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支撐體系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與關鍵作用
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是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突出問題,是我國全面建設和諧社會必須解決的重大戰略問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公益性事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發展民生科技的重要內容。提升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能力是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的核心問題,國家的重大需求是建設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的第一推動力。
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中處于核心地位,發揮著關鍵作用。現代科技已經成為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重要基礎和保障。[1]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科技支撐體系建設,是促進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維護國家管理正常運行的重要支撐體系。我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科技支撐體系是實現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基石。
概括來說,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工作主要圍繞造成群死群傷、巨大財產和經濟損失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社會安全突發事件四大方面,依靠科技進步,提高預防、預警、處置、恢復等各環節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保障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世界各國普遍重視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科研基地和基礎條件建設、應急管理相關的大型軟件系統研發、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過程中的應急平臺關鍵技術研發和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標準化活動等。[2](1)美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科技創新體系框架涉及三方面的內容:科學技術理事會、國土安全研究中心、課題和項目組織機構。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協調各部委的科技工作,是負責制訂科技政策的內閣級的委員會,該委員會的環境與自然資源部負責災害預防及減災的工作,其主要對象有颶風和熱帶風暴、洪水、干旱、龍卷風、地震、火山噴射、滑坡、疾病爆發、重要設施威脅、石油及危化品泄漏、森林和建筑火災等,總結出了防災減災中的六大科技挑戰和九個關鍵環節。(2)日本非常重視將先進的科技手段應用于應急管理領域。建立了應急聯絡衛星移動電話系統、防災情報衛星發報系統和災害信息搜集、傳輸情報共享系統以及氣象立體觀測系統和地震監測系統。(3)英國建立集成應急平臺IEM。IEM有指揮、控制、協調、協作、通訊等5個核心模塊,能夠增強多個應急機構之間的協調與協作能力,以應對大規模突發事件。(4)德國建立“危機預防信息系統”,致力于巨災管理的信息支持,評估災難現狀情勢和面臨的問題。(5)意大利非常重視各種突發性重大災害事件的應對工作,尤其重視應對突發災害事件的科技手段。國家研究委員會、國家新技術能源和環境委員會、國家地球物理與火山研究院等非常注重各種災害的監測預測工作。[3]
二、國家高度重視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工作
國家一直高度重視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工作,高度重視應急產業的科技進步工作。特別是以公共安全科技和信息技術為支撐,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基礎理論、關鍵技術應用和研究給予大力支持。圍繞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領域,建立了公共安全應急技術保障體系,加強了公共安全應急風險評價、監測監控、預測預警、動態決策、綜合協調等能力,提升了國家應對突發事件能力。
我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實現公共安全從被動應付型向主動保障型、從傳統經驗型向現代高科技型的戰略轉變,全面提升抗御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改革開放以來,在科技部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公共安全科技取得長足發展。《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首次將“公共安全”作為重點領域進行規劃和部署,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進行了框架設計與總體研究,為我國公共安全科技發展指出了戰略方向。在“十五”、“十一五”科技計劃中,科技部都支持了公共安全領域相關裝備的研發。
“十一五”期間,國家科技計劃加大了對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領域科技研究的支持力度。在“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中設立應急平臺重大項目,重點支持應急平臺體系關鍵技術研究。圍繞應急管理、生產安全、食品安全、社會安全、防災減災等重點領域,組織實施了一批科研項目。通過這些項目實施,在國家應急平臺體系建設,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高危行業的事故預防、安全監管、應急管理及處置,食品安全檢測、溯源、標準,社會治安防控、法定證件、城市消防、交通安全、遏制毒品、打擊犯罪、刑事偵查、情報搜集、信息網絡偵控、特種警用裝備,地震、重大地質災害、雨雪冰凍等重大或頻發災種的監測預報、風險評估、應急救援等方面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研發的新技術、新設備、新產品等在工程示范中得到了應用,促進了領域科技水平的整體提升。
“十一五”期間國家科技計劃支持的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領域項目和技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開發的食品安全流動檢測車已直接銷售50多臺,分布在質檢、工商、農業系統,并帶動了移動檢測車市場的發展;支持的應急平臺系統及裝備開發,已在全國多個省市推廣應用,移動應急指揮平臺已在市縣級采購數百臺套;非煤礦山尾礦庫監測系統已被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列為重點推廣項目,支持開發的瓦斯抽采鉆機性能超過國外同類產品,避難救生艙已在適合礦井應用;刑事技術所用的DNA檢測試劑替代進口,打破國外壟斷,大幅降低了成本,一批非致命警用裝備正由公安部試驗列裝。
總體來說,科技部極為重視高新技術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方面的應用,積極建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大力培養應急管理科技人才和開發應急管理技術及裝備,已初步建成以遙感、通信、導航衛星為主體的空間基礎設施,可為氣象、地質、水文等多種災害提供預報監測支持、通信和定位保障。在汶川、玉樹大地震中,國家科技計劃支持研制的衛星應急通信車、電視直播車、艙式飲事車、野外救護車、機載高分辨成像雷達、呼吸機、機載通訊電臺以及移動氣象應急車、移動天氣雷達、自動氣象站等一批先進觀測設備從北京等地千里馳援,迅速運抵災區,為開展抗震救災精細化預報服務提供了“千里眼”、“順風耳”。此外,系列無人機產品、近空間飛行器、專用特種車輛及重型裝備摩托艇與無人船、微小型衛星及固體小運載火箭等,均已經作為國家突發事件應急救援保障裝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