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這個星球上最關心地震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地震預警系統的國家。早在1989年,日本的鐵道技術研究所就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性的地震預警系統;1996年阪神大地震后建立了高敏度地震觀測網;2004年全國性的地震預警系統試運行,2006年正式運行。東京大學的地震專家目黑公郎教授曾模擬過一次東海大地震,研究顯示,在地震預警100%普及的情況下,能使死亡人數減少80%。
地震預警并不同于地震預報。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之前,對有可能發生的地震進行事先通知;地震預警則是在地震發生之后,在地震波到達受害地表、造成破壞之前發出警報。
地震的實體波有兩種,一是破壞性較弱的縱波(P波),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約為5.5-7公里/秒;一是破壞性較強的橫波(S波),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為3.2-4公里/秒。而相比之下,電波的速度為30萬公里/秒。
地震預警就是利用電波的速度比地震波快的特點,來打時間差。設在地底深處的地震儀檢測到縱波后,立刻傳給計算機,計算機則分析震源、震級、地震波到達各個地方的時間與烈度,然后傳給日本氣象廳。一旦預測到之后到達地表的橫波的破壞性達到一定程度,就通過電視、廣播和衛星等數據傳輸系統發布緊急地震警報。即使處于關機狀態,電視、手機也能馬上收到警報。在鄉村,當地政府還會發給居民收音機,以確保他們能及時得到疏散的信息。
地震預警系統在2011年的“3•11東日本大地震”時發揮了重大作用,一分鐘之內向37個城市發出了預警,為許多人贏得了寶貴的逃生時間。當時日本的公共廣播電視臺NHK正在直播議會的會議,突然電視里就跳出緊急地震預警的畫面,然后畫面就切換到了演播室,主播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在震動停止時收拾火源,注意上方倒下或落下的東西,不要關閉電視廣播等。日本東北大學在地震到來前,校園內想起了非常大的廣播聲──“即將發生大地震……”于是,大樓里的人緊急疏散到避難所,工作人員也已做好準備,鎮定地指揮大家避難。
當然,地震預警系統也有缺陷,存在著時間上限,距離震中越近的地方獲得的預警時間越少。在“3•11東日本大地震”時,相對于獲得了一分鐘提前預警時間的東京,距離震中宮城縣距離較近的巖手縣僅獲得了12秒的提前預警時間。但哪怕僅僅是12秒,也能挽救更多的生命。當時,有27輛新干線在載客運行,得到預警的新干線減速,剎車后的9秒至12秒,第一輪搖晃才開始,1分10秒之后,才出現最強烈的搖晃,所以當時并沒有發生脫軌事故。
在危機關頭,12秒或許不能讓許多人及時逃到避難所,但可以關掉煤氣、電源,防止地震后火災引發的二次災難;也可以打開門窗,保證通道暢通;還可以順手拿水與面包再鉆到床底下。記得“3•11東日本大地震”時,我正在餐廳里打工,剛開始搖晃時我們還嘻嘻哈哈地開玩笑,越搖越劇烈了后,就聽到料理長大吼關煤氣開關。廚房里的人用手去護架子上的碗碟,防止掉下來砸傷人,服務員則把店的前后門都打開,然后我從店的后門迅速跑出去了。在店的后面有一塊小小的空地,聚集了10來個人,一個小貨車的司機把車里的廣播調到最大聲,主播聲嘶力竭,不停地報道日本各地的震度。
為使手機也能接收到預警,日本開發了各種配信系統與技術。2007年11月26日起,日本電報電話公司(NTT)出售的大部分手機都搭載了短信通知的功能,AU與Softbank 的要晚些。Iphone的日本用戶只要把系統升級到iOS 5,就能在設置面板中開啟緊急地震速報的服務。Iphone與Android 的用戶還可以下載緊急地震速報應用“搖晃來了”,然后設定下震度與地點就可以了。
盡管日本的地震預警系統也發生過誤報的情況,但它仍是個非常重要的發明。在重大災難來臨之時,哪怕僅僅是提早一秒預警,或許也能挽救許多人的生命。當然,更重要的應該是建筑。“3•11東日本大地震”中,九成遇難者是因為海嘯,僅少數人死于房屋倒塌。眾所周知的是,日本的學校是第一避難所。在日本有個常識,若來不及去附近的避難所,在晃動停止之前,最安全的地方是家里。因為日本的房屋抗震性能好,而出去了,反而更容易被掉落下來的廣告牌、霓虹燈等傷到。
這次四川雅安地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這家民間機構的預警信息,給雅安主城區爭取了五秒的時間,給成都主城區爭取了28秒的時間,相信有很多人能從中獲益。至少從技術上,有理由相信,能開發出長城防火墻的中國也能建立起正式的地震預警系統。
地震無法避免,但可以盡量減少地震帶來的傷害。中國不僅應該學習日本的地震預警系統,還應該學習其全民普及的防震自救教育,日常的逃生訓練,規范有序的救災體系,政府媒體對震災的應對與處理,以及牢固的建筑標準與監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