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事故應急監測不同于一般的環境監測,參加監測的人員必須考慮自身防護問題,否則不但監測不到數據,而且有可能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例如1998年11月某地發生環氧乙烷泄漏事故,參加現場監測和求援的人員因穿戴防護器材不當,受到環氧乙烷的毒害,造成數十人中毒。因此,化學事故應急監測中的個人防護問題應引起監測的人員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務必做到預先有準備,掌握正確的防護方法,以保證順利完成應急監測任務和自身安全。Hesppe賀氏安全為你提供適合的防護裝備,下面對防護裝備進行簡單的了解。
一、防護器材的分類
用于化學事故應急監測的防護器材按用途可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用于保護呼吸器官和面部的防護器材,統稱呼吸防護器材;另一類是用于保護身體皮膚和四肢的防護器材,統稱身體防護器材。這些器材在設計、使用和防護性能方面各不相同。
1.1 呼吸防護器材
呼吸防護器材按其使用環境可分為過濾式和供氣式兩大類。過濾式呼吸器是靠過濾原理清除空氣中有毒物,亦稱凈化呼吸器(防毒面具)。這類器材只有當空氣中含氧量不低于18%或有害氣體體積分數不大于2%時方可使用。其凈化作用由機械過濾、吸附、化學反應和催化等過程來完成。常用的過濾式呼吸器有顆粒過濾呼吸器,氣體和蒸氣過濾呼吸器,以及顆粒、氣體和蒸氣過濾呼吸器。顆粒過濾呼吸器采用顆粒機械性過濾方法,可以有效地除去空氣中的粉塵、霧氣和金屬粉塵等,它不能用于氣體和蒸氣的防護;氣體和蒸氣過濾呼吸器是采用化學過濾方法除去有毒氣體和蒸氣,其過濾器內裝有浸漬催化劑的顆粒活性碳,染毒空氣通過過濾器時,其中的毒物被吸附在活性碳上與之發生化學反應;而顆粒、氣體和蒸氣過濾呼吸器則具有以上兩種呼吸器的功能,故稱通用型過濾呼吸器。
過濾式呼吸器對一氧化碳進行防護時只能使用一次后必須丟棄,故使用時要特別注意。過濾式呼吸器的主要防護對象是常用的工業有毒物,用于防護時要依據其過濾所裝吸收劑的種類來選擇。
無論是選擇那種類型的過濾式呼吸器,都應正確使用和妥善保管過濾式呼吸器中的過濾器。因為過濾器中活性碳的吸著容量與被吸著毒物的理化性質、毒物的濃度、空氣中的濕度和溫度、呼吸量等因素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有關過濾器如長久不用,應將上蓋和底蓋密封,放置在通風、干燥和陰涼的庫房托架上,以防過濾器中的活性碳受潮進水而降低防毒效果。專管人員應定期對過濾式呼吸器進行檢查,如發現過濾器明顯加重或使用時有異味,應立即更換。
供氣式呼吸器的工作原理是:使人的呼吸器官與有毒空氣隔絕,由器材本身供給人呼吸用的空氣或氧氣,亦稱隔絕式呼吸器。目前有自給式供氣呼吸器和非自給式供氣呼吸器兩大類。自給式供氣呼吸器能自身供給空氣和氧氣,能在各種有毒氣體和缺氧的環境中對使用者提供呼吸道保護。這類呼吸器還有隔絕式氧氣呼吸器、壓縮空氣呼吸器和化學生氧呼吸器等。非自給式供氣呼吸器是借助軟管或管路連通無污染空氣源向使用者提供潔凈空氣。該呼吸器結構簡單,不論有毒物的種類和物理狀態如何均適用。
1.2 身體防護器材
在化學事故應急監測過程中,監測人員有可能會接觸到泄漏的化學品,此時必須使用個人皮膚防護器材。供化學品泄漏應急用的皮膚防護器材包括:隔絕式防化服、透氣式防化服、防火防化服、防塵服、耐酸堿防護服、防化靴、防護手套、防護鏡、頭盔和圍裙等。防化服大部分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應急使用輕便,能應對未知的危險環境。
防護服通常分5類:
