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專業化綜合應急救援體系建設
(一)建立公安現役、專職消防隊員、消防文員、消防協管員數量與經濟社會發展一致的增長機制。研究制定規范全市專職消防隊員、消防文員、消防協管員管理的政策制度,建立和完善專職消防隊員、消防文員及消防協管員管理體系。根據消防站建設實際,申請增加公安現役消防部隊人員編制,滿足新建站現役編制3055人。
(二)建立北京市綜合應急救援保障體系。制定《北京市綜合應急救援戰勤保障工作規定》,明確應急救援所需裝備器材和物資種類,理順應急救援經費保障渠道和應急隊伍建設場地保障方式,建立現役軍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機制和心理干預機制,建立警地聯儲、緊急調用、機動運輸等應急保障機制,形成社會化應急聯勤聯動保障體系,提升綜合應急救援保障能力;按照“結構合理、功能多樣、防護優先、實用高效”的原則,落實裝備購置與更新換代經費保障渠道,加強個人防護、防化救援、破拆排煙、生命搜救和反恐處突等應急救援裝備配備;完善第一戰勤保障基地功能,建設第二戰勤保障基地,制定戰勤保障器材及物資儲備規范,明確資金保障渠道,確保應急救援裝備器材儲備滿足實際需要;在已成立11支地震搜救隊的基礎上,組建12支地震搜救隊, 全面提升公安消防部隊應急救援能力;地震部門參與北京市綜合應急救援總隊的建設工作并進行業務指導。
(三)建立北京市綜合應急救援響應機制。在公安部、北京市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領導下,建立北京市應急救援四級響應以及京外救援調度指揮機制,同時建立并完善與城市公共設施事故、建筑工程事故、人防工程事故、反恐與刑事案件等市屬專項應急指揮部以及區縣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的聯勤聯動機制,落實信息資源共享、定期會商和要情通報制度,形成巨災情況下公安部、北京市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北京市綜合應急救援總隊、區縣政府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的優先指揮順序,確保在應急救援中快速反應、有效聯動、緊密協同。
(四)健全北京市綜合應急救援預案體系。根據北京市災害事故規律特點和跨專業增援需要,針對自然災害類、事故災害類、社會安全類、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開展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的綜合應急救援立項研究,制定完善災害事故處置預案和跨專業協同作戰預案,明確公安消防部隊和社會應急救援聯動單位的職責任務、響應聯動、組織指揮、通信聯絡、戰斗編成、處置程序、行動要求和應急保障等應急聯動內容,報請市應急委員會批準后實行;建立北京市綜合應急救援專家庫,專家涵蓋化學、地震、地質、供電、醫療衛生等行業,實行專家例會和重大災害現場會商制度,為綜合應急救援提供決策咨詢和技術支撐。
(五)建立綜合應急救援訓練體系。依托北京市消防教育訓練基地,立足應急救援實戰需要,編制北京市社會救援和地震災害救援訓練大綱,拓展訓練內容,規范救援程序,廣泛開展力量集結、戰斗編成、通信聯絡、組織指揮、現場處置、安全防護等應急救援業務訓練和培訓,突出復雜環境下適應性訓練、實戰性演練和跨區域多力量聯合演習,不斷提高訓練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六)加大綜合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財政投入。發展改革部門、財政部門和規劃部門應積極支持北京市綜合應急救援隊伍的建設和發展,提供經費和場所保障;研究政府和社會化投入的災害保險機制問題,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逐步推動重特大突發事件的經濟補償與損失轉移分擔。
四、全方位綜合保障體系建設
(一)加快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應用平臺建設。按照“日常辦公自動化、指揮調度扁平化、執法監督數字化、部隊管理可視化、教育培訓網絡化”要求,進一步完善119消防調度指揮中心和現有區縣二級消防指揮中心功能;加快建設尚未投入使用的區縣二級消防指揮中心,建設消防綜合應急救援指揮系統、消防安全預警監控系統;進一步完善消防信息通信網絡、消防圖像信息管理平臺、消防電子政務平臺功能,強化消防應急通信裝備配備;三級通信系統和裝備配備水平達到部頒標準,裝備的科技水平不斷提高,滿足消防部隊綜合應急搶險救援任務的需要;消防一體化業務信息系統在滅火救援指揮、消防監督管理、社會公眾服務、部隊管理和保障等各項業務工作中全面發揮作用。
圖5 “十二五”消防信息化框架示意圖
(二)推廣物聯網技術應用。綜合運用火災探測、煙氣傳感、視頻監控、無線寬帶等新興技術和成果,建設具有知、傳、感、用一體化功能的消防物聯網應用平臺;在人員密集場所、城鄉結合部、地下建筑等火災多發區域推廣應用消防遠程監控系統,形成動態的、智能的火災隱患監控網絡;借助市級物聯網平臺整合政府部門、社會單位和專業救援隊伍的應急資源信息,建立標準統一、信息共享、協同高效、快速反應的綜合應急救援指揮平臺和工作機制。
(三)推動信息化消防警務機制創新。依托消防部隊信息化建設成果,全面創新消防監督管理和滅火救援的工作機制和技術手段,運用互聯網和公安網,落實消防監督職責,規范消防監督執法行為,督促社會單位開展消防巡查檢查,實現防消業務的無縫對接和有機融合;建立和完善網上監控、網上考核、網上研判和網上公開等消防管理新機制,精確感知火災火情,實現科學指揮和有效控制,提高科學決策水平和實戰能力。
(四)圍繞火災防控開展消防科學技術應用研究。建設綜合性消防科研基地,以處置化學恐怖襲擊職能為主旨,以實驗室建設為重點,以化學毒氣分析室建設、火災痕跡物證技術鑒定中心建設和消防質檢站建設為抓手,增加實驗設備、檢測設備,拓展檢測職能,提高反恐處突檢測技術含量和指導火災原因鑒定以及消防產品質量判定能力。重點開展火災防控、應急救援應用技術、新型防火阻燃材料與制品、新型消防裝備研究,加快科技成果向實戰應用轉化,切實提高火災防控技術水平。建立專家資源庫,開展超高層建筑、標志性建筑、交通樞紐等重要場所的數字化滅火救援預案體系、超高層建筑消防綜合救援指揮系統研究、機動式高壓水霧滅火裝置等課題研究,建設現代城市消防技術體系。
(五)建立北京市消防標準體系。立足特大型城市特點和今后五年北京市發展戰略,按照高于國家標準的要求,提出北京市消防標準制訂、修訂計劃,開展標準制修訂工作,強化社會管理職能,規范監督執法行為,細化火災撲救和搶險救援程序,形成功能完備、科學規范的北京市消防標準體系。
(六)落實市、區縣兩級消防業務經費保障制度。深入推進消防業務經費保障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消防業務經費保障機制,建立與地區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增長機制,實現消防經費投入穩定增長。建立公安消防部隊住房保障機制,將消防部隊人員住房納入北京市住房保障體系。
(七)建立完善消防員職業健康管理體系。建設消防員職業健康中心;將消防員職業健康醫療保險、職業健康檢查診斷、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傷亡撫恤、烈士褒揚、退出安置等有關內容納入市政府保障體系,明確職業健康經費保障和職業風險津貼補助標準,落實資金保障渠道;年度消防員職業健康體檢率達到100%;配備消防員職業危害防護裝備,定期對職業危害防護裝備進行清查、維護、保養及性能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