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8時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截止目前已有193人遇難,失蹤25人,12211人受傷,大量房屋倒塌損壞,搜救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眾所周知,地震預測至今仍是科學難題之一,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那么,事后搜救方面是否應花更多力氣,做到更及時,更有力,更周全?其實,這恰恰也是我國企業所應該考慮的。
地震搜救與其他器材相比又存在很多的特殊性,搜救器材應該如何量身定制,從地震災害的真正需求出發,更精準地開發生產?努力解決這些問題,是對大眾生命安全的一種沉重責任,也是企業前景方面的巨大機遇。
搜救探測設備,存多方面改進空間
近年來地震探測設備一直在不斷突破和發展,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如音視頻生命探測儀、視頻生命探測儀、雷達生命探測儀等。音頻生命探測儀,是利用聲音在建筑物倒塌現場尋找并救援被困人員的儀器。
該儀器采用特殊的電子收聽裝置(微電子處理器),能識別空氣或固體中傳播的微小震動,如呼喊、敲擊、喘息、呻吟聲等,并將這些微小聲音多極放大,轉換成視聽信號,同時又可將背影噪過濾掉,準確獲得幸存者的位置信息;視頻生命探測儀也可通過高靈敏度放大器感應被困人微弱聲音,發現幸存者,并進行通話,儀器上的旋轉探頭可確定被困人員的位置;雷達生命探測儀被稱為“最有效果”的生命探測儀,此儀器能透過建筑材料和碎石,感受到4-6米范圍內的微弱呼吸,還能感受到7米范圍內的微小移動,通過微弱的反應確定被困者位置,使消防員能夠精確營救被困人員。而且,該儀器還能夠在三分鐘內搜索127立方米的空間區域,使消防救援更迅速。也正因為雷達生命探測儀的先進性,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曾發揮重要使命,成功救援多人。
然而,探測檢偵設備也還明顯存在很多急需改進的不足之處。某市曾進行了一次模擬地震搜救的演練。他們穿梭在亂石堆、雜草叢、廢舊建筑,在7個區域里,事先藏好了10只小兔子,而參加演練的隊伍,必須要在2個小時內完成搜救。搜索過程中,同時動用了聲波探測儀、紅外成像儀、雷達等這些先進的探測設備,作用還算非常明顯。
但是,問題出現了,有時候,用聲波探測儀搜救時,明明有生命跡象出現在不足3平方米的范圍內,可就是找不出來。說明設備依然存在不夠精準的問題,在時間就是生命的緊要關頭,這種“不準確”性,往往是致命的。再動用更精準的雷達探測設備時,又出現了電力不足的狀況,無法正常使用。原來,雷達探測電池充滿后,只能用兩個多小時,而一旦缺電,在地震災區要想找到電源,是難上加難。這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精準度和電力問題,顯然還只是兩個小方面,真正殺上戰場,面對更復雜、更驚心動魄的凌亂現場,各種不足之處的出現,無疑會令搜救效果打折扣。
如何設身處地從地震特殊環境出發,改進技術,彌補現有探測設備的不足,是探測儀器廠家所必須面對和努力解決的。
地震破拆設備,謀求發展大前景
作為高破壞力度災害,地震現場往往斷垣殘壁,滿目廢墟。如何從冰冷而巨大的鋼筋水泥怪獸中搶奪一息尚存的生命,破拆設備至關重要。在日本大地震救援行動中,世界最先進的荷馬特破拆工具被廣泛運用。這種設備不僅輕巧、便捷,還能節約一半以上的救援時間。目前,我國一些城市也只能從國外引進這一設備。地震救援中,這種破拆工具的作用十分明顯。樓房預制板垮塌之后,消防官兵可以啟用開縫器,開出縫隙后,往內墊氣墊,開辟出足夠的空間,然后進入救援。此外,荷馬特比國內的老式設備輕,操作起來很方便。一旦災害發生,消防員就可馬上攜帶裝備,第一時間進發災區。同時,液壓泵發動馬力時,噪聲非常小,為救援人員與受困者的微弱溝通制造了有利環境。
如此高效的設備,對于與死神爭奪生命格外重要。作為國內安防企業,應加大技術研發力度,銳意趕超國外先進水平。
不只是破拆設備,事實上,很大部分的地震救援設施都得靠國外引進。無需諱言,國內同行有著明顯的差距。很多技術環節,如液壓設備的密封問題、機械制造工藝技術等,國內企業還存在瓶頸。對此,羅小君建議,作為企業一是要聯手科研單位積極研發搜索儀器和破拆設備,提高技術水平和裝備性能,另外,也可與國外公司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借鑒先進經驗,促進自我。
這種技術滯后狀態是有著長期原因的。首先,國內生產地震救援設備的企業多是由邊際行業,如建筑機械生產商延展而來,且很長一段時間來,由于其使用范圍窄,使用頻率低,因而其生產批量小,價格偏高,企業投入積極性不高。隨著近幾年來,國內兩次大地震,以及河源地震等中小地震的頻頻發生,各大地區防震抗震意識的提高,這一狀況正在改變,市場蛋糕逐步增大。其次,我國在地震設備領域起步較晚。這固然是一大制約因素,但對于積極進取的企業來說,一張相對素凈的白紙,何嘗不是劃定產業藍圖的宏大機會所在?
扛起社會責任,正視技術瓶頸,銳意開拓,我國企業在地震消防設備這一特殊的新領域,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