(1)一般工作服。可防止普通化學品、粉塵等污染皮膚,常用防水布、帆布或涂層織物制成。
(2)耐酸堿防護服。可防止強酸、強堿腐蝕皮膚,通常用耐腐蝕織物制成。
(3)隔絕式防化服。可防各類有毒有害物質,采用特殊材質制成
(4)透氣式防化服。具有良好 的防毒性能和生理舒適性,并有較好的阻燃性能。
(5)防火防化服。主要是在執行伴有火災的化學事故監測任務時作用,這類防化服是在服裝的表層上均勻噴涂有耐火材料或鍍上鋁保護層,能在短時間內抵御高溫對人體的襲擊。
二、各種防護器材的選定原則
在熟悉和掌握各種防護器材的性能、結構及防護對象的情況下,選用什么樣的防護器材在化學事故現場顯得十分重要。一般情況下選擇防護器材時應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 在事故應急救援中泄漏有毒化學品的性質和數量(尤其要注意其毒性、腐蝕性、揮發性等)
(2)可使用的化學防護材料(防毒、防腐蝕、防火性能等)。
(3)防化服的防毒種類和有效防護時間。
(4)防化服是否可以重復作用。
(5)應用的呼吸器種類(過濾式或隔絕式)
(6)全套防護器材的質量和大小等。
(7)隔絕式防化服在使用中是否需冷卻降溫等。
具體的應用環境所需要配置何種防護用品,可以跟我聯系,為您配置相應的應急監測個人防護解決方案。
2.1 呼吸道防護器材的選定
選定呼吸道防護器材時,首先要對化學事故現場某種毒物的閾限值、短期暴露極限和現場泄漏物的濃度有所了解,以便判定、選擇滿意的呼吸器。為了對不同毒物能以相似性進行選擇,以保證技術上的準確和統一,目前國外生產的各種呼吸器,均以統一標準注明其器材的防護因素(PF)它既表明器材的性能又便于選用。防護因素定義為:
防護因素(PF)=最大使用濃度(MUC)/有毒物的閾限值(TLV)
在化學事故現場,如果泄漏的有毒化學品的性質不明,濃度不清,或確切的污染程度未查明,監測人員必須使用隔絕式呼吸道器材,此時使用任何過濾式呼吸器都是很危險的。
2.2 防護等級
應急監測人員必備的安全裝備包括:隔絕式防化服、呼吸道防護器材和便攜式個人監測器材。這些器材的合理組合和作用就構成不同防護等級的防護器材。
在化學事故應急監測中,根據事故危害程度、任務要求和環境條件等因素,所確定的使用個人防護器材的等級稱為防護等級。選用合適的防護等級,是應急監測人員在使用個人防護器材時,保持體力和工作能力,順利完成應急檢測任務的重要保障。
不同類型的化學事故其危險程度可能有較大的差異,而有毒化學品的種類不同,對人員的危害也各異。有的化學事故可能要求監測人員使用呼吸道防護器材或必須進行全身防護;依據執行任務的不同,又可能僅要求監測人員局部保護身體(如手、腳等)或全身防護。當應急監測人員對化學事故可能產生的危害程度有了明確的估計后,既可確定所需采取的防護等級。
防護等級確定后,并非一直不變。在監測初期,可能使用高等級的防護措施,既使用隔絕式防護服、隔絕式空氣呼吸器等;當泄漏的有毒化學品已被查明毒性不大或雖有一定毒性,但濃度已降低時,可以降為低一級的防護。
確定防護等級時還應考慮環境及生理等方面因素。例如中暑虛脫、疲勞、感覺反應遲鈍、自身需要等。
三、結束語
為保證順利完成應急監測任務和監測人員自身安全,平時進行防護訓練和教育尤為重要,訓練內容應包括:
(1)明確在化學事故現場可能遇到的危險類型,可能產生的傷害和不采取防護措施可能發生的后果;
(2)研究呼吸道防護器材、皮膚防護器材的類型和選用的依據及方法;
(3)掌握呼吸道防護器材、皮膚防護器材的使用方法
(4)野外科目訓練和應急監測作業演練;
(5)定期研討以往參加應急監測行動的收獲和教訓;
(6)學會操作可燃性氣體檢測儀和有毒氣體報警儀、偵監管等。
化學事故應急檢測中的個人防護并非只是簡單的穿戴問題,它關系到其自身安全和執行任務的總體效率,務必引起監測人員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