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指出,安全生產應急平臺(以下簡稱應急平臺)體系建設是應急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對于建設更加高效的應急救援體系,有效預防和應對事故災難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各地區、各單位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應急平臺體系建設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和指示要求,加強規劃、加大投入、狠抓落實,應急平臺框架體系初步形成,建設成效不斷顯現,但也存在著應急平臺建設發展不夠平衡、工作體制不夠一致、應用功能不夠完善、運行機制不夠健全等問題。
意見要求,應急平臺體系建設目標是到2015年底,國家、省(區、市)、市(地)和高危行業中央企業、國家級應急救援隊伍的應急平臺建成率達到100%,重點縣(市、區)、高危行業地方大中型企業的應急平臺建成率達到80%以上,基本實現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
國家、地方應急平臺建設:2013年,全面推進國家和省級安全監管監察機構應急平臺建設,并在“金安”工程專網框架下展開互聯互通工作,組織應急平臺業務對接和數據匯總、交換、共享等建設;市(地)和重點縣(市、區)完成應急平臺建設前期規劃、立項、審批等工作。2014年,市(地)和重點縣(市、區)全面啟動建設項目;深化應急平臺業務對接和數據匯總、交換、共享等建設工作。2015年,完成應急平臺各項建設任務。
高危行業中央企業、地方大中型企業應急平臺建設:2013年,按照有關標準完善應急平臺功能,高危行業中央企業總部展開與國家應急平臺的網絡聯通工作;2014年,高危行業中央企業總部實現與國家應急平臺數據交換、信息共享,高危行業地方大中型企業按照屬地原則完成與安全監管監察機構應急平臺的網絡聯通工作;2015年,企業與安全監管監察機構應急平臺實現互聯互通。
國家級應急救援隊伍應急平臺建設:重點加強21支國家(區域)礦山應急救援隊、20支國家(區域)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和國家危險化學品救援技術指導中心的應急平臺建設。2013年,展開應急平臺終端采購、上線調試、支撐環境建設等工作;2014年,完成應急平臺終端與國家應急平臺網絡聯通、數據交換、信息共享等工作;2015年,建成國家級應急救援隊伍應急平臺體系。中央和地方財政支持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應急救援隊伍,也要參照上述目標要求抓好應急平臺建設,逐步加入應急平臺體系,實現互聯互通。
意見指出,應急平臺體系建設基本要求是積極適應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需要,緊緊圍繞“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加強應急平臺體系建設。
一是堅持整體籌劃。注重站在應急平臺體系建設的全局上統籌本地區、本單位的應急平臺建設工作,搞好整體設計,科學配置資源,突出建設重點,確保建設方向明確、上下目標一致、技術標準統一、全面協調推進。
二是堅持先進實用。積極學習借鑒國內外應急平臺建設的先進理念和成熟經驗,充分利用現有建設成果,有重點地引進先進技術裝備,運用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新技術,加大集成創新力度、優化系統綜合功能,增強應急平臺的實用性、穩定性和可靠性。
三是堅持綜合配套。既要重視應急平臺支撐環境、指揮場所、基礎設施等硬件建設,更要重視應急平臺應用系統、信息資源、制度機制等軟件建設,最大限度地發揮應急平臺的信息化優勢,實現日常業務需要與應急救援需要的有機統一。
四是堅持互聯互通。利用“金安”工程專網和無線通信技術貫通應急平臺網絡,實現國家、省級、市級、重點縣、國家級應急救援隊伍、中央企業、地方大中型企業的應急平臺數據、語音、圖像、視頻等的交互共享。
五是堅持安全可靠。高度重視應急平臺信息安全,合理區分不同層級、不同行業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等級,建立安全防護機制,在網絡隔離、信息控制、密碼網關、容災備份等方面綜合施策,保證應急平臺穩定可靠、安全運行。