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救援設備有哪些特殊的性能、質量要求?有沒有專門的生產標準?該產業在中國的發展情況如何?使用單位和生產企業之間是如何實現質量管控的?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訪了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保障部裝備技師王建平及部分研發、生產企業。
九類設備救援地震
地震救援設備種類很多,但人們在電視上看到最多的就是掘土機、千斤頂、剪切器等。這些專用設備的種類到底有多少? “9大類裝備。”王建平介紹,2001年4月21日,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對外稱中國國際救援隊,以下簡稱國家救援隊)成立,中國地震局、總參謀部、武警總部三部門合作,由地震局專家、某部工程兵部隊、武警總醫院醫生共同組建一支230人的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依據《國際搜索與救援指南和方法》(INSARA指南)和國際重型救援隊的裝備配置方案,結合中國國情和實際情況,國家救援隊借鑒了國外的城市搜索救援隊的各種救援裝備現狀,將救援隊定位在城市建構(筑)物倒塌的搜索與救援上,目前共配備了偵檢、搜索、營救、動力照明、通訊、醫療、個人防護、后勤保障及救援車輛等9大類裝備,其中,高科技的救援裝備主要以偵檢和搜索設備為主。
如偵檢設備,就是對災害現場的有毒、有害氣體、放射性物質、漏電、漏氣等進行檢測的設備,像氧氣氣體探測儀等。再如搜索設備,簡單地說就是按物理的振動、聲音、視頻、電磁微波、熱成像等性質及生物搜索,對災害現場的幸存者進行搜索定位的設備。主要包括:聲波(振動)、雷達微波生命探測器、搜索機器人和搜救犬等。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電動往復鋸、千斤頂、救援擔架等,則屬于營救設備。
“其實,這9類裝備是相互作用,相互聯動,缺一不可的。如營救過程中,現場需要照明、通訊、醫療救助、個人防護、救援車輛、后勤保障等設備隨時待命。”地震救援設備研究人員顧國山說,而且這些裝備都是根據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建設一支世界一流的國際救援隊伍”要求,按照裝備的性能,優中選優,集成了世界先進、一流的救援設備裝備而成的。如我國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主要采用的有美國、法國、德國、荷蘭、日本等各國性能良好的設備。
三大因素制約發展
據悉,地震救援的一些基本設備我國都能研制、生產,總體來說基本能適應地震救援需要。顧國山說,特別是近年來,針對不同地區的救援工作需要,為提高設備質量,許多消防、地震救援產品生產廠家積極開展研發,同時和國外多家公司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上海慧安消防設備有限公司技術人員王成介紹,比如在聲波振動生命探測儀產品研制上,開發了具有3~6個耳朵的振動傳感器,它能根據各個耳朵聽到聲音先后的微小差異來判斷幸存者的具體位置。但在大宗設備特別是高科技產品方面,進口國外產品較多,自主產品較少。相對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的地震設備產業在裝備制造水平上還有一定的差距。
王建平坦言,造成這些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標準的缺失。從目前現狀來看,我國地震救援裝備的生產及市場準入還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主要是還沒用嚴格的準入和使用標準。也就是說,沒有一套專門的、完善的救援裝備檢測技術及檢測標準。一些生產企業或檢測機構在進行產品質量監控時,只好采用其他行業產品生產技術或檢測標準。比如上海消防部門一家裝備檢測機構,對地震救援設備的檢測主要依據和采用美國、歐洲的一些標準。
至于其他方面的原因,王建平將其概括為3個方面:一是技術的制約,有些技術還有待提高,如液壓設備的密封問題、機械制造工藝技術等。目前,我國有些科研單位和企業也在著手研發搜索儀器和破拆設備,諸如電磁波生命探測儀、小型破拆設備、內燃機動力照明設備等,技術水平和裝備性能也在逐步提高。二是救援裝備的批量小、價格高,也是阻礙其發展的主要因素。救援裝備主要從搶險和建筑工具發展而來,由于其使用范圍窄,使用頻率低,因而其生產批量小,價格也高。但隨著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們與西方國家的差距正在一步一步縮短。三是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
安全使用從質量抓起
如何規避因為標準缺失有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患?王建平認為,制定嚴格的標準是當務之急。
地震救援,設備質量是關鍵。隨著全國各個省級、市級,甚至一些志愿救援隊相繼建立,特別是5.12汶川地震后,我國在應對大型自然災害的應急救援裝備上開始進行的戰略儲備工作,使得地震救援裝備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地震救援設備質量問題可能給使用單位帶來安全隱患,成為近年來我國科研生產單位主攻的方向。
國家救援隊成立之初,就充分地考慮到這種情況,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救援裝備研究室對此問題進行了行業科研課題的立項研究,課題名稱為《救援裝備檢測和校準技術研究》,課題的目標擬建立和制定救援裝備檢測和校準系統的行業標準,建立救援裝備檢測、校準實驗室,制定地震行業檢測標準。目前此項任務已基本完成,正待國家驗收。王建平相信,這項研究一定能提升我國地震救援設備產業發展水平。
“應該說我們一直圍繞提高裝備的性能質量來做工作,以提高、完善我國的地震救援工作。”王建平說,制定我國的地震救援裝備標準,就是使救援裝備的安全使用達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專家建議,為規避質量風險,使用單位在購置和使用這些設備中,也應該采取了一系列的質量把關措施。如在購置這些裝備時,嚴格按國家采購裝備的有關規定,嚴格執行政府采購程序,嚴格執行《合同法》的各項規定進行采購;按照招標文件和合同,對設備的性能、指標、參數進行嚴格的測試,對裝備進行逐級的驗收;在使用過程中,嚴格按照合同中的約束條款,使用單位和供應商在合同規定的保質期內對裝備進行保修,保質期后收取成本費,對所售設備實行終身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