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升北斗終端設備的全方位配給
首先,地震災害發生后,一般會隨之發生余震、洪水、疫情等眾多的次生災害,這些次生災害會增加道路和河道疏通、災情評估、災后重建等工作,因此,需要為救援部隊、災害評估人員、災情檢測站、救援車輛、救援直升機等配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終端,這樣就可以對人員、車輛、飛機定位監控,實現災情信息的現場采集和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科學指揮及調度。 其次,災后重建的重要部門可適當配備指揮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設備,各鄉鎮、行政村配備基本型用戶接收終端。這樣,在重建過程中,如果發生余震等次生災害,便可配合北斗終端實現快速互通信息,準確判斷災情,實現遠程指揮調度。 最后,在地震多發地區,建議將北斗終端設備作為標準配備,這樣有助于今后突發地震時,當地能第一時間傳遞地震信息,特別是在通訊、電力完全中斷的情況下,準確、及時地傳遞地震信息。
2、建立中國防災減災天基信息保障系統
中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每一次重大自然災害都會影響人民生命及財產安全,造成極大損失。只有通過對自然環境進行全面、長期、有效和連續不斷地監測,測量變異參數,才能確定災害預兆,有效預警,并對災情進行監視和評估,第一時間內獲取震中的受災情況,特別是受災群眾位置、受災區域破壞程度、受災區域地貌狀態,可為國家抗震救災指揮部中心及支持單位的正確決策、科學組織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提供科學依據。只有及時獲取和處理受災情況信息,才能高效調度各種應急救災力量,實施應急救援。
防災減災天基信息保障系統一般由預報監測信息衛星、災情監測信息衛星、應急通信衛星和導航定位衛星四部分組成。其中,預報監測信息衛星由氣象衛星、環境災害監測衛星、地震電磁監測衛星組成。通過這些衛星所獲取的氣象、水文、地磁、地面云層溫度數據、電視云圖以及紅外和雷達圖像等資料,用來預測和判讀地震、洪水等災害的發生和發展趨勢。大量研究表明,地震之前電磁場和電離層存在異常現象,新的電磁觀測方法和衛星電磁觀測技術的應用,將在地震預報和地震語境體系的建設中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災情監測信息衛星由資源衛星等對地觀測衛星組成,利用衛星圖像配合地面信息系統詳細確定大范圍、大面積泥石流、山體塌方、洪澇等災害的變化和發展情況。應急通信衛星由通信衛星、直播衛星及移動通信衛星組成,這些衛星可保障天地迅捷的媒體信息交換。導航定位衛星用來發送導航、定位和授時信息,以及完成搜索救援和指揮調度任務。
防災減災天基信息保障系統將上述四部分信息綜合、判斷及處理后,把分析結果報送各級有關災害信息處理中心,融合地面物理信息后,再送防災救援指揮中心,指揮中心可以直接通過通信衛星和導航衛星進行調度指揮。因此,作為空間基礎設施,集衛星導航、衛星對地觀測、衛星通信和衛星氣象于一體的防災減災天基信息保障系統,需要早規劃、早實施,并盡快投入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