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災害風險,掌握減災技能”事關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公眾了解災害、識別災害能力,增強防災減災意識,迫切需要協同全社會力量、動員社會公眾普遍參與,這些都與民政工作高度關聯,民政人重任在肩。
這一“重任”賦予民政人從汶川地震到舟曲泥石流再到蘆山地震在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處置能力中可見一斑。如何看待當前災害的多發?我省未來一段時期還將面臨怎樣的災情形勢?平時如何防災?災時如何抵御?在第五個“防災減災日”前夕,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安徽省減災救災委副主任、省民政廳廳長吳旭軍。
記者:“防災減災日”期間,在省范圍內將部署開展哪些活動?
吳旭軍:今年5月12日是國家第五個“防災減災日”,省減災委對組織開展“防災減災日”進行了研究,對各地、各部門開展“防災減災日”活動提出了要求,主要圍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
一是組織開展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活動。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的作用,突出今年“防災減災日”主題,組織做好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森林火災等各類自然災害知識和防范應對措施的宣傳普及。
二是認真做好防災減災基本技能普及工作。結合區域或行業災害風險特點,以城鄉社區、機關、學校和企業等為平臺,通過專家講授、現場演示、播放視頻、舉辦培訓班和知識競賽等形式,組織開展面向社會公眾的防災減災基本技能普及活動。
三是深入開展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治理 。組織開展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實現關口前移、主動防范。要重點做好火車站、大型商場、影劇院、集市等人口密集場所以及學校、醫院、居民區、政府機關、工礦企業、城市地下管網等重點部位的風險隱患排查工作,并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采取防范治理措施、消除隱患。
四是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演練。針對公共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救援、衛生防疫、自救互救、轉移安置等內容,針對特定人群,因地制宜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各類防災減災演練。針對消防安全、生產安全、醫療救護等內容,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和技能練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