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國際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論壇上,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楊棟梁表示,我國要在充分發揮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隊應急救援能力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區域礦山應急救援隊和中央企業應急救援隊建設,形成結構合理、上下貫通、縱橫銜接、互為補充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主任王德學則指出,我國將虛心學習借鑒世界各國的先進管理思想、理念、經驗、技術,在安全生產應急工作中進一步固本強基,著力提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設的標準化水平、裝備的現代化水平、隊伍的正規化水平、施救的科學化水平。
緊扣此次論壇“以人為本、科學施救”的主題,中國礦業報記者在論壇結束后采訪了國際礦山救援組織(International Mines Rescue Body,IMRB )秘書長阿萊克斯·格雷斯加(Alex Gryska)先生。他就礦業大國加拿大的礦山應急救援經驗等方面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記者:您在論壇中提到,50多年前,加拿大的礦業傷亡水平比其他行業高,但現在的礦山應急管理水平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這是怎么做到的?
格雷斯加:加拿大礦山的傷亡率大大幅降低主要得益于我們在健康和安全方面進行了大規模改革,而這反過來也對工作場所的安全生產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們在1977年發現當時針對礦山安全生產的法律存在不足,缺乏對工作場所各參與方的角色和責任的細化規定,于是,就開始對工作場所的所有參與方(職工、監督者、雇傭方)的責任和角色定位進行明確。
讓所有工作場所的參與者都認同并遵守安全生產規定也經歷了很長的時間。我知道中國也在開發基于自己獨特國情的新的安全生產規范。中國的安全專家通過研究和多方學習,一直在努力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實現安全目標。
記者:加拿大有關法律賦予雇員拒絕在不安全條件下工作的權利,具體是如何規定的?其他有關礦山應急反應方面的規定有哪些?
格雷斯加:法律賦予職工最基本的權利之一是他們有權拒絕在他們認為存在安全風險的環境中工作。同時,他們有責任第一時間向他們的監管者進行報告。直接監管者必須采取行動做出回應,如果監管者采取的行為不當或是不作為,職工也有權拒絕工作。而且,企業也不能命令其他職工去做上述相同的工作,除非已告知他們這項工作之前已經被雇員拒絕過。
加拿大每個省份和領地都有自己的一套應急反應機制。所有礦山必須具備應急反應能力,并且準備應急方案。而且礦山企業被要求必須每年對應急機制進行一次檢測。
有些省份如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對礦山生產安全的規定更嚴格。比如政府建立了礦山救援站和分站,工作人員由礦山救援官員組成。他們負責維護救援設備,并且確保其在每次危急事件中都正常使用。
記者:您曾說,國際礦山救援組織正在與國際勞工組織及其他組織合作,制定法律,倡導“零傷亡”,能具體介紹嗎?
格雷斯加:IMRB成員國和成員組織正在與國際社會保障協會(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association,ISSA)一起合作,提高發展中國家的安全生產水平。這其中包括幫助他們建設有效的應急反應能力。因為我們堅信,所有的職工都有權在安全的環境中工作,這也是我們所致力要實現的宗旨。
記者:如何實現礦山應急救援的迅速實施?
格雷斯加:加拿大所有省份都擁有訓練有素的應急反應志愿者隊伍。其實對他們更準確的稱呼應該是“非全職應急反應人員”。他們受過強制性的安全知識教育和定期應急救援培訓。此外,我們還有針對上述人員技能和知識掌握的非常全面和嚴格的評估體制。雖然他們并非全職職員,但他們非常專業。
當然,互相幫助協定也能在重大事故中確保救援方得到應有的支持。這些協議都是書面的,用來保護協議所涉及的各方利益。這樣就可以從鄰近的礦山獲得有效應急救援和支持。
記者:加拿大和中國在應急反應方面進行了哪些合作?
格雷斯加:我們在加拿大經常會接待來自中國的專家團。當然,他們需要提前確定所感興趣的交流領域,然后我們負責招待接洽。通常,中國方面感興趣的領域是:健康和安全立法、礦山救援應急結構、救援設備、培訓項目籌資、工作場所安全保險規定和籌資等。
我已經和中國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以及中國安全生產協會進行了交流,我們將繼續進行信息共享。我們已經就在加拿大舉行一次“礦山健康和安全大使”發展計劃考察活動進行了初步討論,希望這次考察能在不久后成為現實。我最近還與中國安全生產協會會長趙鐵錘進行了會談,他表示,安全生產協會在計劃一項于今年10月到加拿大進行考察的活動,進一步就上述“大使”計劃以及其他合作事宜進行磋商。
記者:中國應該在哪些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來提高礦山救援能力?
