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陰雨天氣,極易引發地質災害、山洪災害、山體滑坡泥石流害等多種自然災害,為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識和應對各種自然災害的救助能力,在此分享山體滑坡和暴雨的一些特點及應對措施。
一、山體滑坡的前兆與自救
山體滑坡是指山體斜坡上某一部分巖土在重力(包括巖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動靜壓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結構面(帶)產生剪切位移而整體地向斜坡下方移動的作用和現象。俗稱“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是常見地質災害之一。
(一)發生前兆
不同類型、不同性質、不同特點的滑坡,在滑動之前,均會表現出不同的異常現象。顯示出滑坡的預兆。歸納起來常見的,有如下幾種:
1、大滑動之前。在滑坡前緣坡腳處,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復活現象,或者出現泉水突然干枯,井水位突變等類似的異常現象。
2、在滑坡體中。前部出現橫向及縱向放射狀裂縫,它反映了滑坡體向前推擠并受到阻礙,已進入臨滑狀態。
3、大滑動之前。滑坡體前緣坡腳處,土體出現上隆現象,這是滑坡明顯的向前推擠現象。有巖石開裂或被剪切擠壓的音響。這種現象反映了深部變形與破裂。動物對此十分敏感,有異常反映。
4、臨滑之前。滑坡體四周巖體會出現小型崩塌和松弛現象。如果在滑坡體有長期位移觀測資料,那么大滑動之前,無論是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均會出現加速變化的趨勢。這是臨滑的明顯跡象。滑坡后緣的裂縫急劇擴展,并從裂縫中冒出熱氣或冷風。臨滑之前,在滑坡體范圍內的動物驚恐異常,植物變態。如豬、狗、牛驚恐不寧,不入睡,老鼠亂竄不進洞。樹木枯萎或歪斜等。
(二)救援對策
1、力量調集。根據現場情況調集照明、防化救援、搶險救援、后勤保障等消山體滑坡救援防車輛和大型運載車、吊車、鏟車、挖掘車、破拆清障車等大型車輛裝備,以及檢測、防護、救生、起重、破拆、牽引、照明、通信等器材裝備,并派出指揮員到場統一組織指揮。如果現場情況嚴重,僅僅依靠消防力量無法完成時,應及時報請政府啟動應急預案,調集公安、安監、衛生、地質、國土、交通、氣象、建設、環保、供電、供水、通信等部門協助處置,必要時請求駐軍和武警部隊支援。
2、現場警戒。消防救援人員到場后,要及時與國土資源局的工程技術人員配合,根據滑坡體的方量及危害程度,來確定現場警戒的范圍。同時立即發布通告,對滑坡體上下一定范圍路段實行交通管制,禁止人員、車輛進入警戒區域;通過電話、VHF、擴音器等多種形式通知滑坡體上下一定范圍內的人員立即撤離;啟動應急撤離方案,在當地政府領導下組織人員、財產撤離。
3、偵察監測。山體滑坡事故發生后,往往還會發生二次或多次山體滑坡。消防救援人員到達事故現場時,首先要對山體滑坡的地質情況進行偵察,確定可能再次發生山體滑坡的區域,對其進行不間斷監測,確保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
4、開辟通道。交通部門迅速調集大型鏟車、吊車、推土車等機械工程車輛,在現場快速開辟一塊空闊場地和進出通道,確保現場擁有一個急救平臺和一條供救援車輛進出的通道。
5、搜救被困人員。滑坡體趨于穩定后,啟動搜救工作預案,消防部門主要利用生命探測儀、破拆器材、救援三腳架、起重氣墊、防護救生器材、醫療急救箱等設備,深入山體滑坡事故現場搜尋救生。在塌方內部遇有人員埋壓,利用生命探測儀進行現場搜索,確定被埋壓人員的數量及其具體位置,采取兵分多路,利用破拆、切割、起吊等裝備進行施救。同時可用聽、看、敲、喊等方法尋找被困人員。在利用破拆、切割、起吊等裝備進行施救時,為防止造成二次傷害,可采用救援氣墊、方木、角鋼等支撐保護,必要時也可用手刨、翻、抬等方法施救。在施救過程中,必須安排國土資源部門技術人員對山體滑坡情況進行監測,如有再次發生滑坡險情,迅速通知現場救援人員撤離。
(三)遇險時的應對措施
1、發生時的應對措施
當遇到滑坡正在發生時,首先應鎮靜,不可驚慌失措。為了自救或救助他人,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1)冷靜。當處在滑處體上時,首先應保持冷靜,不能慌亂;慌亂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極可能做出錯誤的決定。
(2)要迅速環顧四周,向較為安全的地段撤離。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動迅速,都有可能逃離危險區段。跑離時,以向兩側跑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動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均是很危險的。當遇到無法跑離的高速滑坡時,更不能慌亂,在一定條件下,如滑坡呈整體滑動時,原地不動,或抱住大樹等物,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自救措施。
(3)對于尚未滑動的滑坡危險區,一旦發現可疑的滑坡活動時,應立即報告鄰近的村、鄉、縣等有關政府或單位。并立即組織有關政府、單位、部隊、專家及當地群眾參加搶險救災活動。
