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完善廣東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體系,提升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水平,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羅歐帶領省政府應急辦、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氣象局和江門市(預警試點市)有關負責同志,專程前往香港考察學習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先進經驗。考察學習團先后到訪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香港天文臺等有關單位,舉行多場座談會,學習了解香港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體系與發布機制等方面的做法經驗,客觀比對廣東省在這方面的差距,初步確立了完善廣東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體系的思路。
一、香港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體系的主要內容
在氣象災害方面,香港建立完善的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以香港天文臺預警發布為先導,以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統籌協調為保障,以特區政府相關部門聯動為支撐,以新聞媒體互動為手段,以公眾自覺響應為基礎,實現預警信息發布及時準確,預警信息傳播覆蓋全面,部門聯動迅速高效,響應措施快速科學,確保有效應對各種天災。
(一)香港天文臺預警發布機制。香港天文臺(以下簡稱“天文臺”)負責密切監視天氣情況,發出所有與惡劣天氣有關的警告,以及預期影響和防御指引。天文臺的天氣警告以公眾生命為第一考慮,是整個社會應對惡劣天氣的“發令槍”,是應急響應的先導。天文臺在警告系統發布規定中列出具體實用的防御指引,提供給社會機構和公眾作為參考,以便采取相應的行動。以熱帶氣旋預警為例,香港有一套制度完善、運作高效的警告信號系統,能夠根據不同受眾,利用現代通訊技術手段,多形式、多渠道、有針對性地快速發布預警。對于政府部門、單位、公共服務機構、媒體等專門服務對象,天文臺通過電郵、傳真,以及為政府部門專門制定的網頁和手機短信等手段發布預警,對于公眾,天文臺通過電視臺、電臺等傳媒,天文臺網站,“打電話問天氣”(交互式語音識別系統)電話咨詢,第三方應用程序(App)“我的天文臺”等手段播報、發布和推送預警。
與此同時,天文臺警告信號中有一類特別報告,通常是在升掛8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兩小時前發布預告,主要目的是為確保城市防災減災和減輕交通壓力。在發布特別報告前,天文臺會提前5分鐘—10分鐘把有關信息預先通告保安局、教育局、運輸署、民政事務總署等主要相關政府部門和電臺、電視臺等媒體,以確保提前做好準備。例如在2012年臺風“韋森特”期間,天文臺于7月23日15時45分發出特別報告,“預計在今天下午6時或以前發出8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本港風勢將會加強。政府提醒返家路程偏遠、轉折或居住離島的市民,現應啟程回家。政府已通知屬下此類員工下班。教育局宣布:所有學校今日停課。學校應實施應變措施,確保學生安全,并在安全情況下,安排學生返家。”隨后天文臺于l7時40分正式掛出8號風球警告。
(二)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統籌協調機制。香港特區政府設立三級應急系統:第一級應變措施規定由各救援部門啟動緊急應變措施;第二級應變措施規定在可能需要較復雜的緊急應變行動時啟動緊急事故支援組,通知保安局當值主任;第三級應變措施規定在需要政府全面開展救援工作時啟動緊急事故監察和支援中心(以下簡稱“緊急監援中心”)。緊急事故支援組和緊急監援中心設在保安局,在重大事故或天災發生或可能發生時即投入運作,各部門配合圍繞緊急監援中心展開工作。緊急監援中心并非負責指揮或統籌各部門的有關工作,主要是履行監察職能,以及在必要時為政府部門工作提供必需支持。
當天文臺發出8號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或海嘯警告時,緊急監援中心隨即啟動。保安局制訂了職責清晰、流程科學、部門協同、指引詳細的《天災應變計劃》,對警告系統統籌、分災種下的警告及所采取的行動,責任部門、非政府部門(機構)的責任,訓練、學習、修訂應急計劃等作了具體規定,并要求各部門制訂各自詳細的工作指引。例如,在臺風“韋森特”襲港前,保安局早在7月23日早晨即采取第二級應變措施,啟動緊急事故支援組,通過天文臺密切監視臺風發展動態;當天下午天文臺發出8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后,保安局進一步采取第三級應變措施,啟動緊急監援中心,與20多個政府部門保持緊密聯絡,第一時間監察各區的災情及公共服務情況,并視情況提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