格雷斯加:防范是最關鍵的。也許這是因為中國處理過很多安全事件,所以中國已經具備了非常高效的應急能力。我在中國的救援工作方面不是專家,但是我已經注意到,中國在應急情況的學習和處置方面能力非常強。我了解到,中國的救援團隊經常在國際大型應急救援比賽或展示中表現特別好。
加拿大以及其他許多西方國家都擁有非全職的或是志愿者救援力量。我認為,隨著礦山安全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少的礦山發生應急情況,上述救援力量的存在方式可以較好地節約成本。
加拿大的應急救援系統還有一個特點是,我們建立有“技術顧問委員會”。該委員會有特定的職權范圍,被授權向礦山救援項目提供指導。該委員會由固定人數構成,成員由來自礦業、職工、權力機構和礦山救援項目人員等組成。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可以確保我們的救援項目按照礦山救援需求進行及時變更。
中國及其他20多個礦業國家都是IMRB的成員,他們都是自愿加入。每兩年由一個成員國組織召開一次全體會議。今年,會議將于今年10月6日~13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薩德伯里的尼亞加拉大瀑布舉行。信息和最佳實踐手段的分享對于提高應急救援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記者:加拿大的礦山應急救援程序是什么?
格雷斯加:法律規定,每個地下礦山必須擁有和維持應急反應能力,必須準備好并持有書面礦山救援方案,必須定期進行應急演練,必須在發現不足時及時更新方案。礦山必須保持一支訓練有素的應急救援隊伍。此外,我們針對礦山應急救援能力還設有審計環節,對其進行評估,主要是對照法律要求評估礦山的基建情況和應急建設能力。
記者:如何科學地制訂礦山應急救援方案?并號召相關方合作參與救援?
格雷斯加:我們誰都不想讓應急救援隊伍深陷困境,所以,必須保證救援信息的準確并做出關鍵正確的決定。應急救援工作的開展必須考慮到以下一些因素:知道周圍的空氣條件(有毒/易爆氣體)、周圍空氣溫度、礦山的穩定性及造成進一步危險的可能性等。而且必須將這些信息向指揮中心報告。在加拿大,對救援隊伍的管控和照料都由救援隊隊長來負責,而救援的成敗則由指揮中心來負責。為了確保救援成功,指揮中心有責任從其他相關部門或管轄地調集必要的救援資源。
我最近在中國也和國家礦山救援指揮中心主任王志堅進行了會見,并且參觀了北京的礦山救援指揮中心。他向我介紹了中國的指揮中心的人員配置和發揮作用情況。我覺得我們更像是兄弟關系,而不只是業務伙伴。我們雙方有各自面臨的挑戰,但我們都希望建立優質高效的應急救援機制。我們也意識到,礦山救援工作是一項國際兄弟單位間合作的事業,需要繼續發展和完善,需要加強國際交流。IMRB就是一個信息分享和救援實踐交流的基礎平臺。
記者:在加拿大如何對公眾進行礦山應急救援教育?
格雷斯加:我們與一些大學進行合作,提供知識講座。我們的大學畢業生將來可能會是礦山的管理人員,也會是我們潛在的最大的支持者。我們設有專門的培訓服務項目網站,還為我們的救援人員和國際伙伴提供電子救援通訊。我們盡量利用各種媒介向委托人和大學生傳播安全和應急救援知識。□
國際礦山救援組織(The International Mines Rescue Body ,IMRB)于2001年5月在波蘭烏斯特龍礦山救援機構會議上宣布成立。發起國包括:捷克、法國、美國、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南非、澳大利亞、英國和波蘭。作為非正式組織,其宗旨是促進國際礦山救援界的交流與合作,共享先進的培訓方法、救援技術和設備信息。該組織的國際礦山救援大會每兩年舉辦一次。中國于2003年加入該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