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加強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工作。
強化各級政府的防災減災責任意識,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應急管理能力,建立完善政府部門、新聞媒體和社會組織合作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教育的工作機制。結合每年“國家防災減災日”和“國際減災日”,根據我省遭受自然災害的實際情況,結合領導干部、城鄉群眾、中小學生等宣傳對象需求和特點,制作防災減災宣傳冊、宣傳海報等宣傳資料,有主題、有計劃、分階段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將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術普及納入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定期組織“三下鄉”活動志愿者開展集中培訓,建立完善活動單位協調溝通機制,提升防災減災宣傳效果。推動有關部門組織經常性開展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能力演練,提高公眾自然災害應對能力。
四、重大項目
(一)自然災害三級應急救助指揮系統建設工程。
配合國家自然災害四級應急救助指揮系統建設工程,以電子政務網絡平臺、省應急聯動指揮平臺及海南國際旅游島數字地理空間框架為依托,結合各種通信和網絡技術,建設省、市縣、鄉鎮三級自然災害應急救助指揮系統,實現省、市縣、鄉鎮三級自然災害應急救助指揮系統與國家應急救助指揮系統相銜接。促進災害應急救助信息獲取、采集、傳輸、分析處理技術在減災領域的綜合利用,為災害應急救助提供科學決策服務,逐步提高減災和災害應急救助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二)防洪排澇抗旱建設工程。
1.建設一批重點水源和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包括建設紅嶺水利樞紐,建設覆蓋文昌、瓊中等市縣的紅嶺水庫灌區,新建邁灣和天角潭,擴建石碌和洋隆等大型水庫工程,完成大廣壩二期灌區工程。
2.基本完成所有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計劃在5年內對全省小型病險水庫進行除險加固。
3.繼續實施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工程。在“十一五”已解決170多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的基礎上,擴大保障范圍,再解決140萬人安全飲用水問題。
4.大力抓好大中型灌區的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同時配合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逐步完善灌溉及排水渠道,保障我省冬季瓜菜生產基地建設。
5.全面整治全省大中河流,建設防洪堤、疏通河道等,使主要河流得到根本性整治。同時大力建設海防堤,進一步提高沿海地區抗擊海潮海浪的能力。
6.防汛防風抗旱指揮系統建設工程。建設和完善我省防汛防風防旱指揮系統,包括3D(三維)綜合防洪電子沙盤系統、水庫和主要江河水雨情自動測報系統、防汛防風預警發布系統、視頻會商系統延伸到鄉鎮項目、水庫和防洪重點區域視頻監控系統、“三防”數據中心系統、防洪決策支持系統、旱情信息采集系統和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等。
(三)防震減災建設工程。
1.地震安全技術保障系統建設項目。一是海南地震背景場監測工程。在文昌、陵水、屯昌、保亭、洋浦等地新建一批地震監測臺站,進一步提高地震監測預警能力、社會服務能力和科技能力,提升社會整體防震減災能力。二是西沙地震臺網工程。在永興島建設地震臺網中心,分別在石島、東島、琛航島、中建島和北礁島建設地震臺站,并與海南島地震臺網聯網,實現對西沙群島及南海地震監測。三是建設海南地震及火山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對地震及火山前兆進行機理研究,分區分級進行地震及火山災害預警。四是地震應急救援現場移動指揮系統。建立具備現場衛星流動通信能力和現場災情調查與評估的技術系統,具備VSAT衛星通信設備和野外現場工作的支撐能力。
2.地震安全服務工程項目。一是實施地震安全農居工程。實行農村居民建房抗震設防典型示范戶補助制度,逐步加大農村居民建房抗震設防經費的投入力度,整合各項農村房屋改造措施,逐步擴大抗震農居典型示范戶的數量和覆蓋面,加強農居地震安全工程技術指導和培訓,使我省農村民居普遍達到在遭遇6級地震時不倒塌的抗震目標。二是建設抗震設防服務管理系統。建設抗震設防要求服務與管理平臺,配置相應的網絡設備及軟、硬件;改建抗震設防省級檢測中心、區域檢測分中心和18個市縣技術服務部,購置一批儀器設備。三是建設省地震應急救援培訓基地。建設地震緊急救援培訓、訓練基地,進一步加強災害救助自愿者隊伍建設。四是規劃建設防災科技文化博覽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