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一場非典第一次清晰地把應急管理推到了國人面前;2008年的一場汶川大地震更讓國人充分認識到了應急通信的重要性。隨著應急管理工作不斷深入,我國政府日益重視應急通信建設,指導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在預案、裝備、隊伍等方面加大建設,不斷提高應急通信保障能力,應急通信在各類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中發揮了顯著作用。2008年汶川地震后,國家加大了應急通信建設力度,重點加強應急指揮、應急網絡、應急裝備等方面建設,社會各界對應急通信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可以說,我國應急通信建設正處于重要歷史機遇期,但是,現存的一些制約因素,仍然影響著應急通信健康發展的步伐,亟待共同解決。
應急通信相關法律欠缺
國務院確定的工業和信息化部“三定方案”中將關于應急通信管理的相關職責描述為“指揮協調救災應急通信及其他重要通信,承擔戰備通信相關工作”,這就賦予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應急通信管理的行業管理職能。一直以來,通信主管部門負責應急通信管理相關工作,但在《電信法》遲遲未出臺的情況下,應急通信相關法律也難以先行出臺。由于應急通信的公益性,政府和企業均有責任參與應急通信建設,這就涉及到兩者的責任劃分、投資劃分、任務劃分等,也涉及到突發情況下公眾通信設施的征用及補償、跨部門調動應急通信資源等,這些問題均需要通過法律進行明確,以便通信主管部門依法行政,避免當前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甚至有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政策的不連續不統一現象的出現。
2007年我國出臺了《突發事件應對法》,這是我國應急管理的“龍頭法”,是我國應急管理工作前進的重要標志,為我國應對各類突發事件提供了法律依據。其中提出“國家建立健全應急通信保障體系,完善公用通信網,建立有線與無線相結合、基礎電信網絡與機動通信系統相配套的應急通信系統,確保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的通信暢通”,為應急通信立法提供了依據。 因此,通信主管部門應以《突發事件應對法》為重要依據,加快應急通信相應立法工作,確立應急通信政企職責、管理組織、保障隊伍、投資建設、征用補償等一系列關鍵問題,實現我國應急通信管理的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政策支持仍顯不足
在通信行業政企分開的情況下,電信運營企業作為上市公司很難不計成本地投入應急通信,因此要保證應急通信的健康發展,推動企業積極參與這項公益性事業。政府部門應該在考核、稅收、資金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
1.在企業經營考核中適當考慮企業應急通信的投入成本。在現有考核企業利潤為主的基礎上,根據應急通信投入的情況適當調整企業利潤指標,以解除企業加大應急通信投入的后顧之憂。
2.對應急通信設備生產、采購、進口等給予稅收優惠。通過減免企業所得稅,鼓勵通信制造企業積極開發生產應急通信設備。通過減免關稅,降低企業進口應急通信設備的費用。
3.建立持續穩定的資金投入機制。一方面,國家財政給予應急通信持續穩定的資金補貼,用于應急通信建設和運營等。另一方面,可考慮將企業應急通信建設納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在企業內部為應急通信投入提供可靠保證。此外,在條件成熟時,還可考慮建立國家應急通信基金,更大地發揮資金保障作用。
產業鏈基礎較為羸弱
由于應急通信在近年來才逐漸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和重視,其相關的規劃標準、科研開發、設備制造等均處于初始階段,還未形成良好的互動促進作用,應急通信產業鏈雖已具備一定基礎,但還很不夠,缺乏創新和活力,與當前我國應急通信快速發展的旺盛需求不相適應。比較明顯的是缺乏自主研發的小型便攜、功能實用的應急通信設備,很多先進設備或核心技術仍依靠進口。因此,國家必須加強應急通信的產業鏈建設,對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加以引導和強化。可喜的是,政府正在加緊制定應急通信的“十二五”規劃,預計不久將要發布,其中將產業鏈建設列為一項重要任務。在規劃的引領下,通過整合凝聚科研院所、高校、通信運營企業、通信設備制造企業等產業鏈相關單位的合力,打通產學研用之間的溝通渠道,加速成果研發、制造、使用的進程,突破關鍵技術,形成產業實力,力爭在“十二五”期間使我國應急通信產業鏈建設取得較大突破,這樣不僅能夠基本滿足我國應急通信發展需要,而且可以逐步走出去,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最終,在國內外市場需求的驅動下,在產學研用多方共同促進下,使應急通信產業鏈建設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宣傳教育意識不夠
過去的十多年,我國通信行業發展迅猛,成為世界最大的通信運營市場,通信技術和規模均居世界前列,通信業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一躍演變為引領社會發展的引擎,社會各界對通信業取得的巨大成就給予了高度的肯定。與之相反的是,應急通信卻始終未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汶川地震等巨災凸顯了應急通信的重要性。但是,作為社會管理重要組成部分,其社會認知度還遠遠不夠,這直接影響了社會廣泛參與的力度。為此,通信行業必須主動加強宣傳教育,制定宣傳策略和教育計劃,一方面加強與媒體合作,及時宣傳應急通信戰略規劃、政策措施、建設進展、保障行動、感人事跡等,全面展示應急通信風貌;另一方面,與黨政培訓部門合作,在黨員培訓、干部培訓等課程中增加應急通信相關內容,讓各級黨政領導提高對應急通信的認識。只有全社會都認可并重視起來,逐漸形成全社會關心和參與的氛圍,應急通信才能得到真正的、長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