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高位推動、夯實“三大建設”
市委、市政府連續六年將應急救援工作寫入“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納入《云南省玉溪城市管理條例》;組織相關部門編制出臺了《玉溪市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市委書記張祖林、市長饒南湖等黨政領導先后率工作組到消防支隊專題調研綜合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現場解決經費350萬元。各級黨委、政府堅持將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列入政府應急管理體系建設重要內容,強力推進“三大建設”。
一是加快器材裝備建設。投入4000余萬元,用于特勤中隊、戰勤保障大隊多功能搶險救援車、充氣車及“兩室一站”建設和全市器材裝備建設,購置消防戰斗車8輛、器材裝備700余件(套),配齊“四個一”(城市多功能主戰消防車、多功能搶險救援車、舉高類消防車、重型泡沫車各一輛)車輛裝備,戰斗車輛超國家配備標準152%,各類器材裝備超國家配備標準31%。
二是加快戰勤保障建設。占地84畝,總建筑面積8421.72平方米,總投資2500萬元的戰勤保障大隊和培訓基地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22畝,總投資1900萬元的江川一級消防站新建營房搬遷項目主體工程已封頂;紅塔研和中隊已由研和工業園區管委會出資,購買研和政府專職隊現有營房及土地,目前已通過無償劃撥全權交由紅塔三中隊建設使用;華寧大隊營房擴建3畝用地也已通過政府批復同意,現已開工建設。8縣2區大隊建立衛生室且保障功能發揮較好。
三是加快指揮平臺建設。投入1000余萬元,完成了全市應急救援指揮光纜網建設,建立了峨山、通海、新平3個縣級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建設,包括防雷系統、光纜通信系統、營區監控系統、綜合布線系統、圖像處理器、VGA矩陣、AV矩陣等;出資500余萬元建立消防支隊信息中心、通信指揮中心、電視電話會議室,支隊機關及執勤中隊全部配備3G圖像傳輸設備。
整合優化資源、建強“三支隊伍”、
按照“一專多能、一隊多用、指揮有力、反應靈敏、快速高效”的要求,做強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做大多種形式隊伍、做優應急管理專家隊伍,逐步形成統一領導、協調有序、專兼并存、優勢互補、保障有力的全市應急隊伍體系,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一是建強綜合應急隊伍。在全省首家成立1支應急救援支隊和9支縣級應急救援大隊,組建了10個普通消防中隊建成滅火救援攻堅組、15個省級重點鄉鎮建立政府專職消防隊、6支高層(地下)建筑事故、化工災害事故、煙花爆炸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山岳救助等專業應急救援隊。
二是建好專家應急隊伍。組建由消防、安監、環保、質檢、地震、建筑、氣象、自然災害、石油化工、醫學、疾控、特種設備等15個單位和行業的22名專家為成員的玉溪市應急救援專家組,制定《玉溪市應急救援專家組工作章程》、《玉溪市應急救援專家組聯席會議規定》。
三是建實多種形式應急隊伍。新增22支專職消防隊和283支志愿消防隊,全市專職隊總數達36支,合同制消防力量達300人,數量首次超過現役。到2015年,全市每個鄉鎮(街道)建立1支小型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大中型企業建立1支專業應急救援隊伍。
狠抓工作長效、健全“三項機制”
建設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增強應急救援能力,隊伍是根本,保障是關鍵,長效靠機制。全市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的特點和實際深入研究、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建立健全相應的工作機制,實現持續性、長效化發展。
一是健立應急救援指揮機制。設立市應急管理辦公室,市政府秘書長兼任應急辦主任、設專職副主任、7名指揮長助理,成立綜合應急救援指揮部,出臺了《玉溪市關于進一步加強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明確市級有關職能部門應設置專門機構、配備專職人員,其他市級部門應指定負責人、明確工作人員;規范了值班、應急救援指揮制度。
二是建立應急救援保障機制。將公安消防部隊應急救援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將建設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并逐年提高;縣級以上政府均將應急管理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解決了綜合應急救援隊伍的器材裝備配備、教育培訓、訓練演練、培訓基地建設等所需費用。
三是建立應急救援處置機制。組織公安、安監、石油、衛生、環保、氣象、交通、通信、供氣、供電、供水、地震、消防等應急救援相關部門對全市重大危險源信息進行采集和評估,編制了危險化學品泄漏、道路交通、地震及其次生災害、建筑坍塌等8類專項消防救援預案和化工裝置、油氣儲罐、商市場等7個類型災害預案6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