(4)滑坡時,極易造成人員受傷,當受傷時應呼救“120”。“120”是全國統一的急救中心的電話號碼。凡遇到重大災害事件、意外傷害事故、嚴重創傷、急性中毒、突發急癥時,在對傷員或病人實施必須的現場救護的同時,應立即派人呼救“120”,尋求急救中心的援助。
2、發生后的自救互救
(1)人工呼吸。在施行人工呼吸前,應首先清除患者口中污物,取去口中的活動義齒,然后使其頭部后仰,下頜抬起,并為其松衣解帶,以免影響胸廓運動。人工呼吸救護者位于患者頭部一側,一手托起患者下頜,使其盡量后仰,另一手掐緊患者的鼻孔,防止漏氣,然后深吸一口氣,迅速口對口將氣吹入患者肺內。吹氣后應立即離開患者的口,并松開掐鼻的手,以便使吹入的氣體自然排出,同時還要注意觀察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成人每分鐘可反復吸入16次左右,兒童每分鐘20次,直至患者能自行呼吸為止。
(2)心臟按摩。如果患者心跳停止應在進行人工呼吸的同時,立即施行心臟按摩。若有2人搶救,則一人心臟按壓5次,另一人吸氣1次,交替進行。若單人搶救,應按壓心臟15次,吹氣2次,交替進行。按壓時,應讓患者仰臥在堅實床板或地上,頭部后仰,救護者位于患臥一側,雙手重疊,指尖朝上,用掌根部壓在胸骨下1/3處(即劍突上兩橫指),垂直、均勻用力,并注意加上自己的體重,雙臂垂直壓下,將胸骨下壓3~5厘米,然后放松,使血液流進心臟,但掌根不離胸壁。成年患者,每分鐘可按壓80次左右,動作要短促有力,持續進行。一般要在吹氣按壓1分鐘后,檢查患者的呼吸、脈搏一次,以后每3分鐘復查一次,直到見效為止。(據新華社)
二、暴雨的危害及防范
我國氣象上規定,24小時之內,由空中降落的雨量在50.0毫米至99.9毫米的為暴雨,100.0毫米至199.9毫米的為大暴雨,超過200.0毫米的為特大暴雨。產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條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斷的水汽、強盛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和大氣層結構的不穩定。大中小各種尺度的天氣系統和下墊面特別是地形的有利組合可產生較大暴雨。
暴雨常常是從積雨云中落下的。積雨云內上升氣流非常強烈,垂直速度可達20~30米/秒,最大可達60米/秒,比臺風的風速還要大。在強烈的上升氣流中,水滴不斷增大。
形成積雨云的條件是大氣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強烈的上升運動,把水汽迅速向上輸送,云內的水滴直到上升氣流托不住時,就急劇地降落到地面。
在我國,暴雨的水汽一是來自偏南方向的南海或孟加拉灣;二是來自偏東方向的東海或黃海。有時在一次暴雨天氣過程中,水汽同時來自東、南兩個方向,或者前期以偏南為主,后期又以偏東為主。我國中原地區流傳“東南風,雨祖宗”,正是降水規律的客觀反映。
(一)暴雨分布南多北少
我國是個多暴雨的國家,除西北個別省、區外,幾乎都有暴雨出現。由于受季風、地形等影響,我國暴雨的地域性和時間性特征十分不明顯。總體而言,南方多而北方少,東南沿海多而西北內陸少;夏季多而冬季少,主要出現在夏季風活躍的下半年里。
冬季暴雨局限在華南沿海,4~6月間,華南地區暴雨頻頻發生。6~7月間,長江中下游常有持續性暴雨出現,歷時長、面積廣、暴雨量也大。7~8月是北方各省的主要暴雨季節,暴雨強度很大。8~10月雨帶又逐漸南撤。夏秋之后,東海和南海臺風暴雨十分活躍,且雨量大。
我國的暴雨洪澇災害多發生在江淮以南以及華南沿海地區,其中江南北部至長江中下游最多。北方氣候干燥,雨水較少,但在異常的氣候影響下,也常有洪澇發生。長時間、大范圍的連陰雨或頻繁的暴雨都會引發洪澇災害。
我國的洪水災害主要發生在珠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遼河及松花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關中盆地等地區。而澇漬災害則主要出現于東部的平原和盆地地區。
(二)暴雨的危害
一是漬澇危害。由于暴雨急而大,排水不暢易引起積水成澇,土壤孔隙被水充滿,造成陸生植物根系缺氧,根系生理活動受到抑制,使作物受害而減產。
二是洪澇災害。由暴雨引起的洪澇淹沒作物,使作物新陳代謝難以正常進行而發生各種傷害。特大暴雨引起的山洪暴發、河流泛濫,不僅危害農作物、果樹、林業和漁業,而且還沖毀農舍和工農業設施,甚至造成人畜傷亡,經濟損失嚴重。
(三)暴雨危害的防護措施
其一,地勢低洼的居民住宅區,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圍”措施,如砌圍墻、大門口放置擋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其二,不要將垃圾、雜物等丟入下水道,以防堵塞,造成暴雨時積水成災。
其三,是底層居民家中的電器插座、開關等應移裝在離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積水漫進屋內,應及時切斷電源,防止觸電傷人。
其四,在積水中行走要注意觀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其五,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不要隨意傾倒垃圾及廢棄物,以防淤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