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新快報記者從廣東省地震局媒體開放日活動中了解到,珠三角地震預警系統將在“十二五”內建成,而全省預警系統將在2020年前建成,屆時可在地震發生后為人們爭取寶貴的逃生時間。
全省地震預警系統2020年前建成
據了解,廣東在粵東和珠江口地區將新建100個地震預警臺,平均臺站間距約為15公里,已完成方案設計和大部分臺址勘選;軟件地震超快速報系統研制任務已初步完成,2013年底前可投入試運行。
而珠三角地震預警系統,預計可在2015年前完成,而全省地震預警系統,將在2020年前建成,屆時全國已經基本建立較為完善的地震預警系統。
廣東省地震局副局長梁干解釋說,地震預警是突發性大震發生后,在嚴重災害尚未形成之前發出警告并采取措施的行動。其原理是根據利用電磁波傳播速度遠遠大于地震波傳播速度,以及地震初始P波(縱波)傳播速度大于后繼破壞性地震波S波(橫波)和面波傳播速度的規律。
“預警系統可以爭取十幾秒或者幾十秒的寶貴時間”,梁干解釋說,利用短暫的預警時間,公眾可采取緊急避震措施以減少人員傷亡,對重大基礎設施和生命線工程進行緊急處置以避免發生次生災害,如緊急關閉核反應堆、制動高速列車、關閉燃氣管線、關停重要工程和精密儀器等,避免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遭受地震直接襲擊。
市民可查詢自家建筑物抗震性能
此外,活動日當天,省地震局還展示了“廣州市城市震害預測系統”,該系統可通過“門牌號”等信息,查詢包括廣州市荔灣區、越秀區以及天河區、白云區部分城區在內的80平方公里內建筑在地震發生后的受損預測。而廣州、深圳等13個城市的建筑物抗震性能也可以實現查詢。
但記者了解到,目前該系統尚未上網,目前只可以在省地震局科普館內查詢。廣東省地震科普館將在5月7日至13日9:30-16:00向公眾免費開放,團體參觀需提前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