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救災“跳躍式”進步 調度仍有改善空間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4月22日報道】題:從雅安強震看中國的變化
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強震的日子恰逢汶川大地震5周年紀念前夕。
剛剛I任一個月的李克強總理在地震發生數小時后,乘機飛往四川指揮救災。中央電視臺在21日第一時間播放了李克強在當地用早餐以及走訪災民和訪問受災者的鏡頭。他鼓勵災民不要灰心。
同5年前汶川地震時的救災相比,這回有什么不同?清華大學政治學學者吳強對德國之聲說:“地震發生后,中國官方媒體反應相當快,立即做出報道,而且跟進及時。這一點同5年前相比進步很大。而公眾對此的反應也相當正面。從互聯網上的評論看,應該說對官方行動的正面評價居多。”
中國以微博為主體的自媒體不可小覷,僅新浪的微博注冊用戶就已超過5億。它已成為官媒之外重要的社會論壇,承擔著監督政府的責任,而這一責任本應由主流媒體承擔。
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上,人們發布了大量救災與自救的實用信息。有人發表建議說,請不要打不重要的電話,以免阻塞救災信息,所有通往災區的道路應立即免費通行,醫院要免費救治傷員,應該為災民開放政府機關大樓等等。一些要求沒有被立即聽取或者官方行動遲緩了些,就會受到網民批評。一名微博用戶對這一現象評論道:“難道這不是可喜的進步嗎?”
從救援轉向重建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4月22日報道】題:中國地震之后,救災工作轉向恢復重建
周一,隨著中國地震災區的緊急行動從救援轉向恢復,人們開始嚴格審視中國官員是否已經從5年前的慘痛經歷中吸取了教訓。當時一次破壞力更強的地震發生后,建筑物和學校房屋的質量缺陷導致數千人死亡。
官員們說,他們正在努力修復道路,檢查公共建筑的安全。
截至周一,許多傷員已經被轉移到當地醫院,未受傷的當地居民則開始在路邊臨時搭建的住所重建他們的生活。
或許是公眾對此前幾次救災反應的不滿令有關官員印象深刻,這次地震后,官員們似乎在極力滿足當地民眾的需求。瓶裝水非常充足,運水的卡車在地震災區來回穿梭。官方的新華社報道說,周一蘆山的廣播電視服務已經恢復正常。
調度有改善空間
【臺灣《聯合報》4月23日報道】題:舉國體制救災調度還有改善空間(記者林克倫)
舉國體制是大陸動員人力物力的政治任務,這次雅安大地震的救災速度與計劃,較之5年前汶川大地震是跳躍式進步,然因災區小、各地人力與物資動員過多,未來在中央統籌指揮調度機制上,還有改善空間。
記者這兩天在災區現場發現,來自四川省內與周邊省份的醫療衛生、工程搶險、電力電網、人防消防以及武警、解放軍、交警等部門,全已定位挺進災區,來自民間的物資,也源源不絕送進災區。
還有一多,是大陸所稱的社會車輛,許多義工開著車就往災區沖,越深入越好。記者在災區也見到各類高檔名牌越野車,甚至有人用拖車連夜送來山區越野車。問題是,這些車輛是否真的愿意投入第一線。
此次雅安大地震是汶川大地震后的一次大練兵,檢驗過去幾年制訂的地震應急預案能否順暢落實,可以說整體表現遠較5年前的汶川救災更有計劃和紀律,明顯看出大陸中央政府對救災等民生問題的重視,但未來也有可進步的空間。
由于是舉國體制動員救災,“政治任務”反讓各單位乃至民間部門有“政績”壓力,造成各單位都要搶先,資源有重復浪費之嫌;其次是省級政府與解放軍、武警的統籌指揮調度關系應更順暢。
最后則要建立救災歸口管理制度,即各地支援救災單位都應設有統籌指派機構,例如各醫療衛生機構想救災,先直接跟歸口機構提出可動員資源,再由指揮中心依災區情況統一調度,避免人力浪費,未取得授權單位,一律不準進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