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應急管理最重要的任務是不斷地做好準備,包括思想準備、組織準備、預案準備、機制準備和工作準備。這就需要我們站在國家層面的戰略高度,認真總結10年來應急管理所走過的路程,學習借鑒世界上發達國家和地區應急管理的經驗和教訓。這次蘆山地震應急救援實踐,在很多方面就已經向世人展示出我國應急管理體系與機制建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我國的基本國情是,現在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表現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中有三個鮮明特征:一是“高風險的城市,不設防的農村”,因而各類事故、災害、事件不斷發生;二是“嚴格不起來,落實不下去”,雖然各項規章制度似乎都有,但一些地方時常執行不到位;三是“中央作出決策,總書記的批示”,一旦發布后的強大號召力和動員力迅速顯現。這是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不能比擬的。
這次蘆山地震的應急救援、人員安置、衛生防疫、次生災害監控等各項舉措都非常到位出色。回顧近些年的相關應急救援實踐,給了我們若干啟示和思考。
啟示一:應急管理機制不斷在取得新拓展和提升。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之后,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加快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建設的重大課題;十七大將“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作為社會建設的重要任務提出;2007年8月30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門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了要著力提高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10年來,全國各地積極探索、積累了許多豐富的成功做法。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政治安定、社會穩定是我國公共安全形勢的主流,但當前,影響科學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的因素大量存在,各類突發事件相互轉換,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因素增加,公共安全應急管理體系仍要與時俱進不斷加強。
啟示二:自上而下組織構架的定位更加準確。進入21世紀以后,全球重大突發事件的發生頻率和危害程度明顯增加,并對各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應急管理已經成為西方國家的重要政治議題,各國都將其作為政府管理職能的一個重要內容,均成立了由最高行政首長主導的國家應急管理核心決策機構。盡管由于國情不同,各國采用的應急管理模式各有特色,但建立統一指揮、協同有序、權威高效的應急管理機構,是各國應急管理體制追求的共同目標。我們國家從中央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都設立了應急管理委員會及辦公室等等,自上而下組織構架的定位更加準確,但作為一個全新的探索,這一機構目前的運行與管理仍面臨諸多要破解的新課題。比如,組建由黨政軍融合的應急管理體制,將國防動員機制列入到國家應急管理體系中來,將應急與應戰有機融合,平時應急,戰時應戰。再如,機構設置要改變“頭重腳輕、中間乏力”的毛病,務必強化縣市一級的職能,達到上下暢通,縱橫配合,應急快速,管理有序。
啟示三:全民應急文化素質教育迫在眉睫。目前,我國每年“三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造成的事故災難驚人;每年因遇險人員無知在災害和事故中造成不應有的傷亡數量也很驚人。廣大群眾的個人生活、行為習慣和自救互救能力,與防災減災要求相距甚遠,普及災害自救和互救常識方面有待切實加強。我們每年應急知識的普及人群約1000多萬,應急教育普及率僅為1%,與發達國家50%的平均普及率相差甚遠。蘆山地震發生時,天全中學高中三個年級2600多名學生正在上第一節課。全校學生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有序地沿指定路線在操場上集中,沒有一位同學傷亡。整個過程只用了一分半鐘!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是因為學校自從汶川地震后,每個學期都進行一次應急疏散演練。我們一定要把應急管理文化素質教育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讓其成為人們生活的習慣、生存的能力。
啟示四:切實增強各級特別是地方黨政領導應急管理的本領。這幾年干部隊伍中新老交替的速度加快,一大批中青年干部走上了中高層領導崗位,他們中不少人還缺乏應對突發事件的閱歷和經歷。發生突發事件,屬地第一響應、事態研判決策功力、現場處置的方法方式、事后協調處置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這對各級黨政領導都是很現實的挑戰與考驗。這次蘆山地震,李克強總理受黨中央、習近平同志的委托,當天趕赴災區指導救援,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應急管理責任。因此,每一個層面要擔當指揮職能必須明確,決不能失位、錯位和越位。
啟示五:應急管理關鍵環節操作性要進一步增強。各種應急預案不能停留在紙上,決不能把演練成為演戲。目前,在許多地方和部門中,預案的制定過程就是一個相互抄襲的過程,并沒有通過對實踐和演練進行嚴格分析與研究,按照總結的經驗與教訓進行制定。因此,許多預案并不具有實際的指導作用。所以,一定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隨時調整修改應急預案。現在還經常有這種情況發生:出現自然災害,下面把損失和數字報得越大越好,希望得到上級支援;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社會穩定事件,把損失和情況縮到越小越好,生怕承擔更大的責任。要對各級行政官員處置突發事件的等級和責任,作出更加明確的規定。
我們國家應急管理最重要的任務是不斷地做好準備,包括思想準備、組織準備、預案準備、機制準備和工作準備。這就需要我們站在國家層面的戰略高度,認真總結10年來應急管理所走過的路程,學習借鑒世界上發達國家和地區應急管理的經驗和教訓。在戰略上,從舉國救災向舉國減災轉變;在戰術上,從不惜一切代價應急處置向千方百計做好應急準備,并與科學處置救援相結合轉變;在機制上,由政府統攬向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轉變,真正做到以預防和應急準備為主線,以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效率為核心,以科技為支撐,建立以人為本,依法應對,全災種、全過程、全方位、全社會的,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的應急管理體系。這次蘆山地震應急救援實踐,在很多方面就已經向世人展示出我國應急管理體系與機制建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作者為上海市政協學習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上海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