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安網訊:重慶是中西部地區惟一的直轄市和全國五個中心城市之一,擔負著建設全國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區的國家使命。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的關懷、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將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列為建設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區的重點項目,集約力量,創新思路,超前投入,全面帶動全市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重實戰,高水準構建應急指揮平臺體系
重慶市從2008年起,便開始著手實施安全生產“186”應急平臺體系建設,將市級應急救援指揮平臺建設與區域分中心應急救援指揮平臺建設同步規劃,分頭實施。首先投入1.1億元,建成了面積15000平方米的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大樓,其中應急救援指揮大廳320平方米。本著“實戰、實用、高效”的原則,在總結借鑒國內各類應急指揮系統優缺點的基礎上,利用美國 “911”應急管理系統的先進技術,耗資1200萬,建成了全市應急救援指揮輔助決策系統。安排市級專項資金1.2億元,區縣配套1.2億元,專項用于8個應急救援分中心建設。目前,萬州、長壽、綦江三個區的應急指揮中心已投入使用,其余分中心和區縣的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也已列入“十二五”規劃,即將陸續啟動建設,計劃到2015年全面建成。以上建設項目緊密與“金安”工程建設、視頻會議系統建設、網上行政審批和電子監察系統結合,避免了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在應急平臺建設的同時,市局又投資390萬元添置了動中通應急救援指揮車1輛;斥資2500萬元,為全市所有區縣配備了應急救援指揮車。實現了前沿單兵—移動平臺—后方基地的實時對接,互聯互通。
這套應急指揮系統瞄準“以變應變、以變制變”,能夠承擔對具體突發事件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管理。網絡覆蓋之處,就是應急平臺控制的事故救援響應區域,真正做到使用方便、快捷、有效。系統目前已開發完成應急值守系統、應急信息采集與共享系統、實時電子沙盤系統、動態電子地圖系統、事故宏觀管理系統、應急任務管理調度系統、應急物資管理調度系統、重大危險源數據系統、預案數據庫,其余日常應用和數據支撐系統正在開發之中。系統平時能夠滿足應急值守需要,戰時能夠通過專網、衛星和3G傳輸,與各級應急救援指揮平臺和應急救援指揮車之間及時提供和交換所需的專業數據、實時圖像和語音傳輸,有效進行指揮調度、異地會商、跨區域聯動,為領導決策和事故救援提供有力支持。
二、置利器,打造一流的應急救援隊伍
“將重慶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隊伍”,是重慶市委市政府定下的目標。按照1+8+12的模式(一個綜合應急救援總隊;8支專業救援隊;12支保障分隊),建立了以公安消防、武警、解放軍為主的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同時依托大中型企業,建立了礦山、危化等多支專業應急隊伍,形成應急救援“拳頭”力量。其中:安監系統牽頭組建和直接管理、調度指揮的為非煤礦山和危化這兩支應急救援隊伍。依據全市危化和非煤礦山企業的分布狀況,結合重慶的四個片區實際,在統籌考慮企業現有的救援隊伍、裝備、救援類型優勢等因素進行布點,建成了市安監局直屬危化品應急救援隊6支,非煤礦山事故應急救援隊4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對事故災難血與火的殘酷挑戰,僅憑勇氣和體力是不可能有效應對的。近年來,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優先加強應急救援裝備建設。從2009年起,采取市、區縣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的方式,通過三年時間,全面完成了全市安全監管裝備配備工作,其中應急救援裝備投入高達1.2億元。2011年,重慶市政府又召開專門會議,審議通過了《市級綜合應急救援隊伍裝備建設三年計劃(2011-2013)》,其中,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隊和非煤礦山事故應急救援隊配備達1.066億元。目前,全市非煤礦山事故應急救援隊擁有應急救援車49輛,專業應急救援器材3609件;危險化學品事故救援隊擁有應急救援車98輛,專業應急救援器材8975件。訓練有素的專業隊伍加之優良的裝備器材,在突發事故災難的救援實戰中,日益顯示出了獨特的地位。2011年,在“9.20”嘉陵江抗洪、“10.17”奉節煤礦瓦斯爆炸、“11.21”長壽化工園區燃爆事故的搶險救援過程中,重慶市安監局和所屬安全生產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為科學搶險、成功處置,充分發揮了主力先鋒作用,贏得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高度評價。
