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消防艇長時間作戰保障。從上海、廣東水上消防建設中發現,消防艇的結構與之處置大型火災或增援等長時間作戰配套較好,一是其儲油量大,20噸、30噸不等,使其續航能力基本都在48小時以上,這樣充分保障了消防艇的航行時間;二是其消防艇具備在作戰中為空氣呼吸器充氣的功能,且一次性能同時為10個氣瓶充氣,這樣保障了消防員內攻滅火的安全;三是其消防艇內不僅設有學習室、會議室、艇長輪機長值班室,還設有廚房、食堂和戰斗員休息室,增強了消防艇處置大型火災和增援作戰的能力。因此,在打造新消防艇時,長時間作戰保障也將是我們研討的一個重要課題。
三、強化滅火救援課題研討
當前,水上滅火搶險救援已成為消防部門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作為長江上游經濟中心、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重慶水上消防力量,我們應強化水上滅火救援課題研討。
(一)消防艇智能化內攻滅火裝備課題研討。目前,水上支隊2艘消防艇雖能應對普通船舶火災救援,但針對船舶艙室火災、高桿舷滾裝貨輪、客輪、化學危險品船舶等災害,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如2011年的“4.24”滾裝船艙室火災。當消防艇趕到現場時,火勢已處于猛烈階段,甲板溫度相當高甚至被燒紅,消防員已無法登船展開內攻,僅用水炮或泡沫炮撲救,滅火劑沒有直接射入船艙和著火部位,對船表面和甲板起到冷卻的作用,其著火艙室或部位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甲板溫度仍然極高,短時間內未能將火勢控制和撲滅。再如2009年郭家沱滾裝高桿舷船舶火災撲救演習。雖現有的2艘消防艇有41米長,但其桿舷均為0.95米,吃水深度為1.45米,而長江重慶流域目前的高桿舷滾裝船、貨輪、客輪隨三峽庫區的蓄水而逐年增多,其桿舷一般都在2米左右,這類船舶發生火災后,消防艇達到很難選擇適當位置靠泊,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船舶碰撞,造成二次災害,甚至使消防艇面臨傾斜翻沉危險,使消防員無法登船施救或內攻滅火。因此,在建造新消防艇時,應從智能化滅火角度去研發,將舉辦伸縮、能在鋼板上打孔、出滅火劑的滅火設備設計安裝在消防艇上,從而實現智能化內攻滅火功效,在滅火戰術上應強化此類研討。
(二)消防艇坡岸供水課題研討。從長江重慶流域沿江濱江路建設情況來看,雖主城和部分區縣都修了不少的沿江濱江路,但其市政消防管網建設卻滯后,就主城來講,沿江濱江路幾乎沒有一個市政消火栓,當沿江建構筑物發生大火后,僅靠幾輛消防車的水是遠遠不夠的,這時首先考慮的是消防艇坡岸供水,但從沿江碼頭建設來看,消防艇能到達部分碼頭,可還有部分碼頭不能到達,甚至部分流域還沒有碼頭,因此,在今后戰術研討和新建消防艇時,消防艇往坡岸供水已成為我們當前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四、技術骨干人才培養和管理使用
水上支隊受到技術崗位配備的制約,技術骨干人才難以保留和提拔使用,如培養一名船長或輪機長需要8至10年時間,培養一名技術嫻熟、勇敢頑強、心理素質好的救援骨干也需要4至6年時間。這些重要崗位不僅培養周期長,而且還要受士官編制的限制。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以士兵為主體的骨干隊伍發展。建議,一是借助長江三峽庫區應急救援中心建設機遇,提高水上應急救援專業技術崗位士官比例,尤其是中高級士官比例。二是建立以水上支隊為主體,其他單位為補充的全市消防部隊水上應急救援訓練師資隊伍和骨干人才隊伍。三是從干部中培養技術人才,擴大在專業學校招收大學生干部的范圍,從地方院校(如艦艇、海事、交通等院校)招收干部,達到引進人才,充實隊伍建設,解決人才培養難、技術骨干難保留和縮短培訓周期等問題。如:上海水上消防支隊從海警專科校引進4名學員干部兼任技術崗位的工作,并在管理上實行船長負責制,中隊長擔任船長,其他干部擔任輪機長等技術崗位,防止了技術和管理上的脫節,既有利于部隊管理,又有利于崗位定責和技術人才隊伍穩定。(李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