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調查顯示,目前北京共有62棟高度超過100米的超高層建筑,部分老舊超高層建筑存在消防設備設施老化、功能不能正常發揮的問題。外界擔憂,這些百米以上高度樓宇一旦突發火災,人們將如何逃生?
現狀:
“京城第一高”不斷被刷新
市消防局統計數據顯示,全市100米以上超高層建筑共62棟,西城區有2棟,朝陽區有51棟,海淀區有8棟,豐臺區有1棟,用途主要包括,綜合辦公、廣播電視、公寓住宅等。
來自“高樓迷”論壇的一個帖子羅列出了本市的超高層建筑:目前本市高度排行第一的是405米高的中央電視塔,位居第二的是330米高的國貿三期,第三是260米高的北京財富中心三期,北京電視臺、北京銀泰中心、中央電視臺新址、中央電視臺配樓TVCC、北京京廣中心、北京財富中心二期和北京盤古大觀等也進入了北京十大高樓的行列。
除了用于電視信號轉播的中央電視塔之外,北京寫字樓宇指向天空的高度不斷被刷新。1990年,位于東三環的京廣中心一期投入使用,這座209米高的建筑物成為京城第一高。2008年,位于東三環國貿附近的北京銀泰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這座249.5米高的綜合樓宇刷新了京廣中心的高度。當年年底,同樣位于東三環的北京財富中心三期入駐,高度為260米。2009年國貿三期竣工,這座高330米的樓宇成為京城目前投入使用的最高的寫字樓。不過,在已經開工建設的528米高的“中國尊”的建筑物面前,這些高樓都變成了“小弟”。據悉,位于朝陽CBD的“中國尊”高樓將在五年內建成。
隱患:
部分高樓火災報警系統失效
建筑高度超過100米的建筑物,由于建筑面積大,集中辦公人員密集。調查顯示,62棟高度超百米高樓中,建筑面積為20萬平方米以上的有3棟,30萬平方米以上的有1棟,40萬平方米以上的有2棟。
高達420米的上海金茂大廈曾做過一個試驗,請一群身強力壯的消防隊員從85層往下跑,最快跑出大廈的一個隊員花了35分鐘。而消防專家指出,火借風勢30秒內就可以從第一層到達第三十三層。消防部門的云梯只有100米高。外界擔憂,這些百米以上高度樓宇一旦突發火災,人們將如何逃生?今年4月下旬,市安監局會同市消防局,對北京100米以上超高層建筑進行調查摸底,期間對6棟超高層建筑安全狀況進行了抽樣調研。調查發現,6棟超高層建筑均安裝了自動報警系統和滅火系統,設備齊全符合相關規定。除1棟居民住宅樓外,其他5棟建筑均設有避難層(間)。
調查同時發現一些超高建筑物存在不少的安全隱患,老舊超高層建筑存在消防設備、設施老化,功能不能正常發揮的問題。據不完全調查統計,57棟投入使用的超高層建筑中,自動報警和消防設施使用時間超過10年以上的24棟,已出現不同程度的老化現象,有的已不能正常運行。如:部分樓宇火災自動報警裝置溫感、煙感探頭靈敏度差,時常出現漏報和誤報現象。此外,超高層建筑存在消防演練和人員疏散演練頻次較低的問題,加之樓宇租戶或人員更換頻繁,安全消防宣傳教育不能及時跟進,造成新租戶和人員對逃生疏散通道、樓梯和安全出口及避難層(間)位置不清楚,缺乏安全基本知識,自救互救技能差。
破題:
本市試點高樓應急裝備規范化
最近,市安監局在本市選擇了6棟建筑物作為試點,要求物業管理方在樓層內設置應急箱,配備毛巾、水、應急燈等應急設備,5層以下的樓層配備逃生繩,5層以上的樓層安裝逃生緩降器等裝備。
位于長安街復興門附近的凱晨世貿中心是試點樓宇之一。凱晨世貿中心于2007年投入使用,樓高57米,地上13層,共有4500人左右在此辦公。在大廈內記者發現了新裝備的應急箱,內有白毛巾、瓶裝水、應急燈、應急哨、熒光棒等應急裝備,箱內白毛巾有30條,整整齊齊地疊放在最下一層,上面有幾瓶水,上面有“應急”字樣。凱晨世貿中心物業管理方,金茂物業總經理張琪介紹說,凱晨世貿中心新增了157個應急箱,分布在每個樓層的樓梯口等處,“大廈內一般情況下有4200多人同時在此辦公,我們準備了4200多條毛巾,保證每人一塊,用應急箱內的瓶裝水打濕了捂住口鼻,在火災等突發事件發生時就可以防范濃煙刺鼻,熒光棒也是用手輕輕一撅就能在煙霧中指路。”
市安監局科技處副處長何川稱,目前國內并沒有法規對高層建筑物的應急裝備配備做硬性規定,凱晨世貿、西單大悅城、石景山萬達廣場、中惠國際等6家單位主動積極參加了應急逃生裝備標準化試點,在本單位公共區域大范圍布置應急逃生箱,在樓頂設置緩降器等裝備。據介紹,國內高端的逃生艙單價高達200萬元以上,凱晨世貿中心配備應急逃生箱花費5萬元左右。“在配備應急裝備的時候,我們的原則是經濟實惠、突出實用性。這些設備可能幾十年都用不上,但是擺在那里就能給員工以安全意識的提醒,如果真正發生火災也是保命的手段。我們希望能夠在全市范圍內推廣高樓應急逃生裝備的標準化配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