目前,新一輪的應急救援裝備和物資采購已落實相關經費,部分裝備設備的招標采購工作已經啟動。同時,針對職能拓展需要,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我們又擬訂了《區縣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裝備建設規劃》,按照區縣企業數量、規模大小和危險程度,分別出臺了三類標準,計劃繼續采用共同出資的方式,耗資3.08億元,為全市各區縣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和非煤礦山應急救援隊配備到位。
三、投融資,推動應急救援技術裝備產業發展
加強新技術裝備的研發、推廣、應用,提高應急管理和救援工作的科技含量,提升應急救援裝備水平,增強防范和處置突發事故災難的能力,是應急管理工作的發展方向。經過多年努力,2011年9月,全國首個安全(應急)產業基地----中國西部安全(應急)產業基地,在重慶麻柳沿江開發區正式掛牌成立并開工建設。基地從產業化、標準化入手,以安全發展、關注民生為導向,以轉型創新、同步超前為主線,以科技興安、產業強安為突破口,以超前投入、優先保障、防控事故、有效應急,然后分年償還為手段,超前裝備保障黨政機關、學校醫院、公眾場所、社區家庭,特別是高危高風險行業企業和各級應急救援隊伍,全面提升安全應急裝備水平,打造了全新安全(應急)產業化模式。基地一期占地3000畝,累計投資60億元人民幣,建成投產后年銷售收入不低于300億元,年稅收不低于15億元,可解決就業約35000人,規劃的安全生產應急產業將占30%。已建成20萬㎡標準廠房和130萬㎡“七通一平”產業用地,首批15個集團總部和28戶企業已入駐。同時,積極引導市內科研機構和在渝軍工企業瞄準應急救援領域的需求特性,加強了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的研發、推廣、應用。目前,研發的應急破玻逃生裝置和加強型安全校車等項目已投入生產,并計劃今年面向其他行業和社區居民,推廣應用一批先進適用的應急救援技術和家庭救護、逃生裝備,引領全市安全應急產業健康發展。
四、抓創新,積極探索應急經費保障新模式
強有力的經費保障,是應急救援能力建設的又一個支撐點。在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裝備建設、訓練設施建設投入的同時,我們努力拓寬應急救援資金保障渠道,探索建立集國家、地方政府、企業及全社會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出臺了《重慶市危險化學品和非煤礦山應急救援隊伍有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指導中小型企業與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或具備應急救援服務能力的專業民間組織簽訂救援協議,按照企業的類型、規模和服務協作內容,按年度繳納應急救援服務費。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平時幫助企業開展預防性安全檢查、應急預案編制和演練、應急裝備維護檢修、技術咨詢等相應服務,戰時負責事故搶險救援。所收取的費用實行單獨建賬,專款專用,主要用于購置、補充救援裝備器材,以求發揮自身優勢實現自養。同時,積極研究探索并協調出臺建立應急救援基金、救援隊伍參與社會救援的獎勵補償政策、工傷保險政策,鼓勵企業和社會投資等方式,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困擾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和運行經費緊缺的難題。
五、廣動員,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工作
在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的指導下,我們組織專門班子進行調研,完成了《引進和整合社會資源,強化應急救援能力建設》的專項課題,同時在永川區和奉節縣進行探索試點。利用安全生產應急平臺建設和應急資源數據庫建設的有利時機,對社會應急救援物資進行了普查登記,歸納梳理,全面掌握各類社會應急資源。同時,積極指導企事業單位配備相應的應急救援物資和裝備,特別是高精尖應急救援裝備。不斷壯大應急志愿者隊伍,出臺了《2010—2012年重慶市應急志愿者隊伍建設方案》,建立了志愿服務招募制度,重點將能夠參與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工作的社會團體、民間組織以及具有專業技能的社會公眾納入到安全生產應急志愿者隊伍中來。目前,全市注冊應急志愿者已達67000余名,建成400人的市應急志愿者總隊1支,區縣應急志愿者大隊39支,鄉鎮(街道)應急志愿者中隊878支。
通過近幾年的努力,重慶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能力雖然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應急投入仍很不足,應急救援隊伍的先進、大型裝備缺口仍然較大,尚不能完全應對特別重大或復雜事故及跨區域救援任務。會后,我們將按照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的要求,認真學習兄弟省市區好的經驗和做法,下大決心,花大力氣,不懈努力,全力推動我市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和應急救援能力不斷攀升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