利于安全生產的財稅政策。工業與信息化、公安、交通運輸、建設、農機等有關部門要依據各自職責,加強和推進安全生產工作。
(八)綜合評估,加強考核
由自治區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牽頭,組織制定《自治區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評估考核辦法》,對有關單位的規劃實施情況,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完成情況等內容進行評估,評估結果作為自治區政府考核各部門績效的重要依據之一。規劃確定的目標指標,要納入各地區各部門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體系,層層分解,確保完成。在2013年底和2015年底分別對本規劃執行情況進行中期評估和終期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